扫码手机阅读

大乾监国太子

作者:邺余 | 分类: | 字数:107.7万

第266章 东南问政大会

书名:大乾监国太子 作者:邺余 字数:2162 更新时间:2024-10-31 02:55:03

第二天,在所有人带着一双黑眼袋的情况下,东南问政大会正式开始了。

也有好事儿的人,学着三国演义和西游降魔篇的写法,把这一次的东南问政大会,取了一个别名,叫做‘万民会’、‘监国太子听证会’等等、

但不管叫什么名了,都不耽误金陵城一时人头攒动,士民百姓踊跃至极。

短短几天时间,竟然拥挤了百万之众。

很多人,直接找个城外的破庙,就能住下来,没钱直接去乞讨,又或者是用手艺赚点钱。

也有纯属看热闹,没了钱,直接就和城内的狗抢吃的。

没办法。

当天早上,从房宣那里得到消息之后,萧奕就立即下令开仓,先把粥棚搭建起来,让那些看热闹而要饿死的人,有一口吃的。

不然,他这个东南问政大会,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太子南巡、问政金陵,却出现路有冻死骨之事。

那这个问政必然是失败之举。

当然,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本就要借机生事,所以,死人也是在所难免。

好在官府都能及时应对,从没有遮遮掩掩,该是怎么办,怎么调查,怎么追缉,也都及时报道出来。

百姓们自然也就看在眼里。

说实话。

就算是真的有饿死的人。

那也是他们活该,不好好在家种地养活自家,非要凑什么热闹。

监国太子何等英明神武,如今又是这般亲民,谁不称赞,谁不拥护?

只要是这东南问政大会出来一条利国利民之策,那就算是饿死了一百人,都是值得他们称赞的,百姓也很现实。

不得不说,在萧奕的雷厉风行之下,官员们办事儿的效率也都高了不少。

一声令下,很快就把粥棚搭建起来。

不过一会儿。

热气腾腾的稠粥就煮好了。

喝上一口。

巴适得很。

很多人自然都是感恩戴德。

读书人也都是连忙夸赞太子殿下仁义无双、心怀万民,乃是千古少有的仁君。

当然啦。

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金陵城的行宫也容不下这么多的人。

一场座谈会,布置出来的会场,最多也只能是一千余人左右。

多了。

就太过拥挤了。

怎么办呢?

萧奕早就有了对策。

乃是让金陵城的学生站出来,摆一个桌子,然后开始收集老百姓的言语。

也就是说,让这些人来收集老百姓们的诉求、建言等。

一个学生旁边有一个锦衣卫或者是监察御史坐镇,以作监督,以免有学生徇私枉法。

除此之外,东宫卫率的三千骑兵,再加上萧政带来的燕云十六骑的士兵,都在城内巡逻、护卫安全、维持秩序。

很快,金陵城内就又出现了名场面。

老百姓们排着一条一条的长长的队伍。

一个一个走到书生面前,一开始,还很紧张,第一次参与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知道说啥。

大部分都是要太子殿下亲贤臣、远小人,而一些读过书的老先生、老秀才什么的,倒是说的多一些,什么一定是要厚德载物,一定崇俭去奢,一定要广开言路,一定要善待百姓,一定要兄友弟恭……。

三百多个队伍,记载下来的内容,其实还是那些读过书的人,说起来的言语,称得上是建言。

可不管怎么说。

萧奕这一个举动,那真的是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了。

监国太子南巡于金陵,时值中秋、佳节盛宴,故此下令,广开言路,于金陵城内,命学士摆桌,记万民之言,其仁义之心、万古未有,其纳言之举,千古流芳……。

试问,这样的监国太子不是明君,谁还是明君呢?

很多百姓的言语当然都是很正确的建议,到了后面,习惯之后,那也都是肺腑之言。

毕竟以他们这个层面的思维,又能说出什么样的大道理来呢?

又能提出什么好的治国理政的建言呢?

然而,萧奕还是要这样做,为的不仅仅是开民智,也是为了让老百姓对国政有一个参与感,对大乾有一个归属感,对他这个监国太子有一个认同感,对太子、对皇帝有一个亲近感。

说一千道一万,最后其实还是为了开民智。

让他们内心中的某种东西,能够觉醒。

再说这金陵城行宫中的座谈会,被挑选进入了会场的人,直接当着太子萧奕的面开始建言,却也和外面所提出来的言语,没什么区别,亲贤臣、远小人。

但每当太子萧奕认真问他们谁是贤臣谁是小人时,他们却往往表现的一塌糊涂。

最少一半以上的人是怯场的,把文书交上去以后,就在太子萧奕面前摇摇欲坠,一开口就口吃语塞。

而即便是另一半能维持姿态回答问题的体面人士,也多在说了几个名声比较好的大臣后变得顾左右而言他。

开什么玩笑?

六部尚书就坐在那里,九寺卿正也在场。

谁是小人?

他们敢说出一个来吗?

又没有真凭实据,说了之后,可是要担责的。

所以说,这一场东南问政大会到现在,其实似乎一点儿意义都没有。

不仅没有意义,还徒增一些慌乱,出现了一些伤亡。

不仅如此,还让一些老百姓百里之外,放下了手中的活儿,在即将秋收的时候,还跑到了金陵城来看热闹。

好好一个南巡,本来收获还算是不错。

如今这个东南问政大会开办,他们六部尚书、九寺卿正也连忙从京师长安赶过来。

就问了看这个?

也就有几个尚书对这种事情是很不满的,他就觉得这种环节没啥意义。

而萧政、岳红翎一时间也没看出来萧奕此举的意义何在。

万民议政。

一开始,看起来确实是千古未有。

很新奇。

可是新奇感过了之后,等到见到了这些当地百姓们的反应,看完了他们的表现。

也就失望了。

其实,也有一些人在一开始就预料到了。

这些老百姓,大字不识一个。

他们能说出什么好的治国理政的建言来?

倘若他们真的能说出来的话,那还要读书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