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监国太子
作者:邺余 | 分类: | 字数:107.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8章 治水患,也是治人心
治两河,治的是人心。
随着日月变迁,两河的河沙会越来越高,特别是黄河,泥沙量很多。
泥沙量年年增多,导致的就是河床被抬高,水位也会变高,最终就会导致黄河决堤。
到目前为止,朝廷为了防止两河的河水决堤,采用的也是大禹治水时期的办法,那就是堵不如疏。
开沟掘渠,深挖河道,让水位下降,水流变缓。
这个法子自然也是有效的,可是治标不治本,每年深挖河道,每年泥沙就会重新抬高河道。
抬高一次,挖一次。
抬高一次,挖一次。
年年如此,只会是劳民伤财。
就现在,还有几万余人一直参与深挖河道的大工程中,并且,还是以徭役的形式存在,朝廷不会给工钱,甚至是每天吃的都是粗粮淡饭。
因为这本就是一个每个朝代都会做的事情,也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所以不管是监察御史也好,还是狄晏等人,那都是没有过多去关注。
而这一次。
当萧奕开启了东南问政之后,才有东南的士大夫,终于提到了治理两河这个问题。
奏章之中的建言,其实也不过是建议朝廷要关注,建议太子殿下要能重视起来。
至于具体的治理黄河的建议,还是老一套。
“两河下游因为泥沙每日俱增,导致河床被抬高,就好比是这样。”
萧奕直接当着国子监、弘文馆的大学士、六部的几个侍郎等,讲述黄河水位上涨的原因。
“因为上游乃是河套之地,还有这个黄土高原。”
“黄河之所以叫黄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黄河的河水之中含着很多的黄泥沙。”
“这些泥沙慢慢地堆积在河道地下,会慢慢地抬高河道,从而让黄河水位上涨。”
“特别是夏天,因为降雨量的增多,导致黄河的泥沙更多。”
“若是暴雨连连,洪水泛滥,黄河这些地方必然会决堤,从而让两边的百姓遭受洪灾。”
“良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居无定所、颗粒无收。”
“这是孤刚刚收到的一个奏章。”
“你们看完之后,可有什么想法?”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还是韩愈站出来,躬身道:“殿下,臣以为,今后朝廷必须要把治理两河之事,当作是国朝大事。”
“没了北地蛮夷之患,从此天下太平,百姓不必再担忧战火。”
“可是两河的每一次决堤,就好比是那北地蛮夷吹响了号角一样,当地的百姓们深受其害。”
“就算是搬迁,可这么大一片良田,这么大的地方,岂能不管不顾?”
“况且,都是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岂能说是搬迁就直接搬迁?”
“若是真的能搬迁,这些年来,当地的百姓们早就搬走了。”
“故此,治理两河水患,和壮大海商一样,都应该是同等的重要之事。”
“治理好了两河的水患,大乾就会多出很多的耕地,两河附近的百姓们,也能从此安居乐业。”
韩愈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可要提出什么好的建议,说实话,没有。
术业有专攻,他擅长的是写文赋,而不是治水患。
萧奕点点头。
接着,又有人站出来,表示韩愈说的对。
说了等于没说。
总结起来,那就是三个字。
俺也一样。
但是,萧奕还是称赞了他。
不能因为对方没有提出有效的建议,就要打击对方的建言的积极性吧?
若是如此,以后谁还会提建言?
况且,这样的官员,其实更好用,因为他们是站在萧奕这一边的。
水至清则无鱼。
朝廷还是需要一些会阿谀奉承的人。
可想而知。
萧奕是不太可能在这些侍郎、大学士中听到一些有关于治理两河水患有用的建言。
所以,他打算一边开小课堂,让人记载下来他的想法,一边来拓宽这些人的眼界。
怎么说呢。
现在还有时间,等到了后面,若是没时间,想要讲这样的小课堂,也未必会有今天这样的效果。
不如趁着自己想到的那些东西,全部说出来,让人去整理整理。
到时候,直接交给工部尚书,让他去想办法,再让人去寻找治理两河水患的人才,提拔起来,让他们去治理。
监国太子,最主要的任务,自然是监国,是要任人唯贤,却也要能让所有人都能发挥出来他的最大的才能,让他们能够才配其位。
“想要治理黄河水患,首先就要弄清楚,黄河水患为何会年年发生。”
“孤一开始便说了,泥沙抬高了河道。”
“那为何会有泥沙抬高了河道呢?”
“因为在黄河的上游,是一片黄土高原,河水冲刷,泥土流失。”
“这就是黄河水患会年年出现的最大的原因。”
“若想要治理黄河水患,那就要想办法,阻止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
“而想要阻止黄河上游的水土流失,除了拓宽河道,减轻黄河河水的冲刷力度之外,还可以种树,从而防风固沙。”
“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可能一两年的时间,见不到成效,但若是坚持下去,让黄河上游的河道两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草木,到时候,水土流逝自然也就减轻很多。”
“这是一个办法。”
“还有一个就是束水攻沙,在上游建立更多的水库,在雨季到来之前,放水冲沙,直接把黄河河道中的泥沙冲走,冲到东海之滨。”
“再设置减水坝,减水坝的作用是更好的节流,也能够更好地控制两河的水量。”
“干旱时候放水灌溉,雨季的时候,节流防洪。”
“这也是一个办法。”
“至于深挖河道,只能说,治标不治本,每年河道被泥沙抬高,每年都要耗费人力、财力、物力去挖泥沙。”
“必然是劳民伤财,也必然是治的了一时,却治不了一世!”
萧奕一边说着,一边直接拿着炭笔,在木栏上的白纸画了起来。
这样更能直观地让侍郎、大学士们看到治理两河的法子。
除此之外。
自然还有修建运河。
堵不如疏。
若是能在下游开出更多分支,从而达到分流的效果,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