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监国太子
作者:邺余 | 分类: | 字数:107.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0章 雪鸢、皇孙、治燕,秋收开始
通明烛火映照的衣柜穿衣镜,镜光通明,将纠葛一起的藤萝与乔木,映照的纤毫毕现。
萧奕将目光收回,压下一丝心头的万般思绪。
转而看向铜镜,却见丽人鬓发如绮霞云散,那张明媚动人的脸蛋儿,恍若神仙妃子喝醉了酒,秀颈之上一层水光汗珠薄覆,反射着烛火莹光。
花信少妇秀颈昂扬,两弯柳梢眉挑起,微微睁开一线美眸,声音有着惊人的酥腻和娇媚,说道:“殿下,妾身腿有些酸儿了。”
这么下去无疑是有些腿酸脚麻。
萧奕低声说道:“那我们就到里厢说话吧。”
慕容雪鸢面色微怔,还未应着,就是一愣,口中发出无意识的腻哼,分明是那人已抽身离去,不由啐骂了一声。
萧奕递过去一方手帕,低声说道:“这里到底是苦寒之地,若是可以,还是鼓励有能力的人尽量往河北道那边迁徙。”
“这样也能减轻人口太多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保定关都已经全面放开了,两地之间来往自由。”
萧奕自然想要做改土归流,也想要异地安置,减小安东之地燕人人口基数。
慕容雪鸢一张艳丽玉颊酡红如血,见了萧奕手中的手帕,芳心一跳,暗暗啐骂了一口,取出一方手帕……。
萧奕倒不多言,不过一会儿,直接抱着慕容雪鸢到了床榻上,正色说道:“除此之外,就是这本地的路,还是要修一修。”
慕容雪鸢将手帕叠将起来,扔到一旁,脸颊瞥向一旁,声音酥媚道:“已经在修了,想要富、先修路,以前不懂,如今再看大乾,殿下这一言,当真是治国之良策名言。”
萧奕居高临下地看着丽人,近前,忽而声音低沉几分,说道:“这是自然,修了路,都护府到各地的路程缩短、时间缩短,一天能到山海关,这般速度,就能处理很多意外。”
慕容雪鸢美眸垂下,芳心却生出一股羞喜,不自觉微哼了一声,说道:“殿下,妾身……妾身想要在安东这边也建造一座水泥厂。”
萧奕道:“可以。”
慕容雪鸢声音有些欣喜,实是忍不住,扭动着娇躯。
萧奕却面色一顿,说道:“既然是大同天下,汉蕃一家亲,大乾有的,安东都护府这边也要有。”
慕容雪鸢自然是感动不已。
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这三个都护府,管理的是北地的四个蛮夷之地。
而这两年来。
北地的发展情况如何,慕容雪鸢是有目共睹的。
安东都护府虽然说是有着她在尽心尽力治理,有着她这位原本的燕国长公主,镇压了燕地一切宵小,带着大家努力发展。
但是,这背后还是离不开太子萧奕的指导,离不开萧奕太子诏令下达,对安东都护府的国策倾斜。
萧奕这会儿拥着慕容雪鸢,目光也渐渐恢复平静。
慕容雪鸢细气微微,柳梢眉之下,丹凤眼微微眯起,半晌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声音中含着一丝羞意,娇俏说道:“安东都护府这两年来,在殿下的指导下,倒是发展的比较快,百姓们也都很努力,大家都想要过好日子。”
“妾身相信,以后,这里也一定会是大乾繁华之所。”
萧奕搂着慕容雪鸢,掌指变幻不定,温声说道:“这是自然,以后啊,只要是临海的地方,都能快速发展起来。”
“西北和吐蕃等那些地方,地理优势远远不如安东之地,这里北临兴安岭、南有平原、东有渤海之滨,属于兴灵之地。”
“再加上,安东还有你这位巾帼英雄的治理,以后自然会成为大乾的一处繁华之所。”
慕容雪鸢将螓首抵靠在贾珩怀里,不知为何,芳心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欢喜,许是相比往日那种转身就走,今日相拥一起,无疑多了几许温存。
甚至给了她一种两口子的错觉。
听着耳畔在往日少有的甜言蜜语,芳心涌出一股甜蜜和……得意,只觉得这一切的努力也都是值得的。
此生,不负北燕不负君。
萧奕在安东都护府问政一个月,确定了天津卫的码头建立,也确定了水泥厂的建立,然后还确定了木材厂、纺织厂、高炉炼铁厂等重大型工厂的建立。
这也能让安东之地的百姓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不至于进入关内,长途跋涉,去矿山。
兴安岭算是原始森林,这里的白杨木非常多,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木材生产之地。
当然,伐木的同时,也要种树,保证东北也有一个防护林。
给后辈们留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
一直到八月中秋之后。
萧奕才离开安东都护府。
去了东南。
在苏州见到了大乾如今最大的码头,见到了大乾第一座最长的大桥。
最后才启程回京师。
大乾的五条主干道已经铺设的差不多了,三条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这些个工人,就要转投到其他地方。
而随着经济发展起来,百姓们手中也都有了一些钱财,工人阶级的壮大。
大乾的房地产也迎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都城在扩建,六层水泥楼在修建,这种还是那些个没有钱,却又需求的人的住所。
毕竟稍微有一些钱的人,也都比较讲究,都不太愿意有人住在自己的头顶上。
水泥的民用,也就慢慢地代替了木桩、木材建筑,也在改善着大乾的环境。
最起码,砍伐的速度减慢了。
水土流失的小一些。
还有石炭的民用,也让不少地方对柴火的需求小了一些。
以前,各个山林那都是有主的。
每一年秋天之后的砍伐,几乎能够让一片山林变得光秃秃的。
百姓们要取暖,要烧火做饭啊。
有了石炭,又有了煤球,有了炉子,可比柴火方便很多。
萧奕回到京师的时候,已经是金秋九月。
贞元二十八年的秋收也开始了。
今年,农具又添加了好几样,机械脱粒也有了,收割稻谷也就方便了不少,能抢在秋雨之前,把稻谷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