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监国太子
作者:邺余 | 分类: | 字数:107.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40章 海都,可汗,汉夷,撤府建道
贞元三十年,七月初六日。
前套草原上绿草如茵。
北面是阴山,阴山上是古长城。
如今的长城已经建立到了后套的北地,快要接近乌兰巴图了。
用的是水泥砖,不必费心费力,耗费时间从中原运送青石砖到达后套。
水泥成砖,有用水泥固墙。
方便又快捷。
南面是黄河。
在最窄的地方,有一处工地,这里正在建造前套和后套的第一座大桥。
也将会成为黄河上游的第一座大桥。
这座正在建造的大桥南边有一座九原城,城内热闹非凡,有围绕着城池搭建的房屋,也有一顶顶的蒙古包,还有商旅齐聚于此,到处可见马匹、骆驼。
这种各族杂居的场面,唯在这塞北大城才好见到。
“听说,蒙元那边又有了一个新的可汗,上一位可汗海都,被杀了。”
“新的可汗是以前大可汗铁木真的儿子阿里不哥。”
操着蒙古语的商旅们围在一起,谈论着如今北地乌兰巴图的蒙元。
其中有人大喝了一句,道:“什么狗屁可汗?我大乾的皇太子才是天可汗!”
其他人看着叫唤的人,一身的裘衣,就知道此人的身份,乃是如今九原城的富商腾格尔。
此人如今在鄂尔多不仅有着很大的农场,还有好几个石炭矿。
看他的上手,带着三个大大的玉石戒指,穿着黑色的狼毫大衣,就知道,他肯定是富有的。
“对,我也觉得,什么铁木真,都比不过皇太子殿下!”
“若不是皇太子殿下平定了铁木真、忽必烈、蒙哥等,我们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吗?”
“以前还要冒着生死危险去抢掠,那些个什么勃儿斤,动不动就抢羊抢人。”
“如今谁还敢直接抢劫?”
“这可是犯法,要杀头的。”
“以前过着的日子,那就是牛羊都不如。”
“天天担惊受怕的。”
“再看看现在,我骑着马从鄂尔多到乌兰图,一路上,就没见到谁抢我的。”
“这要是以前,连鄂尔多都走不出去呢!”
小茶馆里面,再一次议论纷纷。
都在说着以前的苦日子,又对如今的好日子很是满意。
韩世重正坐在公房中,手里拿着邸报在看,拂了拂胡须,道:“殿下当真是英明神武,如今竟然在西南的越南那边建立交易所,一次远航,带回来的玉石、黄金,数不胜数,如今竟然还带回来高产的农物种子。”
“邸报上面写着,明年开始,就可以先在关中种植红薯,后年,就可以推广到大江南北。”
“大后年,我们这河套之地也能够得到几十斤,开始耕种。”
“上面写着,一亩地几百斤。”
韩世重没觉得有多夸张。
邸报上面的数据,从来都是大差不差的。
魏元忠也是点点头。
很是欣喜地捋了捋胡须。
“是啊,有了这三个高产的农物,大乾以后就再也不会出现饿殍遍野的事情了。”
“当真是天佑大乾啊!”
韩世重放下了邸报,又问道:“后套之西北,因为有着一个大沙漠,如今风沙比较大。”
“殿下的意思是,让我们好生地防风固沙,防止沙漠侵袭了后套之地。”
“这个工程,有一些大啊。”
魏元忠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算是工程再大,我们也要去做。”
“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防护林越来越多,再有七年,以十年之功,必定能在西北之地建起绿色长城!”
韩世重点点头。
又继续道:“殿下让某在军中推行短发,本来嘛,将士们天天训练,又要去工地。”
“长发确实是不适合,几天时间,就臭气熏天,还有虱子。”
“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直接剪成了短发,回去也不好面见父母家人啊。”
魏元忠也算是儒学出身,如今也在努力学习新学,可是对于在军中推行短发这件事情,有一些不理解。
“是啊,很多将士们还是有一些不太愿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成了短发,就好比是代发修行了。”
“想要让所有人都剪发,是不太可能的。”
韩世重想了想,站起来,说道:“那就从某开始,从大将军、将军、副将、校尉等开始剪发!”
“这短发,还别说,确实方便了很多。”
魏元忠站起来,朝着韩世重施了一礼,表示敬佩。
韩世重、辛弃疾、安梓钧这些将帅,对殿下真的是忠心耿耿。
“我们戍边河套已有几年了。”韩世重继续道:“在我们西边是宁夏路,南边是陇右路,东南还有山西路、河北路。而我们的戍守之地却没有设立路治,而是以都护府制度治理,因为这里汉人少、胡人多,朝廷不敢操之过急。这几年来,我们通商贸、促农耕,使河套再富生机。如今也是时候撤府建道,并立到大乾的十五道之中,形成道、州、县制度。”
魏元忠没有想到韩世重会想的这么远,作为一个武将,他所想比他这个安西都护府的宣抚使想的还要多,还要远。
他当即说道:“不错,也确实是应该撤府建道,这里有一座云中郡,某以为,可以叫做云中道。”
“郡王之所想,当真是高瞻远瞩,在下佩服。”
“这样,你我都写奏章,奏请太子殿下,撤府建道,形成道、州、县的通知。”
“这样一来,也能更为方便管理。”
一直在推行汉番之间的大一同,大融合,大格局,多个民族一家亲的国策。
如今已经四年过去了。
安西都护府之地,党项人已经成为了过去。
不少有钱的党项人,早已迁徙到了内地,而内地的普通百姓,因为要生存,又迁徙到了安西都护府,做起了生意,又或者是落户安家,得到一些当地的补偿。
为了能够防止百年后,这些地方,又成为了蛮夷之所。
大乾采用的双向迁徙补偿政策。
西夏人若是迁徙到了内地,会得到一部分的田产,然后,他们若是从商,前面五年直接减免赋税。
同样,中原人到了安西都护府等地,也是一样,可以得到不少田产,若是在当地从商,租赁个铺子做生意,前面五年的赋税直接减免。
番人进入中原,中原人到达西北边地谋生。
四年过去了。
边地已经是中原人和本地居民形成了融合,也就是不分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