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成皇子,我选择摆烂
作者:月河倒影 | 分类: | 字数:28.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章 相权
没想到朱樉听到解缙的此番言论,却是抚掌大笑:“解爱卿,你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要我说,如果胡惟庸是个清廉勤恳的好官,陛下不仅不会放过他,反倒会更加狠的治胡惟庸的罪!”
这下,换解缙愣住了。
这究竟是什么世道?怎么勤勤恳恳的干活,反而要被罚的更严重?
望着解缙迷茫的眼神,朱樉也是笑了笑,大大方方的解释道:“如果胡惟庸是个清白能干的贤臣,那当陛下与胡惟庸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大家又该听谁的命令好?”
“自然是谁有道理就听谁的。”解缙闻言,也是不假思索的答道。
不过朱樉却是不满意这个中规中矩的答案:“那要是陛下和胡惟庸说的话都有道理,群臣应该听谁的呢?”
这下,换成解缙发愁了。
两边都有道理。
一边是九五之尊的陛下,一边是勤勤恳恳的丞相。
作为普通臣子,还真挺难办的。
就在解缙犹豫之时,朱樉又笑了:“解爱卿,你这一犹豫,就说明胡惟庸该杀!”
这下,解缙更加不解了。
他的犹豫,又和杀不杀胡惟庸有什么干系?
望着一头雾水的解缙,朱樉也是微微一笑:“你犹豫了,就说明在你心中,皇权和相权不分轻重!”
“要是你心中坚定皇权至上,那么只要陛下说的有道理,你无论如何都会支持陛下。”
“可是你却犹豫了。”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相权已经在实质上威胁到了皇权!”
“要是陛下软弱无能,那胡惟庸怕是立刻就能振臂高呼,取而代之。”
“一个颇具威望的丞相,你怎么就能断定他是周公,而不是王莽呢?”
“解爱卿,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相信你对汉朝王莽篡权的事情也不陌生吧。”
“王莽是不是个贤相?他绝对是。”
“据说王莽在当丞相期间,勤恳工作,清廉为官,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
“然而,王莽的野心还不仅如此。”
“在勤勉工作之余,他还广结名士,用金银笼络人心。”
“长此以往,朝臣只知王莽,而不知帝皇!”
“所以在皇帝死后,王莽自然而然的开始摄政,并最终称帝,篡权夺位。”
“所以,胡惟庸在决定结党营私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命运。”
“无论他是一个鱼肉百姓的奸臣,还是一个清廉勤恳的好官,他都该杀!”
解缙懵了。
这还是他第一次,听到对胡惟庸一事如此鞭辟入里的分析。
角度之新颖,令他不由叹为观止。
从小,解缙就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神童。
从乡试到会试再到殿试,解缙也自认为是一路顺风顺水,打遍天下无敌手。
他自认为自己参政议政的本事,天下少有人能出其右。
可是现在他听到了什么?
太子殿下对于胡惟庸的这番剖析,比他自己的想法要高明了不知多少倍。
此等高屋建瓴之言,解缙甘拜下风!
果然这世界上,还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面对朱樉,解缙心悦诚服的行了个大礼:“太子殿下见解之高妙,臣叹服!”
朱樉见状,也是不避不让的受了解缙这个大礼。
朱樉心中,很是得意。
想要收服解缙这种能臣,高官厚禄只是锦上添花。
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效忠的主公是真正有思想,有追求的人。
只有用能力说话,才能真正收服这些桀骜不驯的文人。
既然成功收服了解缙,接下来就要让解缙干活了!
朱樉在解缙行完礼后,连忙不忙不迟的从身后掏出了一大叠奏疏。
望着解缙,朱樉笑的很欢乐:“解爱卿,你已经通过了我的考核。”
“眼下,你就是太子幕僚之一了。”
“身为太子幕僚,我自然是不会亏待你的。”
“每个月五十两银子,一定会分文不少。”
“不过这活,你也得干啊。”
“眼下我这里的奏疏,可有不少呢。”
“要不解爱卿你今天下午就帮我批些奏疏如何?”
“批奏疏时,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条子上,然后贴在奏疏上即可。”
“具体的奏疏,最终还是会交给我来批阅。”
解缙闻言,也是俯身领命道:“臣愿意为太子殿下效力。”
捧着奏疏,解缙脚步飞快的走了。
第一天上任,他可要在太子殿下心中留下一个勤奋肯干的好名声!
而朱樉看到解缙走了,原本挺直的脊背也是迅速垮了下来。
随手拿起旁边的一个苹果啃着,朱樉满脸欢乐。
好样的,这下自己肩上的任务,又轻了不少!
批奏疏的事情解决以后,接下来就是给皇子们选老师了。
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是要从朝臣中选出有名望的大儒,负责教导皇子的课业。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朱樉却是另有打算。
只学儒家学说,要是把皇子们都读成傻子该怎么办?
朱允炆可不是一个极好的反例么。
历史上朱允炆在继位后,第一时间没干别的,而是召集了一帮老儒生窝在宫里搞恢复周礼。
儒家学说中,最推崇周朝的礼节。
笃信儒家学说的朱允炆,自然很想达到儒家学说中的最高境界。
什么官员名称,大殿名称,朱允炆那是一个个反复推敲,认真的不得了。
不仅如此,朱允炆竟然还在儒家学说的感召下,想恢复周朝的井田制。
早在秦国的商鞅变法时,商鞅就强悍的废除了这一制度。
可是没想到在千年之后,朱允炆竟然又捡起了这废弃了无数年的井田制。
这属实是国家的倒退了。
所以朱樉觉得,皇子们读儒家学说是可以,但是他们不能只读儒家学说。
要是把脑子读废了,那可是救都救不回来的!
不过在这个年头,儒家盛行。
朱樉就是想找其他学派的人,也是找不到。
于是,朱樉只得退而求其次,邀请朝中的一些能吏去给皇子们讲讲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事情。
这样虽说不能改变儒家学说的主导地位,但起码能让皇子们不至于读书读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