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25.8万

第38章 蔡邕的飞白书

书名: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字数:2225 更新时间:2025-01-23 02:01:47

汉熹平五年(176)。

益州郡诸夷反汉,扣押益州太守雍陟。

汉廷遣御史中丞朱龟进讨,战败。

又遣太尉掾属李颙为太守,征召板盾蛮为兵将,讨平之。

板楯蛮也就是賨民,作战非常英勇。

捷报传抵京师,百姓波澜不惊。

几乎每一年,大汉都会有叛乱爆发,他们习以为常了。

他们的生活足够艰难,根本没有闲情逸致讨论这些无关紧要的事。

益州对于他们而言,实在太遥远了。

唯有鸿都门学、太学诸生,热情洋溢地讨论着。

他们热血澎湃,志向高远,都渴望为国建功立业。

曹操心境平和,根本不为所动。

“今年有太学的策试,孟德要不要试一试?”蔡邕心情愉悦道。

太学的策试,和“科举”一样重要。

通过策试以后,朝廷会安排官位,最不济也能混一个官方的教书先生。

例如郡国文学吏等。

太学不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但每一个能够进入太学的人,都会欣赏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他们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列。

鸿都门学成立较晚,没有太学的历史底蕴,影响力也远远不如。

“蔡师说笑了。”

“学生要是去参加策试,一定会成为太学诸生之敌。”

曹操不想惹麻烦,将自己摘得很干脆。

“哈哈哈!”

蔡邕爽朗地一笑,接着道:

“去往太学的路上,不都是敌人,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会遇见一些人,一见如旧,有说不完的话,相见恨晚。”

“你还会遇见一些事,包括勾心斗角、针锋相对等等,让你的人生恍然大悟。”

“太学啊,就是一个小朝堂,是进入官场最好的历练。”

蔡邕没有一味地赞赏太学,他知道具体的情况怎么样。

倘若一个人连太学的明枪暗箭都处理不好,进入官场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当然。

有些人领悟得晚,会奋起直追,但这样的人物十分罕见,凤毛麟角一般。

“寒窗苦读十几年远远不够,还要遇到不同的先生,不同的朋友,丰富自己的阅历和人生。”

“太学的门槛,充满了威严和偏见。可没有门槛,也不行。”

“门槛怎么制定,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蔡邕目光思忆,他没有想象中那么古板、呆滞。

他也有自己的人生,以及处事的哲理。

“鸿都门学,已经是学生的一条道路。”

“再选择一条同样漫长的道路,反而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曹操理直气壮地坦然,眼神是清澈、智慧的。

“也对。”

蔡邕非常肯定,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接着道:

“老夫收到了永昌太守曹鸾的书信,他要上书恳请朝廷,解除党禁。”

“他一个人势单力薄,希望老夫能够联名上书。”

“孟德,你怎么看待此事?”

曹操瞬间惊悚,这么危险的事,怎么能够沾边?

撇清还来不及!

政治正确,在任何朝代,都很重要。

“蔡师,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如等曹鸾先上书,看看朝廷的态度。”

“刊石经文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蔡师万万不要陷入风波中。”

蔡邕一愣,没想到一向急公好义的曹操,这一次的建议竟如此保守。

“善。”

蔡邕也决定观望一阵。

曹操忽然明白,太学策试很可能不简单。

波云诡谲的朝堂,将会掀起一股铺天盖地的浪潮。

蔡邕的政治敏感度比较低,但他从曹操凝重的神态中,窥探出了一二。

他这个学生,绝对不简单。

曹操摸索清楚了朝堂的运转规律,正一步步地验证、实施。

他的人生,磕磕绊绊。

经过这一次沉淀,必然一飞冲天,犹如大鹏。

“孟德什么时候返回鸿都门学?”

“老夫受诏作《圣皇篇》,现在已经完成了,需要送往鸿都门。”

蔡邕静极思动,决定去鸿都门学看看。

鸿都门也是皇室藏书所在。

“学生愿为蔡师引路。”曹操拱手施礼道。

“有劳孟德了。”

蔡邕和曹操乘坐牛车,辘辘而行。

一路上,他们探讨经学、典故,不亦乐乎。

每一句话,都美妙而严谨。

蔡邕和曹操展示出来的层次和魅力,深深地吸引了鸿都门学诸生。

他们只是聆听,都衍生出缭乱之感,谈话的节奏却恒定而平稳。

往往一句话,都能发人深省。

“曹操身边,是何人?”

“大儒蔡邕啊,你竟然不认识,怎么当的读书人?”

“竟然是他,难怪句句精妙。”

蔡邕和曹操的辩论,没有剑拔弩张。

渐快渐慢,都给人一种舒适的享受。

无可挑剔。

没有瑕疵。

他们像是在演绎经学教科书,以强大的掌控力,给出“标准答案”。

普通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那种境界。

千人千面,读书何来标准?

以鸿都门学诸生对经学的理解,蔡邕和曹操就是标准。

蔡邕不经意间往外一瞥,看到了匠人用扫帚蘸石灰浆成字,修缮、装饰鸿都门。

“停车。”

蔡邕朗声一喝,信步来到匠人身边,欣赏着他的杰作。

“扫帚能否借老夫一用?”

蔡邕客气地和匠人交流,匠人受宠若惊,将扫帚递给蔡邕。

短暂地凝神后,蔡邕迅速地飞笔断白,写下“鸿都门”三个大字。

字迹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别有一番风韵。

“这就是大儒的书法功底?真是非同凡响!”

“好字,这股气势浑然天成,妙不可言。”

忽然,人群中簇拥出一人,正是书法家梁鹄。

“好精妙的笔法,我怎么没有见过?”

他满脸愕然,恭敬地望向蔡邕。

“这是老夫入鸿都门,看到匠人笔迹所得。”蔡邕自豪道。

他越看越满意,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

横竖笔画,丝丝露白。

“先生真乃书法天人也。”梁鹄执礼道。

蔡邕哈哈大笑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曹操仔细一瞅,便认出了这是蔡邕独特的“飞白书”。

飞白书、柯亭笛、焦尾琴,都是蔡邕在历史长河上留下的璀璨传说。

没想到他竟有幸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