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25.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2章 再坑弘农杨氏
论起何家的各种关系,可谓是复杂之至。
何进、何苗、何贵人三人的血缘关系,非常地有趣。
何进与何贵人,同父异母。
何苗与何贵人,同母异父。
何进和何苗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是重组家庭。
何苗本名朱苗,他的母亲改嫁给何进的父亲后,改名“何苗”。
后来才有了何贵人。
曹操盛情宴请了宋奇、何苗,三人畅谈太学、鸿都门学诸生事迹,其乐融融。
何苗出身卑微,却能游刃有余。
曹操轻吐一口气,赞叹道:
“叔达志向高远,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何苗脸上惊异,双眸浮现出自信的诡色,他向曹操施礼,以示谦逊。
“以后还需要曹使君多多提拔。”
曹操勉励了几句,接着道:
“我可以举荐叔达入鸿都门学,不知道叔达感不感兴趣?”
作为大汉两大学府之一,鸿都门学在寒门子弟中,还是非常有排面的。
何苗心潮澎湃,差一点失态。
“真的可以吗?”
曹操袖袍鼓荡,洋洋洒洒道:
“鸿都门学的祭酒好说话得很,叔达入鸿都门学,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何苗依仗妹妹受宠,才得以显贵。
现在他的身份、地位,远远不如曹操。
“多谢使君!”何苗深施一礼,眼神中多了几分微妙。
“以后大家就都是朋友了。”
宋奇举酒爵相邀,曹操、何苗都给予了慷慨的回应。
三人都没有谈论敏感的话题,等到酒足饭饱、送别何苗后,宋奇才忍不住道:
“如今皇后在老君山居住了一段时间了,一直清心静养。陛下、太后仍旧没有迎回皇后的意思,薄情寡义至此。”
“皇室指望不上了,宋家继续攀附很可能惹来祸患。按照孟德最初的安排,我们和赵忠、何苗都谈好了条件。”
“赵忠还好,反倒是何家心急如焚。何苗、何进依旧客客气气,唯有何贵人不好相与。”
曹操回过神来,不紧不慢呷着茶,缓缓道:
“何贵人这条线走不通,她未必会记着宋家的恩情。何进、何苗不同,他们都有着远大的志向,不会甘心现在的地位。”
“何氏兄弟要笼络士族,不可能亏待宋家。他们的德行要是有所欠缺,损失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只是何苗此人心思深沉,只能来往不能寄托任何希望,他和宦官走得比较近。何进为人仗义,多和他亲近。”
宋奇思绪飞转如电,眼中闪烁精芒。
“朝堂扑朔迷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孟德身为司隶校尉,处在飘摇风雨的中心,一定要谨言慎行。”
“只要宋家能够平稳地度过危机,以后孟德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尽管直言,某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曹操没有过多纠结此事,而是意味深长道:
“风浪越大鱼越贵,要想人前显贵,必须历经磨难。”
“曹某是司隶校尉,理所当然为朝廷做点事。眼下的困境和迷茫,根本不算什么。”
宋奇心中平添深深敬意,告辞离开。
曹操没说话,但脸上表情肃然。
每个志存高远之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奔波。
他们想要成为强者,掌控自己的命运。
曹操的这一点功绩,还不足以让他威震朝堂。
他要成为三公,录尚书事,开府!
要完成这些,绕不开一人,那就是天子刘宏。
司徒杨赐、司空袁逢请辞,已经倾动朝堂。
但远远不够!
这一夜。
曹操和丁氏、刘怜精疲力竭地酣睡,幸福感爆棚。
刘怜早早起身,为曹操准备早点。
曹操气定神闲,享用着美食。
刻苦勤奋?
偶尔存在一下即可。
想要通过努力突破壁垒,简直是痴心妄想。
所有士人,都不讲究艰苦奋斗。
越是攀登到上层,越是讲究血脉、天命。
曹嵩父子一路走到现在的地位,依旧有人在背后诋毁。
“阉宦之后”不可能被士族认可。
哪怕曹家一心一意向士族靠拢,仍旧会被恶语相向。
曹家越是殷切,士族越是肆无忌惮。
曹操能做的,是以经学入手,改变他人的刻板印象。
当然。
这是正经的道路,走起来艰难百倍不止。
曹操决定开辟新的赛道,在汉祚崩塌时,重建秩序。
那时候完全由他说了算。
不服的人,都将成为枯骨。
成为司隶校尉,打击宦官、士族,不是曹操的目的。
上梁不正下梁歪。
从天子刘宏开始,到底层郡吏、县吏都坏透了。
曹操怎么可能监察得过来?
他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司隶校尉,获取政治资源。
尚书梁鹄、尚书卢植,现在都是曹操的人脉资源之一。
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效果。
曹操收拾完毕后,私下拜访了侍中杨彪。
“曹孟德,你还敢来?”
杨彪冷冽一笑,佯怒一喝,非常有威势。
“杨兄不欢迎?”
曹操愣住了,表情很是无辜。
“你弹劾我父亲,还要我欢迎你?”杨彪满脸惊奇,就好像第一天认识曹操一样。
“我是来送礼和好的。”曹操满脸笑意,主动示好。
杨彪左右打量,看到曹操手中空空如也,感慨道:
“来者不善啊。”
“你又想干什么危险的事,要陷害我杨家?”
曹操神色肃然,语气意味深长:
“弘农杨氏巍然如泰岳,谁能陷害得动?”
“司隶校尉弹劾都没用。”
杨彪的心头涌起一股不好的预感,脸上的冷笑刹那消失。
“上次我请马日磾和郑玄作为见证,通过和他们交谈,我得知一个重要的消息。”
“古文经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必将冲击今文经学的地位。”
今文经学:学章句,弄图谶。
古文经学:反谶纬,通训诂。
王莽推崇“古文经学”,刘秀相反,他利用皇帝的权威敕令天下,废除古文经学。
直到古文经学出现了三位大佬,分别为贾逵、马融、许慎。
许慎的着作《说文解字》,将古文经学的发展推向整个士林。
弘农杨氏作为传承今文经学的世家,不得不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