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25.8万

第87章 最朴实无华的党争

书名: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字数:2204 更新时间:2025-02-02 02:02:47

群臣一个个道貌岸然,为国分忧。

背地里都是小心思。

曹操曾提出“华夏民族论”,巴郡賨民正好属于可以拉拢的目标。

賨民融入大汉几百年了,一直以来都为大汉服兵役。

袁隗认为曹操擅“空谈”,因而准备了一些实事让曹操去做。

曹操气定神闲,没有一点惊惧的表现。

朝廷真让他去,他也没有理由推辞,正好为家族开辟商道。

蜀茶、滇茶,还有最着名的蜀锦,都是绝佳的生意。

曹操是司隶校尉,真要执掌一些兵权,地位和“州牧”相差无几了。

他现在也需要一些战绩,巩固自己的名望,招揽贤士。

像是桥玄、卢植,都平定过地方叛乱,他们升职跟坐火箭一样。

只可惜刘宏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益州刺史郤俭、尚书梁鹄都经不起磨难。

曹操是鸿都门学最能打的,扛起了士族施加的压力。

刘宏怎么可能轻易让曹操离京?

他扶持鸿都门学,不正是为了凝聚一股力量,和士族打擂台吗?

曹操要是和士族走得太近,反而不利于刘宏的布局。

现在司空袁逢“举荐”曹操,刘宏是非常乐意看到的。

“卢尚书身体不佳,朕不放心他奔走地方。至于朱爱卿,刚刚平定交州的叛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朕准备安排皇甫爱卿到北地任郡守,监视羌氐、拱卫三辅之地。曹爱卿为司隶校尉,监察京师才是职责所在。”

“上一任御史中丞打了败仗,朕决定给萧爱卿一次为御史中丞正名的机会。”

刘宏瞄准了御史中丞萧瑗,后者赶紧出列领命。

“微臣遵旨。”

曹操对萧瑗没什么印象,毕竟这个姓氏都非常罕见。

不过能够一路做到御史中丞,萧瑗肯定有自己的本事。

平叛的议题,也宣布告一段落。

士族的发难,又一次被刘宏化解。

他保鸿都门学的决心,和保盖升、郤俭是一样的。

“受袁爱卿的启发,朕决定援古文经学入鸿都门学。”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今文经学是太学的“官学”,所有读书人都需要学习,否则不可能通过策试。

刘宏为鸿都门学引入“古文经学”,这是要搞事情了。

士族不是瞧不起鸿都门学吗?

正好将他们彻底分化,以免他们过于团结,威胁皇权。

“老臣附议。”

杨赐话音刚落,立即被袁逢、袁隗盯住。

二袁就好像便秘一样难受。

他们本来要坑今文经学,谁能想到刘宏不按常理出牌。

杨赐两害取其轻,朗朗上书道:

“古文经学也是圣人之论,正好弥补鸿都门学的不足。”

袁逢立即顶了回去:

“既然如此,索性将古文经学引为官学。鸿都门学能学,没理由太学诸生不能学。”

杨赐一凛,辩驳道:

“老夫可没有这样说!”

“太学诸生历来钻研的都是五经,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延续了几百年,岂能轻易更改?”

袁逢继续咄咄逼人追问:“那你将古文经学引入鸿都门学,到底是何居心?”

“袁司空慎言,这是陛下的旨意,老夫只是觉得有道理附议,你要抗旨吗?”

“陛下,奸臣自己跳出来了!”

杨赐不甘示弱,抓住了袁逢的破绽。

“一派胡言,我什么时候抗旨了?”

袁逢脸色骤变,怒火蹭蹭往上涨。

“太学遵从祖宗之法,学习今文经学。鸿都门学和古文经学相互弥补不足,这是陛下的天恩!”

杨赐抓住袁逢的痛脚,仗着天子的权威,穷追猛打。

袁逢的脸色瞬间难堪,作为士族的领袖,他们是绝对瞧不起鸿都门学的。

要是古文经学突然和鸿都门学混为一谈,他们绝对把脸面都丢尽了。

袁逢不舒坦,杨赐心里也不舒坦。

真要让鸿都门学和古文经学互相成就了,杨赐罪过可就大了。

可就此时此刻而言,古文经学入鸿都门学,肯定是恶心汝南袁氏。

至于未来,谁考虑得这么清楚!

杨赐和袁逢唇枪舌剑,越说越激烈,各种“奸臣”“佞臣”的口号,都爆出来了。

刘宏没有制止,反而在背后拱火,他看得津津有味。

士族越是争斗不休,皇权越是巩固。

刘宏完全可以作为裁判,高高在上地审判。

曾几何时,这些世家豪门仗着传承,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人人都想做霍光!

现在他们吵闹不休的样子,真是讽刺。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别吵了。”

“此事再议,此事再议。”

刘宏轻轻鼓着掌,装作不耐烦的样子。

杨赐和袁逢赶紧告罪,宽大的袖袍都飘了起来。

“散朝!”刘宏宣告道。

曹操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

上一次朝身体都僵直了,要是天天来这里折腾,命都得短十几年。

“孟德,第一次上朝,觉得怎么样?”桥玄大袖飘飘,主动和曹操打招呼。

出身鸿都门学又怎么样?

只要一心为民,那就是好样的。

鸿都门学有了曹操,也不全都是媚上之徒。

“比不得桥公这么潇洒、轻松。”曹操如实回答道。

“你的应对非常得体,算是不错了。回家以后,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琢磨通透。”

“官场上最厉害的,从来不是精明的人。老夫最佩服的是,能以中人之资,成就非凡之功的贤臣。”

“孟德,有时候你很聪明,但往往也是这一份聪明,会让你置身险境。人人都提防着你,你还怎么办事?”

“大智若愚,大智若愚。”

桥玄谆谆教诲,希望曹操收敛锋芒,以促成大业。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大不了把身家性命,献给大汉就是了。”

“身虽死,名可垂于竹帛也。”

曹操豁达、豪迈,潜藏的心思无人知晓。

告辞桥玄后,曹操正准备出宫,忽然前方传来喧嚣的呐喊。

“别打了!别打了!”

曹操凑近一看,杨赐和袁逢两个老头子互殴,打的鼻青脸肿。

好家伙!

——大智若愚至此!

曹操亲眼见证了最朴实无华的党争,老狐狸太特么会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