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作者:世家千年 | 分类: | 字数:25.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5章 曹操巧妙应对
板楯蛮作乱,牵动着益州上下。
四面八方,风雨欲来。
所幸官府出面,派遣了大军前往巴郡“平叛”。
军队的数量不多,聊胜于无。
只要有人挡在最前面,百姓、豪绅都能安定不少。
殊不知。
这一场动乱蓄谋已久,更大的阴谋潜藏在其中。
曹操提前做出了布局,等待着鱼儿上钩。
官府正征召劳役,前去修缮都江堰。
张修一定会趁机决堤,以毁灭百姓对官府的信任。
信任这东西一旦丢失了,很难再拾掇回来。
“张修布局深远,还好大兄技高一筹。”夏侯惇惊叹道。
“事情可能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只要一天没有抓住张修,就不可掉以轻心。”曹操谨慎道。
这是一场较量。
曹操和张修水火不容,俨然到了一决生死的地步。
当然。
张修未必知道曹操在针对他,他在暗处,曹操又处于张修的后背。
曹操最大的优势,恰在于此。
他的掌控欲极强,正好以益州为棋盘,饯行自己的大道。
论及根基和底蕴,曹操比张修要强。
哪怕是心机和城府,曹操都没有输的道理。
直到卢氏突然造访,给曹操带来了新一轮的震撼。
“紫烟阁的柳莹,可是你的相好?”
曹操愕然失色。
莫非卢氏还会在乎这些小事?
如果他压制不住局面,后果可想而知。
“张修派她来接近我打探情报,我自然也可以利用她,试探张修和五斗米教的态度。”
曹操如实回答,留下了余地。
“曹郎别这么紧张,我又不是来兴师问罪的。你什么样的为人,我能不知道吗?”
“我们的目标一致,都是除掉张修,没有退路可言。关键时刻,你永远可以相信我。”
“我怎么可能拖曹郎后腿?”
卢氏耐心地解释,反倒让曹操迟疑起来。
“近来柳莹三番两次找我,很不寻常。以我的级别,她根本没资格接触,更别提我的具体行踪了。”
“她能够准确地找到我,向我传递消息,只有一个可能,她是通过了张修的途径。你离开成都不久,张修就找到了她。”
“她的请求都是一些日常的小事,例如如何取悦男子。教中知道我懂得房中术的没有几人,张修都只能推断、猜测。”
卢氏表情恬静如水,实则心有潮涌。
曹操瞬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你是说,张修正打算通过柳莹,试探你?”
卢氏也觉得匪夷所思,但她不得不重视。
“很有可能。”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柳莹只是单纯地想掌握房中术。”
“然后利用房中术,束缚你。”
曹操斩钉截铁道:
“柳莹绝无可能衍生这样的心思,除非张修在她面前强调。”
柳莹和卢氏不同,柳莹是潜在青涩,故扮成熟、老练,实则技巧生疏,有时候还需要曹操的指点。
她学习能力很强,这是曹操最赞赏的地方。
“看来张修很可能怀疑我了。”卢氏内心的震撼,简直无以复加。
曹操入汉中,她偶然遇见,没有错过深入浅出的机会。
经过一番交流,卢氏将司隶校尉曹操出使的消息,传递给了张修,顺便提了几句曹操的性格特点。
比如好色等等。
也就仅此而已,卢氏也不可能知道太多。
而正是这一次的交流,让张修产生了疑虑。
卢氏有没有可能攀附曹操,一起对付他?
张修得位不正,一直提防着卢氏、张鲁母子。
为此,他将教派向“五斗米教”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天师道。
张修也成为了“巴巫”,获得了“米巫”等称号。
严格意义上,卢氏、张鲁和张修根本没有站在同一阵营。
“我不应在成都出现,真是该死。”卢氏后悔道。
曹操淡定自若,思考着对策,完全像个没事人一样。
“张修出招,我们直接破解即可,何惧之。”
卢氏轻轻点头,坦然面对道:
“下一步怎么走,我该不该和柳莹见面?”
曹操语气微微一顿,决策道:
“你是五斗米教的圣女,在教派中占据着高位。如果不顾身份和柳莹会面,反而会让张修起疑。”
“张修本就是多疑之人,做事考虑方方面面。你只要保持我行我素即可,没必要给张修面子。”
“最好的办法是让巴郡的板楯蛮,闹得凶悍一点,和妙才剑拔弩张。再让我的替身露脸,营造声势。”
“张修一定会加紧行动!”
曹操思路开阔,偃旗息鼓的同时,又给出错误的情报,让张修做出错误的判断。
“不愧是曹郎。”卢氏欣喜道。
她现在更加确信了,曹操怀揣着野望,志气凌云。
一遇风雨,将会化龙。
布局蜀中只是曹操顺手而为,他真正的志向,在于朝堂、在于天下。
只要曹操还活着,益州的成败根本影响不了什么,他可以放手拼搏。
张修不同,他一辈子的心血都在蜀中。
他要是失败了,将丧失一切!
因此,张修每走一步都很谨慎。
劳役征召完毕后,他足足等待了三天,官府的督促完全不管用。
郤俭每天紧张得睡不好,一度想放弃计划。
张修一次次寻找借口,给郤俭圆回去了。
继续拖延下去,郤俭一定会再次反悔,留给张修的时间不多了!
他没有等到卢氏的反应,反倒是巴郡先传来了冲突的消息。
“曹操”正式在巴郡露面,稳住了张修的心态。
卢氏是很狡猾,可是跟张修比起来,还是差得太远了。
倘若生变,张修有绝对的信心能够拿捏卢氏。
于是,他立即调遣劳役前去“修缮”都江堰。
同行的还有益州别驾向栩。
作为“监工”,向栩常常在百姓面前露脸发号施令。
他不通水利,只是遵守郤俭的吩咐,水工指哪挖哪。
而水工恰恰是张修安排的亲信,他自己根本没有出面。
“修缮”工程,如火如荼。
有居住在都江堰的百姓上前告诫:“这不能挖啊,一挖河道就改流了。”
向栩惩罚他读了一遍《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