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镇北王!
作者:飞翔的小火鸡 | 分类:古言 | 字数:77.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8章 民心所向
从石头城一路跟到现在,太守可以说是很了解陈平的习惯了。
他会恩威并施,但从来不耐烦把手段用在老百姓身上,更别提弄出这种扰民的行为。
见陈平神色缓和些许,太守这才擦了把冷汗,苦笑着说道:“但城中百姓倒是比下官早发现了一些,说来惭愧。
他们如今都自发的守在城门口,下官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远处都是有哨兵的,但是老百姓就是不肯回去。”
这话一出,一众镇北军都唰的挺直了腰杆,陈平也是苦笑连连,是他不自信了。
刚入北方的时候,那些老百姓就是一路跪迎,他既心酸也感动,但是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
小城不同,小城虽也是大魏的北方,可就像崔玉说的,一直对秦国比他们这些人还要亲近。
为了更好的治理,拿下小城之后,陈平固然做了很多事,但也强势定下不少的规矩。
按照他的估计,这些好的地方且还得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显露出来。
如今倒是不用吗?
脑袋里的疑问很多,但现在自然不是能问的时候,陈平亲自将几个老者扶起来,高声道:“诸位乡亲父老能来。
本王和两军的将士都感动莫名,实在不必如此,日后本王来的时候且多着呢,总不好闹出太大的动静。”
陈平玩笑了句,其实在他真正承袭镇北王爵位之后,就有人提议过。
不如把陈家军并入镇北军之内,这话听着有些不妥,但提议之人的理由倒是光明正大。
毕竟历来的镇北王所率的都是镇北军,名号早就能震慑周边列国,陈家军却只是陈平的私军。
便是更改一下,陈家军的将士也不会有意见,陈平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一来是为了当日的承诺,跟随他,这些人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的荣光,绝不会弱于镇北军。
这是承诺,也是陈平的心中所想,并入镇北军容易,但陈家军百般艰难凝聚出来的军魂必然受到影响。
二来,镇北军是大魏皇帝所赐,镇北王府就是要跟大魏撕扯开来。
陈平眯了眯眼睛,让老百姓全都起来,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说着:“我等都是心甘情愿来此等候。
王爷大恩,小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就想着给您磕几个头,这还不是应该的吗。”
还有人笑着插话道:“小人给王爷立了长生牌位,早晚三炷香,王爷必定长乐无极。”
一时间很多人也都说着要跟随,他们没读过书,就连字都没几个人认识,仅有的好听话都是从那些贵人嘴里听来的。
好些用的都不合适,但陈平却听的很认真,还仔细打听他们如今生活的如何。
苦肯定是苦的,他不过离开几天,总不能几个铜板就彻底改变了。
那些土地现在可出不来收益,不但没有,还要花费大把的力气进去。
但是所有的老百姓都是眼睛发亮,就如陈平之前所想,他们要的就是一个希望。
有土地还怕什么,那粮食还能少的了吗?
站在陈平身边的老者大声回答着:“自然是好,再没有更好的了,王爷看这小城之中,是不是热闹许多。
都是出来摆摊的,以前自然也有,但都是那些有钱人才买,如今大家都有了好日子过,也琢磨着给孩子买点吃的甜甜嘴。”
哪怕只是一小块,也巴望着所有人都记住今天,或是什么都不买,只愿意看看一个个的笑脸。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刘三和万涛他们身边也都围满了人,尤其是木延这种,又年轻长的又俊俏的。
一路上都不知道被塞了多少野花,还有好几个香包,甚至有年龄大些的婶子,越看木延越是中意。
纷纷壮着胆子询问:“大人可有家室?可曾婚配?”
他们是不太懂什么将军之类的,反正看木延一身铠甲,必然是个当官的。
那就叫大人没错,自家的丫头配给木延做正妻,他们是不敢想的。
但这可是镇北军的大人物,王爷是念着老百姓的,做个妾侍不也是很好的。
木延哪见过这种场面,在战场上面不改色,如今倒是被弄的同手同脚,求助的看向刘三和万涛。
刘三有点迟疑,刚要抬脚,就被万涛揽着肩膀拉走了,有什么可帮忙的,又不会有危险。
保不齐木延的缘分就在这儿了呢。
身后的动静陈平自然听到了,但完全没有过问的意思,他还在听这些老者说着家长里短。
看似无用,但一方大员治理的如何,或是民生究竟到了何等程度,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就如老者方才所言:“年轻人都出去了,外面的地都硬了,荒废的厉害,很是的需要把子力气。
可不敢耽误了,都犁出来之后,也好养一养,说不得明年就能少少的出些东西。
这些良田王爷自然不必担心,都是伺候的精心的,我们这些老人,再加上半大的孩子,尽够了。”
从老丈的话里,陈平了解到太守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不然考虑到谁家和土地的远近。
尽可能的节省他们在路上浪费的时间,还鼓励年轻的人都去垦荒,能垦多少就垦多少。
家里干活人手少的,可以让这些老人孩子多干一点,他们只要付出一定的铜板就行。
一开始那些人都是抵触的,大家都多久没见过银钱了,自己又不是干不动活,怎么还要花钱雇人呢。
他们不理解,也不愿意接受,太守就让人拿着大喇叭,在人数最多的街道开始宣扬。
也不说别的,就是给他们算一笔账,自己干的话就会耽误垦荒。
哪怕只是一小块地,明年一年的收益有多少,跟别提之后这块地就是自己的。
会永无止境的产出,更是家里的产业,王爷亲口说了,三年内都不需要缴纳税银,五年内也都是减半的。
这些都是用数据的形式说出来的,土地里的事,再没有比农民更清楚的了,他们只是眼珠子转了转,就意识到太守说的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