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市井日常
作者:米饼曲奇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1章 住新房
在许禾真诚的忽悠下,窦谦最终答应了进入工坊做事,到此为止,许禾这一套管事架子算是初步搭建成功了。
可惜事情不会到此就结束,人选都到位了,可这些人大多都有家小,好一些的,在棠州城里有房子,勤快点的,日夜来回跑,半点不妨碍家庭团聚,懒一些的,休沐时候回家一趟也行得通。可还有些是没有产业的,像是钱金鑫这样的世仆,奴仆是不能私下置产的,还有窦谦这种,想要换个地方住,原来的地方就不住了。作为大齐好领导,许禾当然要为下属解决生活困难,才好让他们更加卖力的干活不是!
这几年,桃庄的庄仆靠着工坊,赚了不少工钱,手里有了余钱,也想要改善一下生活,田产买卖轮不到他们,但是除了田地,房子也是不动产不是。原来住着的土砖屋,为了节省,有一半建在了地面以下,下沉式设计在这时候还真的是一种无奈,甚至还有茅草屋的。现在不是有了钱,那肯定得盖房子啊。
许禾做生意做久了,大大小小的商户都认识了不少,桃庄里领头的几个管事都忙着工坊的事情,许禾也不耽误他们干活,直接找了砖瓦窑买了砖瓦,现在的房子大多还是以木质为主,木料是少不了的,桃庄就那么点的地方,树木长成不易,许禾觉得得省着点用,所以木料也得进一批。
统一搭建的房子虽说少了个性,但整齐代表了纪律与好管理,再说了,许禾也不是乱搭建,是正正经经请了城里的工匠来指导的。桃庄的庄户住的房子,离庄子里流经的一条小河太近,居住环境太潮湿,对身体不好,许禾直接在离河边远一点的荒地上划了一片地方,庄户不多,地方是足够的。离他们的菜园子远了点,但也远的有限,去菜地或者去河边都方便。
许禾是不准备赚庄户们建新房的钱的,木料砖瓦都是半卖半送亏本给他们的,算是对自己人的补贴,所以如今家家户户都在工坊做工的庄仆也大方了一次,全都买了材料建新房。给管事们居住的新房是许禾全部出资的,也没有建的太远,直接在原本她往日住的小院附近,建了规规整整的几个院子,关起门来,大家各过各的,也不影响什么。
因为中途要顾及春耕,房子到了六月初才算是建好,天气炎热,也不怕新房潮湿,甲醛什么的,更没有这个讲究,艾草熏了房子,就搬新家住新房了。
桃庄庄户们住进了新房子,高兴地像过大年,管事们得了新房子,也开心的像是喝了两斤蜜,见到庄仆们都住新房的女工们,更是干劲十足,连这些没有自由之身的庄仆都能过上好日子,她们的好生活,难道还远吗?
住进新房子后,桃庄日常的话题,已经从上个月你比我多赚了多少少赚了多少,明天厨房吃什么,变成了秀自家的新房,一个说“我家房子看着比你家的大气一点,应该是位置选的好”,另一个就说“哎呦呵,得亏没你家的大气,家里新做的棉被才将将够全家人用呢”,明明是统一样式的,整得跟真分了大小一样,再说这六月的天了,那里要到盖棉被的地步,夸张的哟,看不下去!
对庄户们来说,住新房是件大事,对许禾一家来说,却有另一件更大的事儿等着,宋家的孝期结束了,许禾带着宋瑜宋瑾按着规矩守了重孝,整三年的时间,现在也差不多结束了。到这这最后一步,许禾也没有打折,去城外的甘泉寺,请了和尚做了一场法事,将原身公婆与丈夫的牌位请到了寺庙里供奉,捐了香火钱,也让他们每天沐浴佛光,希望他们投胎转世后能生活得更好。
别怪许禾神神叨叨,再是红旗下长大的孩子,经历了灵魂穿越这种事,还不得存着点敬畏之心啊。
家里的黄灯笼黄对联这些,都可以收起来烧了,只等往后每年清明祭日,去上几炷香祭拜一下就可以了。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再大的悲伤也冲淡了,宋瑜宋瑾如今已经知道去世是什么了,心里还是挂念着长辈亲人,但已经不再会流泪哭泣了。
孝期结束,对许禾娘三个的影响也不大,可能就是穿衣不再局限于清淡的浅色,活泼一点的红色绿色,都可以往身上穿了,不过,宋瑜和宋瑾大概是受许禾的审美影响,更偏爱素雅的色彩,倒是不怎么稀罕大红大绿的富贵色。
孝期结束后,许禾就有计划搬新家了,不过在搬家之前,家里的必须要配备的帮工得先找齐了。
不是许禾臭讲究,她带着两个孩子去新家看了,院子好看是好看,居住院落方方正正的,带着的花园也精致风雅,唯一的缺点,就是难打理。
合适的管家难寻,许禾也没想着一下子就找到上能料理生意,下能照顾主家起居的精英式管家,只在牙行那边找了一个有过商户家管家经验的,叫做金广银,这名字,和钱金鑫有的一拼,反正,寓意还挺好的。
金广银不是多出色的人才,但为人老实本分,只管管家里的日常事务是绝对没问题的,娶了个妻子叫做郑三梅的,也是个老实的妇人,腼腼腆腆的,好在厨艺不错,留在家里做女厨也是可以的。两人育有一子一女,还是双胞胎呢,和宋瑜同龄,比着宋瑜来看显得瘦弱一些,但对比其他同龄段的孩子,并不差什么,可以看出父母将他们照顾的挺好的。大概是被父母调教过,礼貌过了头,有点拘谨。问题也不大,可以和宋瑜宋瑾一起玩耍,孩子嘛,玩在了一起,什么拘谨都没了。
第61章 住新房
除了金广银一家子,许禾另外找了一对祖孙,姓尤,尤大爷年纪大了,行动有些不利索,孙子尤树安十六岁的年纪,机灵得很,也孝顺,卖身可以,但一定要带着爷爷。许禾见他会点园艺手段,家里的花园也需要人照看,也不忍心拆散祖孙两人,就买下了他们,尤大爷平日里看看大门也是可以的。
厨房那里,除了郑三梅,原来雇佣的方嫂子,许禾也没有辞退,两个人会的菜色不一样,工钱实在是小头,许禾不计较这点支出,除了方嫂子和郑三梅,又另外雇佣了两个中年妇人,厨房忙不过来的时候做帮厨,平日里就是打扫家里的卫生,别看看着人不少,但活也多,就没有吃白饭的。
许禾搬家也没有挑什么黄道吉日,选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安安静静的搬了过去,葫芦巷子里家家户户都忙着为生计奔波,知道的也就是左邻右舍。
新家的家具都是配套的,旧房子的家具许禾都没带,除了娘三个日常穿戴的,还有床上铺着盖着的,以及厨房里的粮食菜蔬这些,其他的都留了下来,当然,家里最贵重的,还是许禾这些年断断续续从各处买来的书籍,那是一本都不漏的带走了。
毕竟是这一世买的第一间房子,还挺有纪念意义的,许禾也没有往外卖出去,留在了手里,是租还是空着,往后再打算。
新家院子多,家里主人只有三个,一人一个院子都有多余,不过孩子还小,许禾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住一个院子,也没有要到给他们配什么丫鬟小厮的地步,只说:“如今你们还小,先跟着娘住一个院子,等你们大几岁,知道自己料理事情了,再单独住,有没有问题?”
宋瑜和宋瑾还不到想要脱离父母,想要长大当大人的年纪,加上母子三人感情好,以前也都是住一个院子的,没有什么不答应的。
宋瑜住的是第三进的院子,一进院的倒屋住了家里的帮工仆役,大厨房也在这里。二进院落只有宽敞的三间正房,左右通透,平日里用来待客或者摆宴席都合适,就是不合适住人。
三进院落,许禾用了三间正房,一间平日里待客或者吃饭的堂屋,一间书房,一间卧室。东西厢房也各有三间,分给了孩子。生活了这么久,家里的东西也有不少,右耳房收拾出来做了库房,左边的耳房平日里用来洗漱也方便。
金广银管家确实没有问题,不必许禾亲自吩咐,他就已经按照许禾的意思,指挥着家里的仆役,快速的将院子给收拾好了,厨房那边热水也烧上了,还做了两样点心,泡了一壶茶,给三个主人享用,实在是让人想不堕落都难。
到底没有经过封建气息的洗礼,孩子们实在受不惯这种看着他人忙里忙外,自己坐着吃吃喝喝的待遇,往常读书,圣贤书上不是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看着这些比娘大不了多少的大人,还有和他们差不多的孩子,一瞬间有点怀疑这书上的道理了。
“娘,我不想吃点心了,我想去房间里看看。”宋瑜红着脸小声说道。
宋瑾也跟着姐姐的步伐:“娘,我也不想吃了。”
许禾对孩子的表现心知肚明,任何制度的推进都是需要时间的,历史的进程也并非她能够凭借满腔热血就可以改变的,哪怕如今宋家的地位并不高,但因为不缺钱,已经过得比大部分人好。家里不可能不用奴仆,尽管许禾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愿意用雇佣的帮工,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考验人心实在没有必要。但不管如何,许禾还是希望孩子们的内心能有一片净土,哪怕长大后发现,这世上人与人是分等级,但对上不谄媚,对下不倨傲,南墙可撞,可撞了南墙改变的只是做事的手段,而不是那颗赤子之心。
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许禾也没有勉强,只让金广银先将家里的仆妇们聚集在二进院正厅里,等到人来齐,许禾也不废话,直接说道:“搬新家是喜事儿,虽说这家里大多都是新人,但新人新气象,每个人月底都多发一月的月钱,都沾沾喜气!”
虽说月底才发月前,但这丝毫不影响下面仆役们的好心情,个个脸上都带上了更真诚的笑容,不过许禾先礼后兵,月钱给了,丑话也要说在前头:“家里主子少,没有那么多事儿,平日里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看好家里的门户。我也不是那等非要找事的恶主家,只要做得好,少不了大家的好处,但若做的不好,也别怪我不讲情面。家里的规矩,等会儿金管家会和大伙儿好好说说的,有规矩就有奖罚,做得好了,有奖,做的不好,自然就有罚。规矩奖罚都要记清楚了,别真等犯了事儿,再来说自己不知情,那我是不认的。这年头,其他的不好找,会做事的帮工仆役,却是少不了的。不过,大家也不用太担心,我呢,不是那等喊打喊杀的性子,最严重的,也就是赶出家门而已。”
正厅里站着的仆役们浑身一紧,这被主家赶出家门的帮工仆役,往后哪里还能找到好的雇主,这可不比要人命来的轻松,不过是软刀子磨肉,死的快慢的差别而已。
都知道主家是个寡妇,但在棠州能挣下诺大产业,可不是等闲妇人,如今更是直面下马威,都打起了精神,一心好好表现,决不能被赶出去,毕竟,主家给的待遇着实不差,家里人少,事情也就少,能过得清闲些,谁还贱得慌硬要上赶着勾心斗角呢?
驱散了仆役,许禾就让宋瑜宋瑾回房了,只不过经过许禾这恩威并施的手段,两个孩子心中到没有那么难受了,两人坐在位置上,将底下仆役们的表情看的清清楚楚,模模糊糊的,懂了一个道理,或许,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看中的一些东西,并没有一个月的赏钱来的厚重。
在金广银这位老道的管家指挥下,新家很快就井然有序了,工坊铺子按部就班的发展,家里的日常事务也都由仆役办理了,许禾的日子一下子就清闲下来。
葫芦巷子那边,大门锁了,除了陈嫂子和吴慧云一家,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许禾他们搬走了,只以为又带着孩子回娘家了。陈嫂子和吴慧云也不是多嘴多舌的妇人,没有宣扬的人尽皆知。
不过许禾并没有将老街坊们抛诸脑后,新家暖居肯定是要办的,尤其是家里这三年来因为守孝,日常她也不外出参加什么宴席,家里更没有办过什么宴会,如今没了忌讳,肯定要好好办上一场。
一则,请了老街坊们,代表不忘旧情;二则,请了生意上来往的商家,联络联络感情,互通有无;三则,请了新房子的街坊,了解一下新街坊的处事风格,让自家快点融入新环境; 再则,也要通知许家那边,好歹知道闺女外孙如今家主哪里,日子如何过的,说的在好听也不如真的看上一眼,也好放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