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平帝傀儡小天子的逆袭
作者:倒流河畔 | 分类:历史 | 字数:42.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1章 匈奴来客
夏意渐浓,燥热的风,把路上的行人的衣服都吹得越来越单薄了。
一支匈奴车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汉京兆长安城。
队伍居中的一辆装饰奢华的车子,车帘轻轻掀起。
一双充满新奇羡慕的眼神,望着富庶的长安城街巷。
“长安城真不愧是大汉京兆,真是繁华。”
在车上探头看了半天的中年美妇不禁叹道。
“当年若不是你母嫁入匈奴和亲,你就会生在这富庶的长安城了。”
车上一正在微笑着的中年匈奴汉子打趣道。
“夫君尽会说笑,母后当年若不嫁给父王,这世上就不会有我这个人了。”
妇人娇嗔的回了一句。
为增边市,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扑当。
携夫人须扑居次云,赶到长安亲自朝拜。
须扑居次云,便是当年和亲的王昭君所生之女。
车队临近建章宫。
大鸿胪下属自有礼官依例迎接,安排舍馆住宿洗尘不提。
又是一日大朝会。
刘箕混混沌沌地听了各部朝臣述了职。
自从王政君吩咐让他听政为主后,刘箕再也没有在朝会上多言过。
开蒙的字帖习学完,一些诗礼文章也抄的差不多了。
不通之处,找打盹的孔光请教一下。
来人的话,这些经史子集的书卷,也不用像开蒙书一样,遮羞藏起来了。
现在的刘箕,也可以说是个西汉文化人了。
宋弘也是五日必去尚书令衙署带些奏疏,去和小皇帝探讨。
不过宋弘每每进宫后,到外面都会时常故意感叹:小皇帝所好,唯耍猎游戏尔。
王莽听闻,心内欣喜,暗叹宋弘眼光独到。
刘箕精力,除了和两位老大臣演双簧外。
多在敬武府和保万县之上。
所以大朝会的议政,他倒是也不太在意了。
各属官述职毕。
大司马出班奏道:“禀太皇太后,陛下。
太皇太后仁厚,陛下圣明,天下莫不钦慕我大汉威仪。
今有匈奴右骨都侯携妻来朝,现已在殿外听宣。”
“速速有请。”老太太年纪大了就爱凑个热闹,见有匈奴人来朝,兴致颇高。
王莽见这步棋正走在老太太心坎上,也乐的不轻。
连忙安排传事黄门,去宣须扑当夫妇觐见。
“参见陛下,参见太皇太后。”须扑当夫妇进殿后,依汉礼见过皇帝和太皇太后。
“免礼,起身答话。”
老太后说着,让李禄撤去了座前屏风。
“我主乌珠留单于,代问大汉太皇太后、皇帝陛下金安,并奉上薄礼不成敬意。”须扑当说着奉上礼单。
礼单上均是些草原名贵物产。
刘箕和王政君看了看,交由大鸿胪保管。
“贵部礼物,哀家收下了,多谢乌珠留单于挂念。”王政君客气了一句,目光看向王莽。
“大司马,回头多赐金银丝绸给右骨都侯,以为我大汉回礼。”
“喏。”见王政君开心,王莽也是面带喜色。
“人都说草原女子都颇粗犷,想不到匈奴也有长相这般娇美好看的妇人。”
老太太望着须扑居次云夸道。
“禀太皇太后,小女子是大汉公主王昭君亲女。”
“什么?你是王嫱的女儿?走到近前来。”
王政君激动得站起身来。
须扑居次云款款走到太皇太后眼前。
“像,真像。确实像你母亲。当年我们同在后宫。
三十多年前,你母自愿去匈奴和亲。
那一别,想不到竟是天人永隔。看到你,我仿若又看到了故人。”
王政君喃喃道。
须扑居次云也是颇为动容。
朝会大殿毕竟庄严肃穆之所。
片刻后,须扑居次云退回本位和丈夫并立。
“须扑氏,你愿意留在长乐宫,陪侍本宫些时日吗?”
王政君收拾一下情绪,问道。
刘箕心说,这人老了,有时候思路也很怪啊。
人家一堂堂匈奴右骨都侯夫人,怎么能来给您当小宫女?
果然,须扑当夫妇闻言,踌躇了一会。
“回太皇太后,贱内虽为女流,但在匈奴却也执掌着些事务。
恐离开太久,诸多不便。”
须扑当开口婉拒。
“哦,没甚么。我也就是随口一提,若有不便,就罢了。”
王政君惋惜道。
须扑当夫妇告退出殿。
王莽望着他们,脸露不豫之色。
“大司马,你这几日陪匈奴使团,在长安三辅走一走。
下次朝会后,着大鸿胪预备回礼,再送他们归程。”
王政君吩咐。
“喏”
“百官可还有事禀报,如若无事…”
“臣有奏疏上报。”
司礼官话未说完,尚书令姚恂站了出来。
“有本速奏。”
司礼官看看尚书令。
青州的奏疏,已经匿了好几天了。
如今匈奴使者也到了,大司马既不说增关市之约,也不提青州旱灾之事。
太皇太后安排后面几日,随伴匈奴使团,更是没人来管这报灾奏疏。
再等两次朝会。
估计,流民就到了京兆城下了。
到时候闹出乱子,牵扯出私匿奏疏之事,自己全家恐怕也要去做流民了。
刚刚一冲动站了出来,但是,大司马那里又如何交代?
姚恂捏着几简奏疏,呆立在殿前。
看到尚书令如此反常的表现,刘箕困意全无。
坐直了身子,奇怪的盯着姚恂。
大臣们感觉到了异样,也都惊诧不已。
连老孔光都瞪圆了那双老眼。
王莽预感不妙,眼中威胁的目光,射向站在大殿中央的姚恂。
可惜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姚恂根本就没往他那里看。
“尚书令,有何奏疏,速速报来。”
王政君略显不耐烦的声音,从八扇屏后传来。
太皇太后也察觉到异样,敦促起姚恂。
“青州刺史奏:青州所下,齐郡、济南郡、平原郡、高密国…等地,已干旱数月,又兼蝗灾兴起。
如今大半青州赤地千里,饿殍暴野。
流民遍地齐往京兆而来,青州,青州已室十不存三四也。”
尚书令此言一出,满朝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