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作者:熏悟空 | 分类:历史 | 字数:185.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34章 西凉布商道 张谦赏旧人
张谦和李恢谈论了许久,主要是关于建设商贸通道的问题。
“河西四郡两边虽然都是高原,不过比起南中却要宽广的多,而且便于马车通行,一旦商道打通,来往的贸易量也将是南中的百倍。”
李恢虽然没到过凉州,不过也从书本上了解过这些。
当初武帝在位时,中原与西域来往主要就是经过这条通道。
相比起来,从南中去往身毒,沿途山道多在密林之中,而密林之中猛兽尚在其次,湿热的天气以及蚊虫牤疾才是最致命的。
“在下需要立即赶往凉州吗?”
“不不,没那么急。陛下也想要见一见德昂兄的风采,如果合适的话,陛下会先安排你在关中为官两年,借此机会,你先了解一下北方的地理风貌,等到西行路上的匪患除尽后,你再负责深度开发。”
李恢自然知道,把邓芝留在南中,而将其调走,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本身就是南中人,如果再继续让他总督南中大事,很容易就会形成割据。
而张谦想的是,以庞统的能力,扫除四郡的游散势力并不困难,不过庞统心高气傲,并不适合直接管理这条交通要道。
等庞统将沿途的不臣之人扫荡干净,就让李恢去接手,而庞统也可以功德圆满,升职加勋,调回京城。
“德昂,凉州之乱,困扰了数代国君,归根结底,是因为历代君王总想着用一刀切的方式解决问题,然凉州毕竟与中原不同,牧民和种田之人的习性、移动途径都大为迥异。你要多动脑子,思考如何把二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只要你能找到这个平衡点,就能把这一条充满危机的险道,变成一条遍地黄金的大道,到时候,不仅国富民强,你也可以更进一步,甚至是彪炳千秋。”
“陛下与国公如此厚爱,恢敢不效死力?”李恢诚恳的说道。
虽然凉州对他来说,不如南中那么方便,不过,他能短时间从一被牵连的罪臣变成大汉的勋贵,这都是张谦和刘备对他的赏识。而且说不定,从凉州回来,他不仅能封公,甚至还能录尚书事,那才是真正的宰割天下。
“你先下去思考需要哪些人吧,无论官吏民商,只要你提到的,陛下会一律将他们调往关中。”
“喏!”
李恢离开后,很快,马谡、李撰、尹默三人便联手而来
“谡/撰/默,拜见国公!”三人同时行礼。
“和往日一样称呼先生就是了,不用如此客气,都请安坐吧!”张谦一脸和煦。
“谢先生!”三人面露微笑。这是从心底露出的喜悦,想当初,他们刚认识张谦的时候,曹操陈兵在北,刘备落荒欲逃,而现在,刘备已经南面称帝了。
“先说说这几年南中的变化吧!”张谦的意思自然是让他们做一下述职报告。
“先生,如今南中俞元、建伶、不韦、会无、朱提等人口过万的县城皆有学堂,凡是人口过千的乡镇,也有一半设立了蒙学,今年,我们有希望将其提高到八成。”马谡率先说道。
“哦,你们怎么做到的?”
马谡看了李撰一眼,后者说道,“南中本就有不少读书之人,许多家族也有设立学堂,我们积极吸纳了部分愿意与我们合作的,很快就将蒙学铺展开。另外,蒙学只教识字,所以很多就读一年的学子,也可以在家乡教授基础。”
张谦点了点头,大众教育就是要速度快,铺设广,然后让真正有天赋的接受高等教育。
“从办学的场地到教师的俸禄,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成本?如果要在全国推广,朝廷一年需要准备多少钱财?”
“先生,事实上,有许多人愿意充当讲师并不是为了钱财,而大部分送孩子来读书的也并不缺乏束修,所以只要朝廷批下土地,学堂很容易就能自给自足。”尹默说道。
张谦摇了摇头,“朝廷办的学堂教师一定要有俸禄,否则,这国家公器很容易就落到旁人手上。国家的税赋不只是要用的官员的俸禄,还有军队上,对于基础设施以及教育也要涉及,这样才能让底层百姓,认知到交税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另外,学堂必须明确收费,但也要杜绝各种杂项费用,记住,办学的目的不是为有钱人服务,而是让所有人都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三人点头,表示回去就把费用核算一遍。
张谦点头答应,随即又说道:“自我们相遇,已经有数个年头,你们也鞍前马后,立下不少大功。此番召你们回来,是想问问,你们对今后有什么打算?”
三人的年纪都不大,未来的路也很长,张谦这是为他们的未来做一番规划。
“谡愿继续追随先生,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马谡率先说道。
张谦含笑点头。
当初张谦答应马谡,让他在南中宣扬教化两年,接着便会重用。
不过马谡其实并没有坚持下来,在马良大婚的时候,马谡就偷偷跑了回去。马谡见到马良,要马良帮他求求情,因为马谡感觉,他再呆在南中,曹丕一灭,他就没有立功的机会了。
马良将马谡一顿臭骂,后者又偷偷返回了南中。事后,马良将此事告诉了张谦,并要求张谦不要重用马谡。
其实,马谡的判断还是准确的,因为曹丕真的没坚持到他被调出南中。
所以,张谦并不准备听马良的建议,马谡还是要重用的,不过,独当一面是不用想了。
有的人,天生就不能当副将,比如王平。
而有的人,绝对不能当主将,比如马谡。
张谦准备让马谡去军校进修一段时间,再压压他的心性,然后让他去参谋部。毕竟马谡绝大多数时候的眼光和见解都很独到而且准确,可惜的是,功名心多了点,执行力低了点。
“那幼常就先跟在我身边吧!”
“多谢先生!”马谡十分的高兴,做再多的事,都不如跟对了人,这个道理,他还是懂得。
紧接着是李撰、尹默。
“钦仲、思潜,你二人从随我入蜀后就踏实勤奋,有何需求请尽管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