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帝:封狼居胥
作者:寻找出路的炮灰 | 分类: | 字数:39.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1章 待遇问题
经过一天的讨论,对给工匠增加待遇的事情也没讨论出个结果。至于为什么没出结果的原因就是。
按照大明现在的物价,匠人如果想要养家糊口的话,按每家3口人算,每年需要的银两和七品小官的俸禄相差不多。
而且匠人主要是依靠他们的手艺吃饭,如果将他们的手艺价格定的太高的话,又会导致百姓很多人将会修不起房子,用不起农具。
综合了很多事情考虑,匠人增加待遇这件事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率先增加在工部,兵仗局,火器局(朱厚照自己捅咕出来的),龙江船厂这四个地方的工匠的待遇。
不过又有问题出现了,火器局和龙江船厂的工匠都是在朱厚照的手底下干活,原本的待遇朱厚照就给的很高, 这下再一增加,大明七品官员的俸禄都不一定比他们高。
这就导致了刘健等人的反对,再怎么给匠人增加待遇也不能超过当官的吧,要不然让这些寒窗苦读数十载的人情何以堪。
话题从此开始,就转变了。从给匠人增加待遇变成了给官员增加俸禄。朱厚照也没觉得过分,当然最开始的时候是反对的。
“刘师,咱们怎么将给官员增加俸禄这件事扯上来了,咱们之前不是讨论的是给匠人增加待遇的问题吗?”
“太子殿下,您觉得火器局和龙江船厂的工匠每年拿到手的俸禄比官员到手的俸禄都多,这种情况正常吗?”
“怎么可能?工匠过的是什么日子,官员又过的是什么日子,这两者都没有可比性好吧。官员住的是三进的院子,那些工匠甚至都有片瓦不得遮体的情况。”
朱厚照对刘健的说法有些嗤之以鼻,在他看来,官员一天天不说花天酒地吧,至少衣食无忧啊。
刘健耐心的给朱厚照解释:“太子殿下,官员的三进院子是朝廷给他们准备的,当他们不在当地做官的时候,朝廷是要将府邸回收的。当然不排除一些本就家境优厚的存在。再说了,能当官的,有几个家中贫寒的。”
“既然家中富庶的,干什么要给他加俸禄。再说官员的俸禄是洪武爷那会传下来的,岂能轻易更改。”
刘健有些哭笑不得,什么时候祖训变成了皇家的武器,这不都是他们作为大臣来约束皇帝的么。
“太子殿下,您就别提祖训了,您什么时候遵守祖训。”
朱厚照有些没好气的说道:“切,对你们有用的就是祖训,对你们不利的就不是祖训了。”
刘健面对祖训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还是谢迁脑子转的快。
“太子殿下,祖训中并没有说官员不得加俸之事。”
朱厚照翻了翻白眼,并没有答话,就直勾勾的看着刘健,刘健这时也不甘示弱,也瞪着眼睛看着朱厚照。两人就在这里大眼瞪小眼的相互看着。场中气氛渐渐凝固。
最后还是李东阳出来打了一个圆场。
“太子殿下,臣等明白您的苦心,但是士农工商从古至今都未曾改变。您总不能让匠人的地位爬到官员的前面吧。
官员的待遇要是不增加,就算您强行通过了给匠人增加待遇的这件事情,您信不信,这条政令出了京城,就如同一张废纸。”
朱厚照听到李东阳的这番话,心中有些不悦。不过他已经不是上辈子刚刚登基时候的了,当时的他认为只要是他下的旨意,便无人不从。
但是经过了那最后的几天,自己想要换一个太医都没人听的事情之后,朱厚照深刻的明白,哪怕他是皇帝,说出的话也不一定有人听。
“户部的钱粮还够吗?”
朱厚照问出了一个问题,问的刘健等人有些不知所措。最后还是李东阳反应快。
“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
“孤的意思是如果户部有钱给官员涨俸禄,那就涨,如果没钱的话,此事就作罢。”
谢迁翻了翻户部的记录,上面所记载国库存银三百万两,心中大致算了一下,这笔钱不够。便如实的回答了朱厚照。
“帐上的银钱不足以增加官员的俸禄。”
朱厚照点了点头,并站起身来,对暖阁内的所有人说道:
“孤知道,给匠人增加待遇这件事从古至今从未出现过,孤也能理解你们的难处,但孤想,刘师和李师,你二人应该见过匠人的作用,孤麾下的龙骑营和水师可以说是这些匠人一点一点的打造出来的。
如果匠人没有精湛的手艺,那么孤的龙骑营和水师也不会有如今的战力。说了这么多,孤觉得有两点是现在必须交代下去的。
其一,匠人再服徭役的时候,可以由朝廷供给粮草,不用自备。
其二,匠人给朝廷做出贡献或者打造出新式火器的时候,可以论功封官封爵。”
朱厚照说完,目光扫视了一圈,发现众人都在沉思,也就再没出言打扰,而是坐下来喝茶等待他们的回复。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刘健等人交换了一下意见,由刘健出面。
“回殿下,臣等觉得第一条可以现在就实行下去,但是第二条,封官封爵臣等认为大可不必,匠人有了突出贡献,赏银即可。”
“那张维的事情你们是怎么同意的?”朱厚照也没反驳刘健的话语,只是淡淡的问出了张维的事情。
“张维之祖父是英国公张懋,之兄是张仑。以他二人的功勋,加之转轮火铳的功劳才得以让其封伯。”
“那孤就再加一点,如果新式火器可以改变战场形式,则可封爵。至于封官么,可从工部的职位之中挑出五品以下官职封赏。当然了,封的只是散官,以彰其功。诸位觉得可行否?”
刘健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都觉得朱厚照这次提议可行。也就一个一个的都点头同意了。
“那就辛苦元大人了,还请元大人拟个折子,交上来等待父皇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