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王爷被我娇养后
作者:落落销魂 | 分类:古言 | 字数:83.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6章 皇上的心思
“娘亲,这件衣服好漂亮,是送给我的吗?”
三宝手里拿着一件蓝色的小裙子,高兴地转圈圈。
她可太喜欢这件漂亮的裙子了,宽大的裙摆,像是一朵盛开的水莲花。
上面还坠着轻薄透明的细纱。闪闪亮亮的小水钻点缀其中,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彩。
裙子的上身是泡泡袖的设计,如同花苞一般可爱。
姜和月点点头,“当然是给三宝的,这是三宝的生辰礼物。”
三宝震惊地张大了嘴巴,“生辰礼物?”
“生辰还有礼物的吗?”
“当然,三宝是娘亲和爹爹的宝贝,当然是会有生辰礼物的。”
姜和月知道,这个朝代的许多风俗,和后世大不相同。
比如,在这个朝代,只有老人才能过寿收礼。
若是小孩子和年轻男女,只在生辰这天,摆上一桌酒席,请几个同辈的人吃吃饭,就算是庆祝过了。
这件衣服是姜和月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在星际时代,征服了无数女孩儿们的小裙子。
姜和月是想买给元帅家的女儿的,没想到礼没有送出去,人就到了异世界。
“那爹爹今天会回来吗?三宝已经好久没有见到爹爹了。”
姜和月摇了摇头,“娘亲也不知道。”
自从上次,言绪之和胡人开战之后,打了个打胜仗。
胡人消停了两天,又开始蹦跶了。
言绪之最近几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的。
踏着夜色回家,天不亮就又得出去。
经常是,姜和月睡到一半,就迷迷糊糊地被人搂进了怀里。
等到她早上醒过来,那人就又不见了。
姜和月简直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了。
“怎么了?三宝想爹爹啦?”
姜和月摸着女儿的小脑袋瓜。
三宝在姜和月惊讶地目光中,摇了摇头。
“三宝不想爹爹,三宝想的是爹爹的礼物。”
“因为爹爹是大将军,大将军是不能天天待在家里陪我们的。”
“而且,哥哥们也说了,我们之前在京城的时候,爹爹也总是不回家呢。”
“现在,我和哥哥都很满足了。”
三宝充满童稚的言语,听在姜和月的耳朵里,却很不是滋味。
她自己这两辈子,父母亲缘都浅薄,但是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
“三宝乖,等爹爹把胡人都打跑了,就和娘亲一样,天天在家里陪着你和哥哥们。”
“嗯嗯!”
三宝高兴地点头。
娘亲从来都没有骗过她,她知道,娘亲的话肯定是真的。
......
京城,皇宫。
靖王的折子也送到了皇上的龙案之上。
皇上盯着自己儿子的折子,面色晦暗不明。
陈善从来没有见过皇上脸上出现过这么复杂的神情,不禁在心里猜测,靖王到底写了点什么!
皇上盯着这字看了半晌后,微微叹了口气。
“陈善呐。”
“靖王说陇右郡逃难到长宁州的灾民,已经尽数安置好了。”
“活着过去的,一共三千五百八十一人,一个也没冻死,一个也没有饿死。”
“朕这个儿子啊,朕是小看他了。”
陈善面上,迅速浮现出笑意,轻轻甩了下手中的浮尘。
“主子爷,这是好事儿啊。”
“这说明圣上恩德庇佑,光耀四方。就连比较偏远的长宁州,也受到了圣上的恩泽。”
隆正帝笑了笑,指着陈善说,“你呀,惯会说些好听的来讨朕的欢心。”
但是隆正帝偏偏又最喜欢陈善这副诙谐的样子。
“这件事是绪之做的,和朕又有何关系?”
陈善脸上的皱纹,笑得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奴才也算是看着靖王长大的,靖王的性格,在战场之上,是声名赫赫的将帅之才。”
“但是要说起内政,靖王平素是不大爱管这些麻烦事儿的。”
“奴才看书上说,这‘治大国如烹小鲜’,想来若是要管理好一州之地,肯定也得‘文火慢熬’,这不是难为靖王嘛。”
隆正帝点点头,“这话倒是不错。”
“绪之这孩子确实是个怕麻烦的,做起事来,也不怕得罪人,全然不懂圆滑之道。”
“所以奴才觉得,这肯定是皇上的功劳。”
“行了,少在这里油嘴滑舌的,被你的这些个干儿子看见了,也不怕笑话。”
隆正帝见他这样,忍不住出言调侃道。
陈善慌忙跪下,磕了个头。
“侍奉万岁爷是咱家的福气,只要万岁爷高兴,就算这些个小子笑话奴才,奴才也心甘情愿。”
“一般人,可没有这福气呢。”
隆正帝这下更是开怀大笑,肉眼可见的,被陈善哄得高兴极了。
从一旁的盘子里拿了一颗果子,朝着地上的陈善扔过去。
陈善慌忙的伸出双手接住,“谢万岁爷的赏。”
“奴才回去弄个香案,把这果子给供起来,也好叫奴才,沾一沾万岁爷的福缘。”
隆正帝被他逗笑了,“从前也不知赏了你多少东西,偏你惯会讨朕欢心。”
“行了,你出去吧。”
“待会儿叫人把库房里那些,罗斯国新进贡上来的贡品,挑选两件,给绪之那孩子送去。”
“就当是嘉彰,他这次安置流民有功劳。”
“是。”
陈善见好就收,溜须拍马这种事要是常做,那就失去了做它的意义了。
陈善刚出去没一会儿,他的干儿子陈宝,就凑了上来。
“干爹,您刚才为何要帮靖王说话?”
“我记得只有晋王和吴王给咱塞过银子,可不记得收过靖王的钱啊。”
他刚才站在一边可听得真真的。
皇上刚开始的脸色有多难看,他也是知道的。
在这宫里待的久了,连天子的心思,他们这些亲近之人也能猜到个一分半分的。
皇上若说,对靖王没有一些忌惮,也不会把他分配到长宁州去。
现在靖王这差事办得又这么出色,皇上对靖王有怀疑,是毋庸置疑的。
往轻了说,靖王以往在京中的表现,都会被扣上一顶“藏拙”的帽子,对君父有所防备。
往重了说,长宁州没死一个流民,而京城的流民十不存一,靖王你是不是有着谋反的心思,笼络民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