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傻五皇子发配儋州
作者:香溪河 | 分类:历史 | 字数:74.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8章 朝臣登船巡游
皇上对太上皇说:“父皇,我们带朝中大臣登上楼船,在运河上巡视一圈,如何?”
太上皇高兴地说:“好!”
皇上对旁边所有的大臣喊道:“各位臣工,今天,京杭运河首航,我们一起登上水师的楼船,巡视运河。”
“好!”这些朝中大臣,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坐过船,这么高大的楼船以前见都没见过,听到皇上这个提议,都很高兴。
皇上和周胜男扶着太上皇,登上了水师的旗舰,来到三楼的甲板上。
周胜男拿出望远镜,递给太上皇和一众朝臣,很多朝臣都没用过这个玩意儿,周胜男叫水师的将校教这些大臣如何使用。
周胜男说:“皇上发明的这个望远镜,能看清几十里外的任何物体。在茫茫的大海上,我们就是靠着这个望远镜,在敌人还没有发现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把敌人包围了,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吏部尚书张俭说:“这个望远镜真是一个好东西啊。皇上,赏赐给臣一个吧。”
众人也纷纷请求赏赐。
皇上笑道:“你们这些文官要望远镜干嘛?望远镜是大梁军队的高级机密,每个望远镜都有编号,是绝对不能流传出去的。”
周胜男又带领大家来到船头的两门大炮旁,说道:
“太上皇,各位大人,这是皇上发明的大炮,射程五里。再坚固的城门,只需要两三发炮弹就可以破门,所以,这是我们大梁军队能征服世界的利器,所有的城池在我们面前,都像是开着门一样。”
“哇,这么厉害?”
“皇上真是天纵奇才!”
“周将军,要不试一试,让我们开开眼界。”
周胜男有些为难地看看皇上,皇上拿着望远镜,往前方看看,说道:“胜男,那边是一大片空地,可以往那个方向打。”
周胜男有些尴尬地说:“皇上,末将是怕把太上皇和各位大人的耳朵震坏了。”
皇上对着大家笑道:“各位臣工,大炮发射的时候声音非常大,最好隔远一点,捂住耳朵,以免把耳朵震坏了。”
众人依言捂住耳朵,退往远处。
周胜男接过属下递过来的几个耳塞,递给太上皇和皇上各两个,自己也戴了两个。
两个炮手调整好角度,装上弹药,只听“轰轰”两声,两发炮弹呼啸着射向远方,众人迅速转头,向炮弹射出的方向望去。
五里外的一片空地上,两处浓烟升起,接着是巨大的爆炸声响起。
众人尽管捂住了耳朵,但是耳膜里依然嗡嗡作响。
“厉害!”
“我的耳朵嗡嗡的,是不是聋了呀?”
“你们听得见我说话吗?”
皇上取下耳塞,问太上皇:“父皇,耳朵还好吧?”
太上皇笑道:“还好,还好,就是有点嗡嗡的。”
皇上笑着说:“过一会儿就好了,没事儿。”
说着,他又对大臣们说:“各位臣工,大炮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今天的重点是巡视运河。”
“这条京杭大运河修通之后,江南到京城就可以通过水路连通,大家都是国之重臣,想必都明白它的重要价值。”
“从此,我大梁全部十五道,都可以完全连成一个整体。有了这条运河,我大梁的国力将得到一个巨大的提升。”
“有了这条运河,下一阶段,朕将全面推广新型农业,让所有大梁的土地都用上化肥,让粮食产量提高三倍,让大梁的老百姓永远不再饿死。”
“有了这条运河,朕将在京城再建一个工坊,生产更多新奇的产品,销售到全世界。”
“有了这条运河,可以大大加强大梁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以后的大梁老百姓,可以种田,可以做工,也可以经商。”
“各位臣工,朕说过,给朕五年时间,朕将跟诸位臣工一起,缔造一个盛世大梁。”
“皇上威武!皇上万岁!”
他们在楼船的三楼甲板上,辽阔的华北平原,一望无际尽收眼底。运河两边,都是绿油油的小麦。
太上皇指着旁边两个巨大的水车问:“这是干什么的?”
皇上喊道:“张守成。”
“微臣在。”张守成从人群中走到皇上的旁边。
皇上笑着说:“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发明。”
张守成躬身:“太上皇,各位大人,这是两个巨大的水车,运河挖在地下,水位低于两边的农田。”
“用这两个水车,就可以在干旱的时候,把运河里的水输送到高处,然后再通过遍布农田的水渠流到农田里,让运河两岸的农田不再受干旱之苦。”
皇上又喊一声:“崔岩,韦孝贞。”
“微臣在。”崔岩和韦孝贞也走到皇上身边。
“朕命令你们,用半年时间,将运河两岸的水渠,延伸到整个华北平原。由工部负责主渠道的修建,农业部负责分支渠道的修建。”
“微臣遵旨。”
崔岩有些犹豫地说:“皇上,请问是调用徭役吗?”
“不,”皇上摇摇头:“不调用徭役,跟修运河一样,朕从私库中出,给他们发工钱。”
“是,微臣遵旨。”
新任户部尚书吴奎走到皇上身边,躬身一礼:“皇上,微臣有话。”
“说。”
吴奎说:“皇上从私库中拿出大量的银子,用于支付工人的工钱,实在是仁义之举,令臣等佩服,也让天下百姓感激涕零。”
“但是,突然之中,在北方出现这么巨额的银两流通,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到时会造成物价飞涨,难以控制。”
“自从修运河以来,北方的物价已经提升了很多,已经导致一个情况就是,修运河拿到大量工钱的百姓生活大大提升,而没有修运河的百姓生活更难了。”
他的这段话,几乎所有的朝臣都没听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皇上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老百姓发工钱,怎么还导致物价飞涨了。
但是皇上听懂了,这有点深奥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不是资深的户部官员,是根本不懂的。
皇上点点头:“吴奎,你说的很对,是朕考虑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