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长夜
作者:十年卧雪 | 分类: | 字数:195.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百九十六章 人散
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来行事。哪怕他是名义上,事实上的,拥有最高权力的人。关平也不例外,在梁军的连番心理攻势下,他越来越觉得如芒在背。且这些令他害怕的目光,并不是来源于屯兵城外的梁军,而是来自于,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关平就算武艺再超群,他也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人,就会累,会睡觉,而一个人最为脆弱的时候,就是他睡熟之时。因此,在第二天晚上,关平就屈服了。他派人到城外,跟梁祯联系,表示会在第三天清晨,撤走一部分兵力,但他表示,仍然会有一部分军士,驻守襄阳,直到先前撤出的人,安全抵达长坂坡。
梁祯答应了关平的条件,因为他并不想跟关平交战。因此,他只是重申了一遍,关平只有一天的时间,否则,到了第四天辰时,这偌大的襄阳城之中,除了他之外,将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活下来。
这一夜,是梁军在襄阳城下,度过的,最为难熬的一个夜晚。因为以梁军的经验,关平极有可能,在今夜率兵夜袭,以寄希望于通过击败梁军前锋的方式,来鼓舞城中越发低糜的士气,进而坚持尽可能长的时间,直到关羽率兵回援。
但事实证明,这只是虚惊一场,可能关平也知道,大人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来相救的了吧。
辰时刚到,襄阳南门便被缓缓打开,一队刘兵,约有数百人,带着自己的兵刃及口粮,列队出城,这些军士都很警惕,出城之后,便就地组成一个个小圆阵,而后才继续往南而去。
越来越多的刘兵从南门出城,随着人数的增多,他们的虚实,也再难以隐瞒了。梁祯清晰地看见,不少的刘兵,是衣甲不整,刀刃缺失的,而且,还有更多的刘兵,已经失去了自主行动的能力,只能在同伴的搀扶,或者车辆的运送之下,离开襄阳。
关平始终没有出现,而且,这襄阳的南门,还在入夜之前,缓缓地关上了。梁祯借着今日的最后一缕阳光,凝视着,这尚且插着不少刘兵旗帜的襄阳城。思附着,关平的意图。
其实哪用思考?因为襄阳的重要性,所有人都知道,关平既然没能完成大人交给他的任务,就是辜负了大人的信任,因此,他只能以死,来向大人,向他的伯父刘备,谢罪。
“传令各部,明日辰时,攻。”梁祯返回中军帐,准备好好地睡上一夜,然后再去观摩梁军的攻城战。
但这一次,梁祯还是猜错了。因为,他既高估了关平,也低估了关平。他高估了关平的能力,以为他还能在这种逆境之中,拢住军心,抵御梁军迅猛而凌厉的攻势——如果关平真能做到,那梁祯甘愿承认,关平比他强,因为这件事,梁祯也不觉得,他能做到。
但同时,他也确实低估了关平的勇气。因为关平并没有缩在襄阳城中,等待着城破的那一刻。而是迎着晨曦,骑着枣红色的战马,披着银色的战甲,横着长刀,红袍飘飘地冲向梁军大阵。
与此同时,城墙之上,也擂响了战鼓,只是鼓声微弱,远远没有,那种万马奔腾的气势,反倒像是,那秋日里的最后一片枯叶,在不屈地,抗击着严酷的寒冬。
天还没有完全亮,梁军就彻底控制了襄阳城。军士们只在南门的城楼之上,即那微弱的鼓点传来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刘兵的尸首。这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兵,左手缺了拇指,右脸带着刀疤,是自刎身亡的,带着血的环首刀,就落在他身边。
“与关平一并,以县侯之礼安葬。”梁祯道,“牌位,送浩气园。”
如果梁祯不打算谋朝篡位,那么他终其一生,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就是县侯。因此,哪怕是一个追授的县侯,对一个人而言,也是最大的殊荣,更何况,梁祯还给他们加了一项:入葬浩气园,供后人敬仰的殊荣。所谓的名垂千古,也莫过于是、
替关平料理完后事之后,梁祯屏退随从,孤身一人,登上了襄阳东城,登上了这座,很多年之前,曾经登上过一次的城楼。
多年不见,城楼更加雄伟了,但也更显沧桑,远看,就像是一位垂暮的老人,在寒风中,倔强地屹立着,似乎是想通过这种倔强,来告诉天下人,自己还远远未老。
“玄德,你肯定,也在这,看过汉水吧?”梁祯喃喃道。他觉得,刘备是必然会在某个清晨,带着关张二人,或许还要加一个孔明,登上这东城的。因为这里,可以看见涛涛的汉水,以及不远处的群山。正所谓,江山,江山,无外乎是。
梁祯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测,这东城城楼,就是刘备梦开始的地方,因为在诸葛亮的策划之中,襄阳,才是自荆州而起的北伐的真正起点。只是这里,也正好是刘备梦结束的地方。一如十多年前,梁祯在襄阳梦起,又在襄阳梦碎一样。
“若是此刻,孤再引兵,沿着这汉水南下,可一统江东否?”梁祯自言自语道,但片刻之后,他却是哈哈一笑,“以当年之盛,尚不能一举荡平江东,何况今日乎?”
“大魏王,申时到了。”杨修快步走上城楼,远远地朝梁祯喊道——梁祯曾经吩咐杨修,申时一到,就来找他,也不知是,他想在此时做些什么。
“好,德祖,且随孤来。”
梁祯带着杨修,爬上了城楼。这城楼高五层,有将近二十间厅房。其中,最大的那一间,是给守将指挥作战用的。因此,内里不仅有案几,还有好些坐席。
梁祯径直走到案几后落座,而后示意杨修挑选位置坐下。待到杨秋坐定,梁祯方道:“德祖,梁茂与梁汀,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依你之见,这婚事,当如何安排?”
梁祯是断不可能让这一儿一女“自由恋爱”的,就算真的给,也只能在他划定的对象之中挑选。因为,儿女的婚事,所关乎到的,并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幸福,还有家族的兴衰。在这一点上,梁祯可是半点都不敢马虎,尤其是,当梁祯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死后,梁家的最后一条顶梁柱,就断了的时候。
“大魏王,以修之见,此事不宜此刻敲定。”没想到,杨修却是摇了摇头,“就算要敲定,也只能敲定梁汀之婚事。”
梁祯眉毛一挑:“为何?”
“世子未婚,世家大族便仍可看见希望,故而才有可能,在世子根基未稳之时,支持世子。”杨修出身弘农高门,因此对高门大姓的小心思,自然是一清二楚,故而他才会说,要留给各高门一点成为外戚的希望,如此,这些高门才有可能,在梁茂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而不是互相拆台,乃至于与孙刘眉来目去。
“若是世子婚事已定,便只有一姓会‘忠’于世子,余者,则各怀鬼胎耳。”
“可祯就是怕,茂儿会找错了人啊。”梁祯叹道,对三丫的智慧,他不是没有信心,而是完全没有一点信心,因为如果三丫真的有哪怕一点智慧的话,也不会做出,为了“保护”梁武,而做出将童仆、侍女多人灭口这等可怕的事来。
‘唉,《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天下之父母,有哪个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可这孩子,又有哪个,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呢?’梁祯想到这,不由得感伤万分。
不错,梁祯之所以不立梁武,而立梁茂,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梁茂能够更好地将他拓下的基业,发展壮大。而当基业扩大之后,作为家族核心一员的梁武,又怎会没有好处?但这道理,这两兄弟,似乎都不懂啊。
杨修沉默不言了,似乎梁祯这番话,也令他想起了自己跟杨彪之间的事吧,毕竟当初杨修执意入仕梁祯幕府,杨彪估计是没少反对的。
“大魏王,修之意,可儿女各选五户人家,写于密诏之上,交与心腹之臣,而后再由其转交茂公子,如此,婚嫁之事,便可定矣。”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因为适合的家族,是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变得不适合的,因此,梁茂完全有时间,在跟这些家族眉来眼去的同时,巩固自己的权位,要是他连这都做不到,那梁祯也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就依德祖之意。”
今年的气候,很是反常,二月比正月还要冷。梁祯受不了这天气,只能终日缩在厢房之中,披着厚厚的被褥,来批阅公文,或通过召见两三位重臣的方式,来敲定各项事务。
二月下旬,已经许久没有来信的孙权,忽地再次派来了使者。不是老臣是仪,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孙权左司马顾雍。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是正儿八经的江东士族,跟孙权所重用的那一批淮泗重臣,有着明显的界限与区别,因此,他虽然入仕孙权幕府二十年,但名字,却还传不到梁祯耳中。
顾雍不是空手来的,他的侍从还抱着一只用檀香木制成的大盒子,这盒子,方方正正,长宽高都在一尺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