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非良臣
作者:拾筝 | 分类:古言 | 字数:106.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81章 与大魏撕破脸了
宋涪一刻不停的去了军中,宋沅则慢慢驱马进城,街上积满黄沙,黄沙之下还有褐色的血迹,沿街房屋被大火席卷过,只剩一片破败,负伤的士兵与苟活的百姓哀嚎着躺在街边,鲜少有康健者来往,到是一具具无人认领的尸体横七八竖的倒着,散发着让人难以忍受的恶臭。
“殿下。”侍卫已经往衙门去过了,回来报信时,脸色十分不忍,面对宋沅询问的眼神,也只是摇了摇头。
宋沅心中预感不妙,她急忙往衙门过去,还不曾下马,就瞧见被割去头颅的官员尸体悬挂在衙门前,脚下那一滩血已经干涸发黑,官服也被血水浸染的变了颜色。
这都不用进去瞧,宋沅就能猜到里面有多惨,浓重的血腥味混杂着尸体腐败的味道直冲脑门,这还已经是距离城镇被袭五六日后的情景。
“衙门被屠尽了。”侍卫们已经四下找寻了一遍:“听说县丞朱大人号召衙役与城中男丁抵抗,匈奴破城后,逼迫朱大人下跪乞降,朱大人誓死不从,被吊了起来,生生看着衙门一众官吏被屠杀干净,就连他们的家眷也未能幸免。”
宋沅心中不忍,受袭的城镇不止这一处,其他地方与此处的情况也差不多,匈奴毁约与大魏兵戎相见,必定与数月前遣使入京商谈两国通商被拒有关,这是给大魏脸色看呢,掳走百姓再说等着与大魏商谈,便是拖延时间的举措。
这些宋沅心里都清楚,可这些事实在不归她管,这不是小事,得等朝廷决策,如今能做的,便是先安抚百姓,防止疫病发生,重新修建房田屋舍及防御工事,以防匈奴再度袭击。
因着城镇里的衙门官吏尽数被杀,宋沅命人做了统计之后,立刻往各地调派官吏赶来顶岗代办,并下令赴任的官吏携带粮食药材过来,宋涪调兵时,她又请调了一千士兵协助,城镇内外不仅要掩埋焚烧尸体,还得尽快打扫干净以防疫病,这并不是一项小工程。
城里能提供帮助的士兵百姓不多,刚开始的进展很慢,一直等了好几日,宋涪安排的士兵到了才加快了速度,等各地调派过来的官吏一到,所有事宜才渐渐走上正轨,宋沅也腾出时间往城镇周围的村庄走一走去瞧瞧。
匈奴虽然将城镇列为主要袭击的目标,但并不曾放过沿途的村庄,烧杀抢掠在这些地方也上演了一遍,满村的尸体无人收敛,几乎找不到一个活口,村民的惨烈死状看得人于心不忍,留在村庄前老树上的羊皮信更是让人将后槽牙咬碎。
‘若想赎人,备棉花三十万斤,粮食五十万石,否则尽杀之。’
卫晏叫嚷道:“狮子大开口,这是要与大魏撕破脸皮了。”
“人家都拔刀屠城了,还会在乎脸皮?”宋沅心里如同火烧一样恨意沸腾,可她不能表露,这个时候发泄毫无用处,只能强忍着做安排:“安排些人手将尸体尽快掩埋,记得撒些石灰防止疫病,再安排人去周围瞧瞧,若有死者尽快掩埋,若是有活口,先带回城镇安置,若是能统计出被掳走的人数最好。”
“是。”跟在身边的侍卫立刻带着士兵风头去办,宋沅也先赶回城里。
城镇也正忙着重建,匈奴屠城的时候,采取火攻战术,将城门与城墙焚毁严重,若是不尽快重建,很难保证匈奴会不会再度杀回来,为此,宋沅安排了四百士兵重建城墙,几日过去,已经重建了大半,但进度依旧慢了些。
“城墙上的这些凹槽会利于敌人攀爬偷袭,也得尽快补上才是。”宋沅站在城外,瞧着已经清理过但仍旧瞧得见斑斑血迹的城墙面色担忧:“军中可安排新的守城将军来了?”
卫晏立马说道:“今天早上已经到了,殿下在忙,所以便先去布防了。”
“嗯,行军打仗你比我有经验,若他有什么需要商议的地方,你不必等着问我浪费时间,自行与他商议就好,虽然前头有大军调派防守,但边境情况多变,很难保证匈奴不会绕后突袭,如今人手又不够,真遇到事,也只能以防守为主了。”
卫晏忙道:“殿下放心,五爷已经下令,要求各处加强巡视,并且问罪了十几名玩忽职守的将领,遇袭的几处虽然靠近边境,但匈奴能够突袭成功也不是容易事,这次的事,必定还有其他隐情。”
隐情?内外勾结?
宋沅不敢瞎猜,京兆针对宋汵宋泠勾结匈奴的事还没有下定论,很难保证这次匈奴袭城的事会不会也被算到他们兄弟俩头上去。
宋沅骑马绕着城镇走了一圈,天色快黑了才进城回去,街上的士兵百姓烧起火把,即便是夜色降临也忙着重建房屋,街上不仅积了厚厚的黄沙,如今还多了一层黑色的炭灰,夜里的风一吹,又眯眼又呛人。
宋沅捂着口鼻从街上走过,注意到几个瘦弱的百姓挤在街角睡觉,立马就问:“不是安排了暂时安置的院落让百姓到那里落脚过夜吗?怎么还有人宿在街上?是不是地方不够大?”
“地方够大,可是总有人嫌弃安置的地方死过人,觉得晦气,所以不肯去。”跟随在身边官吏十分无奈:“下官劝了几次了,说服不了。”
暂时安置百姓的地方是几处富商家的宅院,匈奴袭城的时候,这些富商最遭罪,不仅钱财被抢,家中女眷也尽数遭了毒手,自尽了许多,偌大的宅院一下子空了下来,即便收拾干净了,却还是招人嫌弃。
宋沅听清缘由,也不去管,直接走开:“被掳走的百姓名单可梳理出来了?有多少人?”
“已经按照名册梳理出来了,虽然有遗漏,但出入应该不大。”官吏知道宋沅的脾气,办事并不敢拖沓,她一问就立刻仔细答应出来。
宋沅对这样的办事态度很满意,回到衙门,虽然已经将所有尸体清理干净,就连地面也仔细擦洗过两遍了,但淡淡的尸臭味依旧萦绕在鼻息间,她揉了揉鼻子,将摆上桌案的名册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