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 分类:武侠 | 字数:226.3万

第52章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书名:侠影美颜 作者:德兰Y 字数:1828 更新时间:2024-11-16 11:37:25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作者:【唐】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赏析:

此诗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方面,此诗思想更深沉,感情更愤激。

诗前的序交代了作诗的原委。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西原蛮”发动了反对唐王朝的武装起义,曾攻占道州(州治在今湖南道县)达一月余。第二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破了邻近的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和邵州(州治在今湖南邵阳),却没有再攻道州。诗人认为,这并不是官府“力能制敌”,而是出于“西原蛮”对战乱中道州人民的“伤怜”,相反,朝廷派到地方上的租庸使却不能体恤人民,在道州百姓“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舂陵行》)的情况下,仍旧残酷征敛。有感于此,作者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括,表明他在做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第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进行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当作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也当作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并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为后面揭露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埋下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保全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诫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便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奉命来催征赋税的租庸使,难道还不如“贼”吗?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生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这两句诗为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展现了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意为怎能断绝人民的生路,去做一个当时统治者所认为的贤能官吏呢?作者以反问的语气作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之意十分强烈。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背“王命”的,可是当“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如何处理这一矛盾呢?诗人的回答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的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那颗关心民瘼的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流出,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道:“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这样的评论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