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一统寰宇
作者:是一位渺小的尘埃落地 | 分类:历史 | 字数:6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9章 俄土战争(2)
书接上文,现在是第六次的俄土战争。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是由于土耳其推行复仇计划而引起的。土耳其要求俄罗斯归还克里木,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属地,授权土耳其检查通过海峡的俄罗斯商船。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最后通牒。土耳其出动了20万军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战列舰19艘、巡航舰16艘、轻巡航炮舰5艘)对俄开战。俄军统帅部展开了两个集团军:叶卡捷琳娜集团军(8.2万人,由波将金元帅指挥)和乌克兰集团军(3.7万人,由鲁缅采夫元帅指挥),以及克里木军和库班军,此外,还有黑海舰队(军舰24艘,由海军少将沃伊诺维奇指挥)。1787年8月21日,土耳其舰队的大部兵力向停泊在金布恩附近的俄罗斯护卫舰发起攻击。9月13日夜,土军700人在金布恩沙咀登陆,但被俄军击溃。
10月12日,土耳其登陆兵(5千人)在炮火掩护下在金布恩附近登陆,但遭到苏沃洛夫军的急剧突击,几乎被全歼。1788年战局初期,奥地利加入俄罗斯一方参战,并派出科布尔格斯基亲王率军2.6万人开赴摩尔达维亚作战。战局进程中,俄军围攻并夺取了霍京和奥恰科夫要塞。在奥恰科夫要塞攻坚战中,舰队起了重要作用。在1789年的战局中,乌克兰集团军(后联合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在比萨拉比亚对宾杰里等要塞展开了争夺战。1789年8月1日,苏沃洛夫将军指挥的5000俄军和一个奥地利军(1.2万人,由科布尔格斯基亲王指挥)在福克沙尼击溃奥斯曼帕夏的一个军(3万人)。9月22日,俄奥联军(2.5万人)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下,勒姆尼克河畔一战,击溃了土耳其宰相优素福的十万大军。但波将金却未乘胜向多瑙河对岸发展进攻,而仅限于占领宾杰里、哈吉别伊(今敖德萨)和阿克尔曼诸要塞。
在黑海和地中海,俄罗斯捕船队在土耳其舰队交通线上采取行动。1790年战局中,波将金又是集中主力围攻要塞,而不是在野战中歼灭土军。土耳其统帅部将主要突击方向转向黑海高加索沿岸,令巴塔尔帕夏率部4万人开往阿纳帕要塞地区攻取库班,并准备在克里木登陆。俄军黑海舰队在海军少将(自1790年3月起)乌沙科夫指挥下,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峡和坚德拉岛海域的海战中接连实施突击,击败了土耳其舰队。9月8~9日坚德拉岛一战,俄罗斯舰队再次获胜。南方集团军在舰队的协助下占领了基利亚、图尔恰和伊萨克恰诸要塞。向卡巴尔达进攻的巴塔尔帕夏一个军也被击溃。9月,奥地利单独与土耳其缔结和约,致使俄罗斯的处境恶化。尽管如此,俄罗斯仍向多瑙河发动了进攻。
1790年12月22日,苏沃洛夫所部以强大攻势一举攻克土耳其坚固设防的伊兹梅尔要塞(参见伊兹梅尔战役)。在1791年的战局中俄军取得了巨大胜利。6月15日,库图佐夫将军所部强渡多瑙河,在巴巴达格附近击溃土一个军(2.3万人)。7月9日,俄军主力(列普宁元帅指挥)在默钦战役(1791)中重创土军。7月3日,古多维奇将军所部在西高加索攻克阿纳帕。俄军在陆战和海战中的胜利,以及8月11日乌沙科夫在卡利亚克里亚角击溃土耳其舰队的胜利加速了雅西和约(1792)的签订。
1787~1792年的俄土战争中,陆军和海军在战略和战术上协同作战的新经验丰富了俄军的军事学术,纵队与散开队形相结合的战术和围攻要塞的战法得到了发展。对于俄军的先进经验,苏沃洛夫在《致胜的科学》这一军事着作中作了总结。
1792年1月,俄土签定《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罗斯兼并克里米亚和格鲁吉亚。这次战争俄罗斯作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称霸黑海的野心,获得了黑海不冻的出海口。这个时候的俄罗斯沙皇帝国的君主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我想她应该很开心为自己的国家夺得了很大的领土。
紧接着就是第七次,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土耳其在拿破仑一世的支持下发动的。土耳其企图用战争进行报复,因为当时俄罗斯正与法国(1805~1807)、伊朗(1804~1813)进行激战。这场战争的起因是,1805年签订的关于俄罗斯船只自由通过海峡的条约遭到破坏,以及土耳其擅自更换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公国大公。对此,俄罗斯政府1806年11~12月派米赫尔松将军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4万人、150门火炮)进驻土耳其傀儡控制的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多瑙河哥萨克军转到了俄罗斯方面。12月30日,英国站到了俄罗斯一边,其舰队企图控制达达尼尔海峡两岸工事和埃及沿海,但未成功。
自1807年2月,谢尼亚文海军中将指挥的俄罗斯分舰队,以捷涅多斯岛为基地,封锁了达达尼尔海峡,并在达达尼尔海战(1807)和阿索斯海战(1807)中战胜了土耳其舰队。在巴尔干和高加索两战区,俄军也多次击败土军。英俄反土联盟解体后,1807年8月俄罗斯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定,但1809年春又战火重燃。在高加索战区,俄军与阿塞拜疆民军和格鲁吉亚民军协同作战,将土军逐出波季(1809)和苏呼米卡列(苏呼米)(1810),并攻占了阿哈尔卡拉基要塞(1811)。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率俄军8万人(1809年8月起由巴格拉季昂将军指挥),在拥有140艘舰船的多瑙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强渡了多瑙河,相继夺取了伊萨克恰、图尔恰、巴巴达格、默钦、伊兹梅尔、布拉伊洛夫等要塞。1810年5月,俄军在新任总司令卡缅斯基将军(同年2月任命)的指挥下,占领了帕扎尔吉克、锡利斯特拉和拉兹格勒诸要塞。在9月7~8日日巴蒂纳战役中,土军(10万人)失败。9月,鲁什丘克要塞和久尔久要塞的守军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军发动突然袭击,攻占洛维奇(洛夫恰),但未能久留。1811年1月28日(2.10)再次攻克洛维奇。
第129章 俄土战争(2)
1811年初,由于俄罗斯面临拿破仑军入侵的威胁,多瑙河集团军之一部调往西部边境。俄军兵力几乎减少一半(4.6万人、218门火炮),由库图佐夫指挥(1811年3月起)。库图佐夫运用这部分兵力,在7月4日鲁什丘克战役(1811)中和12月5日斯洛博齐亚战役中大破土军,迫使其投降,打赢了这场战争。接着,库图佐夫又巧妙地运用外交策略,迫使土耳其在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上签字。和约确定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并入俄罗斯。1812年卫国战争前夕,拿破仑失去了土耳其这一盟友。
经过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俄军在陆海军的战略协同作战方面,以及在夺取要塞、包围敌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经验,丰富了俄罗斯的军事学术。俄罗斯目的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主战场在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土耳其战败。根据1812年5月俄土《布加勒斯特和约》,俄罗斯攫取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把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
随后就是第八次的战争了,前两年的俄土战争是欧洲列强瓜分兴起于亚洲西部、后向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扩张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属地的斗争所引起的。当时,奥斯曼帝国严重的国内政治危机由于希腊独立运动而进一步加深。俄、英、法联合舰队为保卫希腊自治权而在纳瓦里诺海战中击败土埃联合舰队之后,奥斯曼帝国苏丹获悉神圣同盟之间的矛盾加剧,便撕毁了俄土两国以前缔结的所有协定,并在12月宣布对俄进行“神圣战争”。4月26日,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俄罗斯将维特根施泰因元帅的集团军9.5万人调到多瑙河战区,迎战侯赛因帕夏的15万军队;将帕斯克维奇将军的军(2.5万人)调到高加索战区厂迎战5万土耳其军。
维特根施泰因集团军在5月7日越过国境,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占领了多瑙河各公国,强渡了多瑙河。10月11日,俄军从陆上和海上发起联合攻击,攻下瓦尔纳。帕斯克维奇军越过国境以后,在7月5日攻占卡尔斯要塞。7~8月间,高加索军各部队在地方民军的支援下占领了阿尔达甘、阿哈尔齐赫、波季和巴亚泽特诸要塞。在战局中,双方战斗激烈,力争主动。6月11日,季比奇将军指挥的俄军(1.8万人)在库列夫恰附近的战役中击溃了兵力比自己多一倍的土耳其军,并在6月30日占领锡利斯特拉。7月,季比奇率部1.7万人越过巴尔干地区,向阿德里安堡(埃迪尔内)挺进。8月20日,该城守军投降。俄军继续向南发展进攻,伊斯坦布尔(君土坦丁堡)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军在7月9日攻占埃尔祖鲁姆,前出到特拉布宗。俄军在两战区获胜,主力逼近伊斯坦布尔,舰队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弋,这些情况迫使土耳其政府在9月2(14)日签订了阿德里安堡和约。
两年的俄土战争对于改进军队的指挥工作,对于陆海协同动作的组织都发生了影响,同时,积累了夺取要塞和进行野战的经验。战役的诸要素得到了发展。
经过多次俄土战争,俄罗斯保住了南乌克兰、克里木、比萨拉比亚及高加索的部分领土,并在黑海沿岸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地位。俄罗斯利用希腊独立战争,进一步南下,再次蹂躏摩尔多瓦、瓦拉几亚,后经保加利亚直逼君士坦丁堡。根据9月俄土《亚得里亚堡条约》,俄罗斯获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岛屿和黑海东岸,土耳其承认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并入俄罗斯。土耳其更加看清了自身所暴露的严重问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第九次的俄土战争就请大家看向作者在以前写的克里米亚半岛之争一二三章中去看。
这也是算俄土战争中的结尾了,那么对于双方国家而言这有代表了什么呢?俄军的胜利引起了大不列颠和奥匈帝国统治集团的恐慌,英国本杰明·迪斯雷利政府向马尔马拉海派出了一支英国皇家海军分舰队,摆出一副不惜决裂的态势,这迫使俄国放弃了向君士坦丁堡进军的计划。1月31日,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3月3日签订了《圣斯特法诺条约》。该条约是由俄国外长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和沙皇等人事先炮制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完全是一个城下之盟,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该条约规定: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完全独立;承认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获得自治,但仍留在土耳其版图内;成立大保加利亚国,并允许俄国势力在保加利亚的存在;将萨拉比亚西南部归还给俄国,将卡尔斯、巴统统阿尔达汉和巴亚齐特并入俄国版图;修改博斯普鲁斯海峡通行规则,允许俄罗斯等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行。
《圣斯特法诺和约》的签订引起了英、奥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对俄施加压力,要求它吐出已经吞下肚的果实。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站出来进行调解,声称要做个诚实中间人,由于力量对比对俄国的极端不利,俄国被迫与列强重定《柏林条约》,对《圣斯特法诺和约》进行重大的修正:大保加利亚变成了小保加利亚;博斯普鲁斯海峡仍然不对俄国军舰开放。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影响受到遏制,它向地中海方向发展海军力量的企图再次落空。它只是收回了克里米亚战争中割让出去的领土。《柏林条约》还规定土耳其将塞浦路斯划割给英国,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则改归奥匈帝国统治。它实质上是部分地瓜分土耳其,但却远没有解决许多极其重要的巴尔干冲突问题。正是它所做的许多决定,以后成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重要推动作用的各种冲突的起点。
还有就是战争爆发时候的一些特点,俄土战争中,出现了大兵团,部队装备了有膛线的枪炮,并利用了铁路和战地电报通讯,因此,武装斗争的规模扩大了,其特点也有所变化。参加这次战争的有100余万人。两个战区的战斗行动均在宽大正面和大纵深展开,彼此紧密联系着,其特点是紧张激烈,持续时间长。19世纪初历次战争中产生的战役诸要素在这次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部队指挥上,司令部的作用增大了。
战术方面,俄土战争显示了枪炮火力以及各兵种协同行动对夺取战役胜利的重要性。向新的战斗队形———散兵线转化的必要性,以及使部队学会利用地形的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这次战争的经验还表明,必须用射程更远的火炮和能够发射重磅爆破弹的曲射火炮以及各种工程器材装备部队,并训练部队掌握野战工程学。战区的特点促使产生了克服水障碍和翻越山脉,以及在这种条件下组织指挥部队的新方法。
奥斯曼土耳其对巴尔干各民族几个世纪的侵略扩张,而俄罗斯一直是以“斯拉夫民族的救星”和“东正教的领袖”名义进行对土耳其的战争的。奥斯曼土耳其在长达300年的征服和统治中对东欧巴尔干各民族(主要是斯拉夫民族,以及东正教信仰)进行了残酷的压迫,因此多多少少,土耳其不能说是“牺牲品”。而俄罗斯对土地的病态需求,则不过是这后面的卑鄙隐藏动机罢了。
但其实也就是俄罗斯沙皇帝国最后一次胜利了,因为这一次的胜利代表着他们的以后再也没有他们的胜利可言了,他们的胜利只不过就是在延续着这个苟延残喘的帝国而已,没有什么用处,也就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农奴制国家的最后一息回光返照罢了。
俄土战争就这么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