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月千里照君归

作者:喜欢竹影兄 | 分类:其他 | 字数:40.5万

第113章 潘划子

书名:明月千里照君归 作者:喜欢竹影兄 字数:2063 更新时间:2025-01-22 02:02:33

老头两眼惺忪,象是刚醒来不久,他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青色长衫,蹬着双露出脚趾的布鞋,长衫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浣洗,上面不是灰垢就是油污,整件衣服看上去就不是一种颜色,长衫的袖口更是光可照人,也不知道浸润了多少油水。

李有春受不了老头身上的酸臭味,侧着身闪在一旁,他皱着眉头问道:“哎,我说老头你谁呀,怎么一句话不说还就坐下了,赶紧起来一边待着去。”

老头不以为意,“呵呵”笑道:“小伙子,你别这么没礼貌,我可是你们请来的客人。”

“客人?谁认得你呀,你最好早点离开,别让我动手啊!”

老头也不理他,见菜端上来了,不管不顾拿起筷子夹起来就吃,李友春不由得火起,他忽地站起身就想去抓老头衣领子,袁西忙出口喝止:“友春,不要动粗。”

齐彪听得身后动静,回头一看乐了:“潘划子!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来了也不和我打个招呼?”

老头自顾自吃得快活:“我刚到,见你看戏看得入迷就没好意思打扰你。彪爷,你的这位朋友好像不怎么欢迎我呀。”

齐彪忙道:“哪能呢!俺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袁爷、王爷、李爷、耿爷,嗯.....”介绍到石头时他卡住了,他只知道对方叫石头,还真不清楚姓啥。

石头微笑道:“老伯,你就叫我石头吧。”

老头点点头:“还是你这个小朋友有礼貌,不像某些人粗鲁,一点都不懂得尊老。”

李友春知道他是在说自己,假装没有听见,夹了块血鸭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齐彪不知道刚才发生的纠纷,狐疑地看了他们两眼继续说道:“这位是潘划子,宝庆码头这一带的事情没有他不知道的,他就是宝庆码头的百事通。”

老头“滋漏”喝了一口酒,用袖口擦了擦嘴:“百事通不敢当,不过宝庆码头发生过的事情我说不知道就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知道。”

齐彪急着看戏,就道:“好了,你们现在也算是认识了,袁爷,你们几位有啥事情想知道的可以问老潘了。俺得先把戏看完,失礼了。”

李友春欺负潘划子刚到,想给他个下马威就问道:“老潘,我想问你台上演的是哪出戏呀?”

老潘往碗里舀了几个猪血丸子,正低着头“唏哩呼噜”吃着,他头也不抬地答道:“这是汉剧?四郎探母?选段,说的是杨四郎延辉在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动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但延辉回宋只是匆匆,不久又别母而去了,”说完,他摇头晃脑唱道:“老娘亲请上受儿拜,干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孩儿被擒在番邦外,隐姓埋名躲祸灾。萧后待儿恩似海,铁镜公主配和谐。儿在番邦一十五载,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胡地衣冠懒穿戴,每年问花开儿的心不开。闻听得老娘到北塞,乔装改扮过营来。见母一面愁眉解,愿老娘福寿康宁永无灾。”

老潘信口唱来,唱腔简洁、明快、洗炼,行腔一气呵成,听来韵味醇厚,饶是袁西等不看戏的人也觉得好听,袁西轻轻鼓掌:“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没有听到先生歌喉,我不知其意,现在才真正领会。”

旁边站着的食客也觉好听:“老潘,再唱一段。”“我觉得比台上先生唱的还好,老潘以后你不如登台卖艺,免得活来心酸。”

齐彪听得背后喧闹,忙回头制止:“安静。老潘,你要唱等台上唱完你再唱,别砸了人家的场子。”

老潘自嘲地一笑:“跛子唱曲只不过是图得一乐,哪里登的了戏台!”

王自健心道老潘外表不堪,其实是个隐于风尘的异人,态度恭谨起来,他为老潘倒满一杯酒:“潘先生,刚才彪爷说宝庆码头的住户也是也不是武汉人,不知何意?”

老潘将杯中酒喝干,“砸吧”着嘴说道:“不敢称潘先生,我就宝庆街一混吃等死的糟老头子。王爷,你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宝庆码头共6街8巷,分号为宝庆一街、二街至宝庆六街和宝庆一巷、二巷到宝庆八巷,住着的5万人都来自湖南新化,我们的根在湖南,不是地道的武汉人,不过我们的祖辈嘉庆年间就到了汉口,到现在已经有了二百多年,所以你说我们是武汉人也没有问题。”

“你们既然是新化人,那为什么码头要叫作宝庆码头,而不是新化码头?”王自健好奇地问道。

“哦,只因新化隶属宝庆府,加上宝庆这两个字喜庆,过往商家愿意讨这个好口彩,所以码头才被命名为宝庆码头。”老潘解释道。

“你们湖南人真是能干,居然能在远离家乡的武汉开创出一片天地,真是让人佩服。”王自健竖起大拇指赞道。

“王爷所言甚是,湖南四水,湘江最宽、资江最深、沅江最长、澧水最短。新化地处梅山腹地,不与外界相通,只有一条恶水资江通向县外,资江滩多浪急,自古以险恶闻名,尤其新化梅山流域更为凶险。前朝嘉庆四年始,先辈利用一种叫作“毛板船”的水上运输工具,载上竹木、煤炭、土纸、茶叶、桐油、生漆、陶瓷等特产,征服水流湍急、礁多滩险等困难,一路北上到达武汉。先人为我们后辈谋求出路真是殚精竭虑,其中的牺牲和艰辛恐怕只有他们才能知道。”也许是吃饱了,老潘也不着急吃菜,只是又饮了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