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宁
作者:一支木小易 | 分类:古言 | 字数: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章 是他
春日虽已来临,空气中仍然飘浮着寒意。
近日因为要去女子学馆,宁楚楚便一直待在听雨园中,为女子学馆的入学考试做准备,这考试关乎着能否入学女子学馆,对她来说十分重要。她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她不想一直待在宁国公府。
这天,宁楚楚正在小书房中温习诗书,便见雪枝走进了书房之中。
“小姐,小姐,这里有一封给你的信。”雪枝偷摸摸的将信递给了我,只害怕被林嬷嬷看见了又要说道说道。
宁楚楚伸手接过那封信,看着雪枝那小心翼翼的模样,问道:“这封信是从何处得来的?”
雪枝告诉宁楚楚,她今天早晨上街买针线的时候,一位穿着打扮普通的男子将这封信给了她。并叮嘱她要将这封信交给他家小姐,还说什么写信之人是自家小姐的故人,待小姐看完之后便明白了。
她还以为这是谁家公子写给自家小姐的情书,所以拿回来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害怕被别人发现有损小姐的名声。
故人,给她写信的,还是故人?他会是谁?宁楚楚暗自沉思着。
难道是他,可自那以后,她已有多年未与他再通音信。
自从那年她与他互通书信被母亲发现以后,母亲便将她禁足在府内,不许她出府,还将他的那些书信当着她的面全部烧毁了,还对她动用了家法。
打那时起,她便对母亲心生惧意,再也亲近不起来了。
“原来真的是他呀”,看着信封之上熟悉的字迹“子衿亲启”,我好似知道了他是谁。
他的字和从前相比,当时成熟了几分,不过也是,一别经年,也不知他现在是何模样。
不错,宁楚楚在年少之时认识了一个人,他成为了她的笔友,自从母亲不许她出府以后,她便再没有与他联系过。只是不知,他是如何找到了她,又为何要给她写信?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竟还记得她?
“小姐,可要打开看看?”雪枝好似已经迫不及待了。
看看便看看,难道还有什么是不能看的吗?反正我与他也只是君子之交,友人之谊。这般想着,宁楚楚打开了信封,拿出了信纸,只有薄薄的一张,这信纸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子衿吾友:
见信如晤。
春日俏寒,一别经年,子衿安否?
与友初相识,恍如在昨日,念之。
虽已不通音信多年,故友之情仍在。
忆往昔相交,信中互勉,难以忘怀。
若有意相诉,可来信与吾,静盼之。
书信送至净月茶楼,吾自知之。
待回信,尔亦知之,一如昔年。
切切。
子佩亲笔】
大概的意思就是,虽然你我二人已经多年没有书信往来,但我们的友情仍然长存。如果我还愿意通过书信与他相互勉励,可以将写好的书信送到净月茶楼,而他的回信也会像过去一样送到我的手上。
原来当真是他。
那年的元宵节,姐姐说要带着她一起去看花灯,姐姐将她带入了一家酒楼,便说要给她一个惊喜,让她在酒楼等候。
她望着街道上色彩斑斓的花灯,趁着家中仆人们并不注意,偷偷摸摸的溜了出去。
她一个人在街道上走着,看着四周的景象,开心极了。
路旁有卖花的小姑娘,看着年纪和她相仿,拿着一篮子鲜花,看到牵着手的哥哥姐姐,便会让他们买一朵。
路旁有唱戏的戏台,台上之人嬉笑怒骂之间已成一场大戏,台下众人莫不高声喝彩,一曲罢后仍意犹未尽。只见那台上之人一甩水袖,继续开场。
河道之上,一盏盏花灯,如点点星光,整条河道宛若银河垂星,坠落人间,得以窥见。偶有美人乘船而过,文人公子尽兴而归。
歌舞升平,人间盛世,当是如此。
可走着走着,她好像迷路了,她找不到那家酒楼,她也找不到姐姐了,她害怕极了。
她只能一个人,躲到了一座桥边,抱着头低低的哭泣起来。
人来人往,仿佛没有人注意到她,也没有人在意她为何哭泣。
“小姑娘,为何哭泣?可是和家中之人走散了?”不知她哭了多久,一位书生打扮的小哥哥如此问道。
他递给她一块手帕,示意她擦干自己的眼泪。她怯生生的接过了那块手帕,拿近了些却闻到了手帕上淡淡的墨香。
她似乎发现他没有什么坏心思,便也大胆起来。
“小哥哥,可以陪我去找我姐姐吗?姐姐让我在酒楼等她,可我偷偷的跑了出去,姐姐一定很担心我。”
“你还记得你是从哪家酒楼跑出来的吗?”他的声音轻轻柔柔,像他这个人,也是温润如玉。
她摇了摇头,确实是想不起来了,随着她摆动的还有发髻上的铃铛,一摇一摇,步步作响,叮叮当当,甚是可爱。
他忍不住呲笑了一声,随后用手捏了捏她那肥嘟嘟的脸,还没用多大的力气,便已经红了一块。
看着有的小孩一只手被父母牵在手里,另外一只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咬了一口,看着就很甜的样子。
她便也向小哥哥问道:“小哥哥,我想吃糖葫芦,可不可以给我买一个呀?”
等她拿到那串糖葫芦的时候,便想着要让小哥哥先吃一颗,可是小哥哥却说他不喜欢吃糖葫芦,于是她便将那串糖葫芦吃完了。
她至今还记得那种味道,酸酸甜甜的,甚是可心。
“小哥哥,那盏花灯好漂亮啊,可不可以把他赢来给我?”
“你怎么如此贪心?见着什么就想要什么呀?”他忽然变身出了几分逗弄的心思,装作不开心的问道。
听到小哥哥的话,她的眼泪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小孩子就是这样,一句话都不能多说,否则眼泪就要忍不住了。
于是他只能蹲下来哄她,给她买糖葫芦,给她赢花灯,和她一起放灯笼,陪她一起看烟火。
烟火璀璨,照亮了他们的眼睛。
短暂的相逢,终究还是有别离。
现在想来,那时她真是可恶至极,居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哥哥生出了依赖之情。
再后来姐姐和一个带着面具的大哥哥一同找到了她,他们两人之间还有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小男孩。
姐姐她着急的哭了,找到她之后,紧紧的将她抱在了怀里,也不忍心责怪于她。
待她回到家中几日后,却在自己屋中的窗户旁发现了一封信还有一串糖葫芦。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能收到这样的糖葫芦。
可后来他没有再来信,她也再也没有给他写信。
直到今日。
“大人,那封信,属下已送到宁小姐的贴身侍女雪枝手上了,还请大人放心。”那是为嘴角带着笑,调侃的说道:“说不定那宁小姐已经看到了信,正打算给大人您回一封了。”
“多嘴。”那位大人轻轻斥道。
也不知她还认不认得他的字迹。为了写出和从前差不大却又更成熟的的字,他可是照着从前的笔记练了好几日。
想起年少时的初遇,她可不就是个娇气又爱哭的小姑娘嘛。
只是如今,她长大了,是个大姑娘了。
从前她写给他的每一封信,他都留着,只是那时候她的字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小哥哥
今日我在学堂学了一首《诗经》里的诗《子衿》。
故觉子衿这二字甚好,欲用其做笔名。
但不知小哥哥可有笔名,若没有,不知子佩二字如何?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甚是相宜。
子衿亲笔】
他知道这不过是无比真诚的友谊,可他偏偏想要生出妄念,他想要抓住他的光。
原本他是没有字的,后来她给他取了一个笔名,子佩,子佩便成了他的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而他如今的心境也是如此。
现在想来,他很幸运,在当年落魄之时,能够遇到这样一个人,可以与她诉说烦恼,可以与她相互勉励。
遇到她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陪伴了他多年的忠仆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那人去世之时,告诉了他一个关于他身世的巨大秘密,那个秘密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那时的他,十分迷茫。
后来一群人找到了他,称是他父亲留下来帮他的人,而另一群人却想要杀他。他那时害怕连累了她,便不再给她写信了。
幸运的是,那年的灯会,他遇到了她,遇到了他生命中的一抹喜色。
不过现在,他很快又能再见到她了,他有了一个更合适的身份去接近他。
他现在是她的先生了。日日相对,总会生出情谊。
不像从前,他只能偷偷摸摸的去给她送一串糖葫芦;而今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她,他心悦于她,久矣。
宁国公府不愧是世家大族,底蕴深厚,宁国公府的三位小姐皆通过了女子学馆的入学考试。
宁四小姐自然是不用说的,她的姐姐先皇后亦是学识过人,那她,自然也是不差的。
这宁二小姐时常跟随她的兄长参加各种诗会,还加入了女子主办的雅乐诗选,她的才名大家也是有所耳闻。
只是这位宁三小姐倒是未曾听说过。
宁国公听说此消息后,喜上眉梢。他连忙让小厮从库房里拿出了各类珍品,送到了各位小姐的院中,其中以四小姐所得之物最为丰厚,尤其是那一套宁他珍藏已久的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