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逃荒路,自带空间全家宠

作者:古十叶 | 分类:古言 | 字数:42.8万

第71章 奇怪的老朽

书名:穿越逃荒路,自带空间全家宠 作者:古十叶 字数:2112 更新时间:2025-02-01 02:05:19

小孩子们也知道,大人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都还是很听话的。

当然在阿华事件之后,小孩子们也开始拿起弹弓掏出袖弩勤加练习,那袖弩经过改造后,操作更简单方便,小孩子们主要练习发射准头。

继续南下,旱情开始得到缓解。

虽然难民还很多,但路上也开始出现普通的赶路行人,其中还有一些押着物品的商人,从衣着精神面貌上可以发现,不同的人群泾渭分明。

各路行人多起来,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李家这一行人就没那么突出了。

他们从将军府出来,物资丰富,不用再担心吃的喝的。

随着路上的行人多起来,李家人也不着急赶路了,大家都不慌不忙的,慢悠悠的,别人还以为这队人是出来游山玩水的。

之前李家已经讨论过,没有进项之前,要挖中草药去卖,所以不管大人小孩,看到有认识的中草药都会挖。

其他人看到这队人经常在那挖草,也很奇怪,一问才知道是在挖中草药,又以为他们是医药世家。

甚至还有人上前打听他们接不接诊,可不可以帮忙看病?

在将军府这段时间,李家老老少少的语言能力都大幅提高,用官话进行日常交流,基本上已经没有问题。

虽然他们都跟刘大夫学习了一段时间, 但他们主要学的还是中草药。

不过刘大夫欣赏李家众人态度十分端正,其中以李正荣最为突出,也存着考验李正荣天赋的心思,在李正如的提议下,拿李家众人当教学道具,教李正荣基本的望闻问切知识。

当然在刘大夫教李正荣的同时,李家其他人也跟着学习了一下。

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

顾名思义,望,就是观察病人的体态脸色等一切可以看得见的情况。

闻,就是用耳听病人的声音和用鼻子闻气味。

问,就是询问病人的具体症状。

前三项,李家其他人都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要领。

直到切。

切,就是把脉。

大家对于刘大夫嘴里说的什么沉脉、浮脉、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弱脉、牢脉、迟脉、缓脉、涩脉、结脉、数脉、疾脉、促脉、动脉、虚脉、细脉、微脉、代脉、短脉、实脉、滑脉、弦脉、紧脉、长脉和大脉这二十八种脉象,一头雾水,十分混沌,完全区别不出来。

他们二十多人,互相把脉,感受着脉象的区别,哪怕是对着笔记,都并不能区分出分。

此时就可以看出李正荣是真有天赋。

在刘大夫的指导下,这么小的人居然能感受到每个人的脉象的区别,并将她的感觉描述出来。

虽然李正荣有天赋,但也远远不到给人看病的程度。

面对路人的好奇和期望,只道不会看病,他们只是懂得一点中草药。

一些人失望而去,但也有一些人还是很好奇他们,甚至还和李家攀谈起来。

这是一个老朽带碰一个小童,老朽头发花白,脸上气色却是极好,满面红光,穿着一身朴素又简洁的道服。

小童年纪不大,大概六七岁,也穿了一身的道服。

李正华被抢的那日,那老朽就在他们后面不远处。

那时,路上的其他行人还不多,大部分都是难民,李家这队人就非常引人注意。

这几日行人多了起来,李家人也放慢了速度,主要还是大家发现这边很多中草药,经常要停下来采集。

就像李正雪说的,哪怕现在他们安顿下来了,分了地,今年也是没有收成的,那么中草药就是他们的主要进项。

他们是慢下来了,那老朽也跟着慢下来。这两日他们也发现,这个老朽就这么不远不近地一直跟着他们。

这个时代,道服似乎是很潮流服饰,那些个士大夫,达官贵人,都有穿道家常服的喜好,甚至还有人送礼是送道家常服的。

他们也不确定,这老朽是道士还是什么士大夫。

但看这老朽牵着头小驴,驴背上驮着两个包裹,带着个小童,就再无他物。

看起来,并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伤害,也就没再继续注意他。

却不想,在有人上前问他们是不是郎中,会不会看病之后,这老朽也上前来搭话。

老朽上来就说,他带着孙子,一路向难,东西又被抢了,看见李家这队人,车多人多,感觉十分安全,就一直跟着他们,多有得罪,让他们不要见怪。

这,人家只是跟着在他们后面,又没做什么坏事,谈不上得罪,更不会怪。

搭上话后,老朽就随便聊聊天,又很随意地问,挖那些草,摘那些果子有什么用,他们老家那边,漫山遍野全是这些野草果子。

知道那些草能制草药后,又问他们怎么懂这么多,家里是采药的?

这老朽的问话很有技巧,并不会一直追着问,看起来就是这老朽在一旁,随便跟着大人小孩们聊天,话赶话就问出的问题。

他们赶路,老朽也牵起他的小毛驴赶路,他们停下来,老朽也停下来,在一旁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一天的工夫,李家人已经不知不觉,将他们从知道北边兵乱开始逃难,到遇上何秀才,又遇上新姑爷,还进了宛城的那吴将军府里,还在那将军府里学了中草药,现在要往襄州去等事情都被那老朽聊出来了。

而李家人,却还不知道这老朽从何而来又要到哪去,就连那小童,虽然也凑到小孩子堆里玩,但对他们的问题,基本是一问三不知。

等老朽聊得心满意足,最后跟李老头道,你们家,大福气还在后头,就将小童抱上小毛驴,自己一跃坐在小童后面,一巴掌拍在毛驴屁股上,就这么拍驴而去。

李老头只当这老朽在讲客气话时,正想着怎么接受别人的客气祝福,并又很好地回复时,那老朽已经骑着驴远去,渐渐变小直到看不见。

“他们那头驴居然能骑得这么快呀!”这是李家众人的第一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