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作者:枠罗汉 | 分类:历史 | 字数:5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章 战前测试(上)
半个时辰过后,徐辉祖就在宁则忠的引荐下走进了乾清宫。
徐辉祖进殿之后便跪地拜伏,中规中矩地说:“臣徐辉祖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太傅(徐辉祖在建文元年加封太子太傅),快快平身。”建文帝满脸笑容,亲自从御座上走了下来,搀扶徐辉祖起身。
徐辉祖受宠若惊地说道:“皇上如此隆恩,臣万死不足以为报。不知皇上今日宣臣有何要事?臣定万死不辞,鞠躬尽瘁。”
徐辉祖说完之后,才注意到,大殿的边上怎么还跪着一溜子和鹌鹑一样打摆子的文臣?但是他也没有多想,还是等待着建文帝后面的安排。
建文帝满眼宠爱地看着徐辉祖,满意地说:“徐太傅啊,朕今天召你前来,是为了商量一件事儿。”
“陛下请明示。”徐辉祖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仔细听着建文帝的下一句。
“朕的四叔、你的姐夫燕王朱棣,有人告发他准备谋反,今天朕就是想听听徐太傅的看法。”建文帝不紧不慢地说。
徐辉祖脑子“嗡”的一声,当时就差点背过气去。他心里暗骂道:“建文帝你太阴险了,燕王谋反,你专门叫我来商量。话里话外还强调燕王是我姐夫,这不是逼着我给你纳投名状,大义灭亲吗?”只是他虽然这样想,但是脸上并没有显现出任何表情,这时候有任何表情入了建文帝的眼,他都没有好下场。
略一思索过后,徐辉祖抬起头来,正气凛然的说:“燕王谋反之事,还请陛下明查。如果燕王真的谋反,臣愿头一个披甲上阵,甘做全军先锋,为陛下剿灭此等乱臣贼子。”
建文帝似乎对徐辉祖的回答十分满意,他对着大殿下面跪着的齐泰、方孝儒等人说:“你们听听徐太傅说的话,这才是我建文一朝忠良之臣的楷模!尔等俱应仿效,为了这大明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齐泰、方孝儒、黄子澄、练子宁等人还有什么话说?只能跪在地上不住磕头:“臣等知错,臣等一定以徐太傅为吾辈楷模,将功赎罪,为陛下分忧,为国家解难。”
徐辉祖此时的脸色已经十分难看了,他现在已经摸不清楚建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刚才自己说的话明明已经表明了态度,自己是站在建文帝这边的,要大义灭亲,宁可亲自上阵去讨伐燕藩,这已经给足建文帝面子了。
按道理来说,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该表达的意思也都清楚了,建文帝也就不应该再怀疑自己了。可建文帝刚才的那句话明明就是个捧杀,什么叫楷模?本来这些文臣就仗着建文帝的恩宠看不起武将,现在让他们拿个武将当楷模,他们心里不定怎么骂娘呢!这要是自己上了战场,冲锋陷阵的事儿自己干可以,但是后勤粮草可全攥在这帮文官手里呢!到时候这些腐儒小心眼给你使个绊子,粮草给你晚上十天半个月的再送到,到时候他徐辉祖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正在徐辉祖小心揣摩建文帝为什么这么干的时候,建文帝又给他出了一道送命题:“依太傅所见,朕讨逆成功之后,应该怎么处置燕王和燕藩呢?”
徐辉祖这下额头上都冒冷汗了,心说大哥你是故意来整我的吧,这是你的家事,你问我一个外臣?我说了就是干涉你的家事,我不说你又说我对燕藩心存同情。你这不是要讨逆,你这是要讨我的命啊!
徐辉祖低着头,脑子里却是在飞速的思考着怎么回复。半晌才缓缓地说:“陛下英明神武,圣明烛照,皇家有祖训,国家有法度,陛下不管怎么处理燕王,一定都会是对先帝、对大明、对万民最有利的结果。”
建文帝听完了以后没出声,隔了一会儿才又问道:“太傅认为,燕藩除了燕王之外,还有谁是朕要特别关注的?”
徐辉祖暗喜:“上一题总算是混过去了!”
这一喜就坏了事儿,徐辉祖禁不住放松了警惕,轻松地回复道:“臣的三个外甥中,大外甥善于政务,但不善于军事,一定会留守北平,去负责军需调度的事情。三外甥从小在父母家中长大,从没有上过战场历练,虽然聪明但也不是打仗的材料。只有这二外甥朱高煦,勇武有力,英勇善战,武艺高强,而且性格无赖,言而无信,打起仗来很像其父亲的风格,以后一定是我方的大敌。”言罢便自信地抬起头看着建文帝的表情。
建文帝听了徐辉祖的分析,先是表示了肯定:“太傅分析很透彻,和朕的推测差不多,可见太傅还是用心办事的。”但是后面紧跟着就来了一句:“看来太傅对燕藩的情况还是很熟悉的。”
徐辉祖闻听此言,瞬间反应了过来,顿时唬的浑身冰凉,心里暗道:“完了!还是着了道了!”
他刚才的话说的太详细了,建文帝现在一定觉得,他是不是因为是朱棣的大舅子,一直在和燕藩暗通款曲,才会对燕藩的情况如此之熟悉。搞不好现在已经在怀疑他是不是朱棣的内应,就等着朱棣打过来以后开城门把建文帝献出去了!
徐辉祖心中连连叫苦,急忙分辨道:“臣其实不是很熟悉燕藩的情况,刚才臣所说也是上次燕王的三个儿子到应天来祭奠太祖皇帝时,臣观其言行得出的结论。燕王世子住在老王府时,将老王府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接人待物无可挑剔,性子老成持重,绝对是处理政事的一把好手。燕王三子朱高燧年少聪慧,但由于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遇事不会挺身而出,常常犹豫不决,也不是冲锋在前的人选。唯有二子朱高煦,离开京城时,胆大妄为,偷了臣家中的一匹好马,一路砍伤了不少士卒百姓,臣派人去追捕,没有追上,此事后来闹得沸沸扬扬,还是皇上仁慈,压了下来。也因为这件事,臣和燕藩的关系一直不是很好,平时也不怎么往来。”说罢偷偷长舒一口气。
这时候,建文帝问出了他的最后一个问题:“那依太傅之见,朕该派谁去讨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