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青励志日常
作者:尹凡夕 | 分类:现言 | 字数:3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80章 集资建村医所
“乡亲们,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是有三件事情要和乡亲们传说一说,第一件事情:
前先日子,胡知青她们上山打柴,碰到重伤昏迷的李同志,抬回村里救治,村里的村医所就正式启用了!
现在正式向乡亲们宣布!
想必大家都知道,以前上红村因为村子小,人不多,又离镇上远,村里又没有人会医识药的人。
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想去医院看一下都要走上一个小时,花钱费时又费力。
所以我们几个村干,就一直向大队部提申请,在村里设一个医务所,让乡亲们生病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奈何懂药会医的医生少,又因为村子小都不愿意到我们村里坐班,所以村里一直没有村医所。
上个月秋收的时候,因为我娘中暑昏倒,被恰巧路过的胡知青碰到,及时给了我娘喂了一些在田间采的草药汁。
我娘服了草药汁很快就醒了,临走时胡知青还给了一把,回家到家后煮了当茶喝。
当天就治好了,没花一分钱。
还有前两天被部队接走的李同志,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仅中了枪伤,还挨毒蛇咬,生命危在旦夕,也是胡知青治好。
所以说,胡知青不仅懂草药,会医术,而且医术并不比医院的医差。
于是,我们几个村干商量后,一致决定请胡知青当我们村的村医,农忙的时候每天算十工分,农闲的时候六工分。
胡知青医者仁心,知道村里没有医生这个的情况后,就立马答应了。
生过病,去过医院的人都知道,现在药贵,还难买得到,我们平民百姓生小病挨着,顶不住了才会去医院。
知道这个情况后,医者仁心的胡知青对我说:
山里地头田间有很多的草药,平日里如果大家到地里干活,上山打柴的时候,碰到认识的草药就采摘下来。
用清水干净后拿到村医所,到时候她会按药材品质好坏,和药品的珍贵程度定价收购。
然后按照药方自制加工制作成药剂,或者是药丸,药膏,药酒等,本村村民有八折优惠。
因为有很多草药采摘回来后,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一些特殊的专业加工和处理。
因为要收购,加工处理草药,村医所建成后,需要一名助手,和三个帮工。
这就是我现在要说的第二件事情是:
有谁会计账算数看称,又能辨别草药的,都可报名。
报名后到胡知青那里考核,考核分笔试和实践操作,通过后成绩优异的优先录取,到村医所当助手,农忙每天按八工分,平时五个工分。
农忙时帮工算五工分。
第三件事情,就是现在的村医所,原本是堆放种子的仓库,临时收拾出来的。
因为要加工药材,为了药品安全和卫生,除了需要建一所宽敞明亮的村医所之外。
还要建一个全封闭的专加工药材,堆放药材的工作间和仓库。
胡知青画了图纸,还提了建房要求,初步预算建这样一所村医所,需要单单买料,就需要一千块钱左右。
胡知青,顾知青,大小黎知青,和江知青,他无私的共同捐赠李国胜同志所在的部队,表璋他们的二百块钱。
虽然有了二百块钱,但村里的财务状况,每年都有公布,因为没有什么进账项目。
村里几乎是一穷二白的,根本上是拿不出这笔钱来……
所以,各位父老乡亲们,大家有钱的出钱,有料的出料,为全村人病有所医,大家一起筹款,筹料建村医所。
筹款,筹料以自愿原则,筹集的款项,和材料(材料按照市面价算钱)修建的村医所。
将来,制药坊卖出的药品的利润分一成给胡知青外,剩下的九成按照出资多少来分配。
这样,大家有没有意见?”
张大民不愧是个有能力的村长,在台上叭啦叭啦的,一会儿高亢激昂,一会儿又低声面露愧色,最后是诚心诚意地询问。
上红村的全体村民,一听到胡晓月会把中草药加工成药剂,药膏什么的,心里都很是高兴。
因为谁又敢保证自己不生病,但一听到村里没钱建村医所,又心里凉凉跌到了谷底。
现在,村长说自愿出钱集资,村里能识字的很少,虽然不太懂集资是什么?
但只要能把村医所建起来,就是好的,都举手同意道。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就到会计那里签字,为自己的表决承担责任。
有谁愿意出资的,到计分员那里凳记,交钱,签协议摁手印。”
“我张大民带头愿意出资五十元,建村医所。”
“我胡晓月愿意出资一百元,建村医所。”
“顾铭博愿意出资一百元,建村医所。”
“黎慕阳愿意出资一百元,建村医所。”
……
上红村这边如火如荼的集资建村医所,一切都按着胡晓月她们商定的计划进行着。
而此时的京城,胡顾江黎四大家的代表,对胡泽林从胡晓月那里带回去的建化肥厂的企划书无不惊叹。
也因为这份企划书,又加快了并坚定了他们,与某些利己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