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作者:引力红移 | 分类: | 字数: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4章 不一样的铁索连舟
孔明一心想在接下来的水战中,有所作为。
但刘备的水军,没有强大的战船。
怎么办?
打造新战船肯定是不现实的,建造大型的战船,需要的人力财力极多。
即使之前在樊城时,孔明也没有动过造船的念头,现在大战在即,造新船就更无可能。
不造新船,那么办法就只有一个,改造旧船。
孔明想到的一个工程量不大,又能快速提升水军战力的办法。
铁索连舟。
铁索连舟是原版赤壁之战中,曹操想到的办法,优点多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是,铁索连舟的缺点也很明显。
就是无法防范火攻。
正是这个原因,历史上的那次赤壁之战,曹操战船被烧得精光。
不过,现在的孔明是穿越者,孔明打造铁索连舟,自然有独特的想法。
……
孔明从樊口回到夏口,第一件事就是找孙乾。
孙乾已经按照之前信中的吩咐,准备了改造船只的材料。
孔明看了看这些材料。
木材非常充足,而且还有多种木质可以选择。
生铁嘛,就显得有点少了。
没办法,三国时代的冶铁技术还很不成熟,生铁产量很低。
不过,时间紧迫。
孔明也顾不上太多,直接到军中铁匠坊里找浦元。
浦元虽然非常年轻,但从新野加入刘备部队,一直是军中的第一铁匠。
打造优质长枪的事,大家还记得吧?
浦元是白毦兵组建成功的功臣之一。
孔明找到浦元时,军中的铁匠们正在打磨枪头,浦元也在其中。
大战在即,这正应了那句俗语。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孔明把连接船只的想法,跟浦元讲完。
浦元擦了一把头上的汗,然后说:“打造铁链比打造兵器简单得多,不知军师几时想要?”
孔明说:“越快越好,三日可否完工?”
浦元听到工期,略微皱了一下眉,不过随即又点了点头。
但看到准备的材料后,浦元彻底犯难了。
浦元说:“军师,生铁太少了,肯定没办法打出成足够多的铁链。”
孔明则拿出一张图,对浦元说:“你看打成这样如何?”
这张图是画在帛布上的,浦元接过图,拿在手上仔细观看。
一边看,一边陷入了思考。
孔明见浦元已经看得入神了,就没再打扰他,直接离开了铁匠坊。
这个任务能如期完成吗?
从浦元专注读图的眼神中,孔明已经得到了答案。
还有,最关键的秘密,还在孔明的图纸之中。
……
正常来说,想要连接两只船,都是使用铁链。
铁链打好后,用大个的铁钉,直接把铁链钉在船上,既牢固,又省时省力。
缺点嘛,钉死就无法分开。
然后就不用细说了吧?
大家可以自行补脑一下,一串船只一起燃烧时,那熊熊的火焰。
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铁链与船头,一边做成开口铁钩,另一边做成铁环,可以挂接,也可以分离。
但这种方法也有明显的问题。
一是连接不牢靠,水上风浪稍大,铁环就会脱钩。
二是在水寨中,把铁钩挂上和分开都还轻松。
但是在江上作战时,如果遇到着火的紧急情况,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分开钩链。
所以,常用的两种连接方法都不好。
解决这个连接问题,孔明想到了。
詹式车钩。
车钩是火车车厢之间连接用的一种配件。
詹式车钩是一种自动式车钩,不用人工提供外力,当一节车厢与另一节车厢靠近,车钩相互碰撞,就可以实现自动锁定,让两节车厢形成连接状态。
詹式车钩,设计巧妙,方便可靠,一直使用了一百多年,直到高铁出现后,才渐渐被替代。
孔明的图纸上,就是以詹式车钩的原理为基础,又结合孔明锁的结构,设计出的船体连接锁。
连接锁的钩舌、推销等部分,需要较高的强度,孔明把图纸交给浦元,让他用生铁去打造。
余下的其它配件,孔明设为用木材加工。
用木材有几个好处。
材料易得,方便与船体结合。
还有,孔明有意化简为繁,设计成多个木制构件的组合结构,这相当于对这个连接锁,进行了加密。
没有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三国时代人。
不可能参透其中的原理。
最多只能是仿造。
……
铁质配件的打造都交给浦元后,孔明着手进行木制配件的制作。
这时,糜竺带了两个年轻人来见孔明。
两人都是二十岁不到的年龄,不久前,刚刚投入刘表阵营。
刘琮决定降曹后,两人不喜曹操奸佞,从而转投刘备。
这两个人互为同乡好友。
一个是董厥,字龚袭。
另一个是樊建,字长元。
糜竺向孔明介绍说:“军师,我观龚袭长元二人,才思敏捷,落笔成文,都是可用之才。”
孔明听见两人的名字,开始在脑中搜索两人的信息。
演义中,提及两人很少,正史记载,董厥和樊建都是蜀汉后期的政治骨干,属于踏实内敛的实干人才。
糜竺接着说:“现在城中政务不多,军师却非常辛苦,我觉得可以让他们,分担一些军师的军务。”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举荐,孔明一口答应下来。
“很好,以后就让他们俩个跟着我吧。”
董厥和樊建听了孔明的话,非常高兴,立即跪拜孔明,行尊师之礼。
孔明连忙扶起两人说:“今日来的正好,有件重要的事情,可以让你们去办。”
董厥和樊建同时说:“是何事情,请军师吩咐!”
孔明先拿出连接锁的图,给董厥和樊建看。
接着又讲解了连接锁的原理。
最后,孔明把木制配件的图纸分成两部分,分别交给董厥和樊建,让两人各自去夏口城中找木艺工匠,加急赶制。
布置好这些,孔明又在夏口停留两日,跟进几处连接锁的打造进展。
觉得都很顺利后,孔明从夏口启程,赶去赤壁。
即将进入全新的战役周期。
赤壁之战。
这里问一个问题,老版的赤壁之战,大家都还记得吗?
谁连了船?
谁借了箭?
谁盗了书?
谁受了骗?
谁的屁股,稀巴烂?
新版的什么样?我们慢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