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作者:冰城陈九 | 分类:都市 | 字数:42.1万

第101章 与于慧见面

书名:一封凄美的分手信 作者:冰城陈九 字数:2329 更新时间:2024-11-16 12:38:45

周日早饭后,我简单打扮了一下,穿上了前两天新买的那身行头便和小妹出发了。

到南极冷饮厅时正好差十分钟十点,于勇和她姐还未到。

冷饮厅这个时间人不多,我和小妹选了一个靠窗户的位置,刚坐下没几分钟,便听门口有人喊:“欢欢!”

回头一瞅,妹妹的哈师专同学于勇到了,她身后跟着她姐于慧。

于勇给人感觉性格开朗、豪爽,人长得也很粗犷健硕,完全没有女孩子样儿。

而她后面的姐姐于慧则完全是不同的风格,让人眼前顿觉一亮,匀称的身材,标志的五官,一身黑色职业装下显得既干练,又不失女性的端庄娴静。

一打眼,我心里便给出了80分的高分。

入座后,大家简单做了一下介绍,便开始了今天的话题。

因为我俩都是搞药的,自然有很多共同话题,先从她的佳木斯医学院的药科专业聊起……

她是88级的,果真认识她的87级师兄世一堂制药厂的王维力以及我们三株公司的经理助理钟山。

因为她们佳医的药学专业是黑省众多高校中唯一与制药相关的本科专业,因此他们的毕业生遍布在省内各大药企中:哈药总厂、制药二厂、制药三厂、制药四厂、制药六厂、中药一厂、中药二厂、中药三厂、世一堂制药厂、北方制药厂……

也分布在各大医药经销企业中:省医药供销公司、哈药集团医药供销总公司、哈医药公司、哈药材公司……

因为制药行业一直是哈市的支柱行业之一,这些年哈市的这些制药企业效益一直不错,当然他们佳医也不乏一些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跳槽去了一些外企及中外合资企业:杨森、辉瑞、拜耳、三九……

于慧便是其中之一,她从省医药供销公司跳槽到了德国的大型跨国企业~拜耳公司,现在是该公司的医药代表。

她每天要与市内各大医院的各主要科室的主任们打交道,还经常组织一些新药推广会。

在与于慧的闲谈中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涵养、谈吐要高过我过去接触过的所有同龄女性。

与于慧聊天感觉特别舒服,只想着一直与她聊下去,甚至忘了旁边还有小妹和于勇。

我这边的情况,于慧也大概了解清楚了,不知不觉中已过了一个多小时。

我们互留了传呼号,于慧姐俩还有事便起身告辞。

待目送她俩离开后,我对小妹说:“于慧人真不错,过几天我再单独约约她。”

“嗯,我回头问问她的想法,看你俩有没有缘分了。”

因今天老爸过生日,我和小妹又去建设街鞋城给老爸买了双软底皮鞋。

回家后,老爸的生日宴已准备得差不多,是老妈和大哥一起弄的,只剩下一个“拔丝地瓜”等我回来做。

今天是老爸的57周岁生日,因为有嫂子这个新成员的加入,再加上她肚中怀的宝宝几个月后也要出生,老爸又是一番感慨……

今天大哥兴致很高,吃完饭后,非要拉我去旁边的台球室打台球。

大哥刚学台球不久,与我的差距还是很大,很快便以0:3败下阵来。

我们又玩起了乒乓球,一年多未打生疏了不少,便先开始练反手推挡,再练正手对攻。

记得我和大哥是在初二、初三时开始学的乒乓球,当时父亲去单位值宿时带上我们哥俩。

在父亲单位的俱乐部舞台上摆着一个乒乓球台,老爸那天教我们第一次打乒乓球,之后又打了几次,便一点点迷恋上了。

再之后,就是我们俩分别在各自学校的水泥简易乒乓球台上与同学们疯玩了。

因为那时正规的乒乓球台只有一些学校、企事业单位有,我和我们班的几个乒乓球爱好者与大哥及他们班的几个乒乓球爱好者经常去附近的第十医院去玩。

在第十医院住院处的走廊里摆了一张乒乓球台,下班后没人管,我们便自带球网、球拍去玩。

那时人多,经常是五六个人,大家便开始“查拍”打擂台,谁要连胜便能多玩一会,输了的就得等四五局后再上了。

记得86年的一天晚饭后,我和我们班的几大高手:大横板阿炳、杜班长、二毛,还有大哥及他们班同学大毛、石作为在十院走廊的乒乓球台上激战正酣。

老爸晚饭后闲着没什么事,便从家找了过来,在旁看了两局后,他一时技痒也要上来“查拍”(轮到谁上场前,谁就要临时充当这一局的裁判,待查完这一拍,便替换下输者上阵)。

此时的我们自认为水平已经可以了,正常的搓球、削球、抽球,发下旋球、侧旋球、快球等都已掌握,甚至还有几人会反手抽球。

而刚上场的老爸打球姿势并不规范,不管对方来什么球,只是一味地搓球,偶尔对方回球高了,便会用正手抽球攻击。

虽然看似老爸的打法不起眼,但大哥他们班最厉害擅长正反手抽球的大毛最先败下阵来,接下来是我们班水平最高基本功扎实的二毛也不敌老爸。

然后我们班进攻最强的杜班长上去挑战,依然不敌。

之后是大哥他们班擅长削球的石作为上阵,老爸仍然是以搓球对削球,一个球一个球地磨,对方回球高了便是一板正手暴抽,很快石作为也败下阵来。

再接下来我、阿炳、大哥先后落败,不服气的大毛、二毛兄弟养精蓄锐后再次上阵,结果再次挑战失败。

老爸在场上足足打了两轮,连续胜了14场,因为人多,我们采用的是11分制(当时的正规比赛仍然采用21分制),但那时的老爸已经46岁了,而我们都已是高一、高二的高中生了。

老爸在场上已打了一个多小时,见无人能胜,便扔下球拍,准备扬长而去。

此时已在场外看了半天的一位三十多岁的瘦高个医生开口了:“老哥挺厉害呀,你要不累咱俩查两拍?”

老爸抬头瞅了瞅,笑笑说:“来吧,你先开球。”

这时总来这儿打球的二毛偷偷告诉我:“他是这个医院的乒乓球第六高手!”

我心里清楚,作为一家二百多人单位的第六高手,应该是这家医院乒乓球的一流高手了,至少也是院队的替补水平。

但心里还是非常期待老爸能赢,因为老爸的球看上去打法普通,但却挺实用,在他们这家七八百人的单位中乒乓球水平也处于中上游。

在他们厂内组织的乒乓球比赛中,老爸也经常代表他们机关办公室队与各车间代表队过招,甚至有过赢他们厂队高手一局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