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下乡知青有物资
作者:姈月 | 分类:现言 | 字数:3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5章 学校开学
正月二十,李卫英的房子还没建好,村里的小学倒是提前开学了。
一大早,乔轻轻就和方文,周然去了学校报到。
白校长叫白文远,不是本地人,但也在俞家湾大队呆了好几年了,听说来俞家湾大队以前就是教书的,带的学生不少,闹文革后,为了避风头和安稳,这才来了乡下,大队长跟他很熟来着。
早上八点左右,学校的老师就到齐了。
白校长原本就住在学校,到的也更早,他见人全齐了就领着大家进了学校的一间屋子,看着像是办公室。
“都进来坐吧,这间屋子以后就是大家都办公室,大家自己找位置。”白校长扫了一眼大家,随意的说道。
乔轻轻扫了一眼屋里,显然,这话是对自己这批新老师说的,因为屋里有几个位置已经有东西了,显然是之前几个老师的。
基本上采光最好的窗口已经有人了,不过大家刚来,都没有说什么,乔轻轻也随意在靠墙的位置坐下,方文坐在她旁边。
“大家应该都认识,就是不熟,要不你们再认识认识。”白校长见大家都有些沉默,想着,这后来的新人应该会有些拘谨,就活跃气氛道。
老人最先自我介绍,最后是新人,乔轻轻把大家的名字都记了下来,。
学校原来有三女二男五位老师,三位女老师两位是知青邓娟,陈爱莲,早已成家,一位是队里会计的女儿张艾芬,才23岁,没有结婚但有一个对象。
两位男老师叫刘斌,俞卫忠,看着都很沉稳的样子。
再有就是新一批老师乔轻轻,方文,周然,都是知青,队里的俞明华,刘东明都是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
加上白校长,现在小学的教职工刚好11人,大家在当初考试时就有认识,只是关系不熟而已。
等大家都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后,白校长才开口:“今天一早让大家过来,是因为学校后天就正式开学了,今明两天有很多工作需要大家准备,邓娟几个老员工帮着接收报名的学生,收学费和统计学生名单,这个你们熟。周然,俞明华你们新来的就先负责学校的卫生,弄完了再过来帮他们,大家明白了吗?”
白校长说完就把询问的目光投向大家。
老一批的老师很熟悉流程,毕竟都干过好几年了,自然没有意见,乔轻轻他们就更别说了,新来的,流程不熟,只是打扫卫生而已,自然也没有意见。
学校扩建后,教室共有10间,老师办公室一间,白校长的宿舍一间,加上合并了的原公社食堂,还有后面的大操场,加上学校也是有自留地的,所以学校占地真不小。
是的,学校也有自留地,这时候的学生每周都有几节劳动课,队里就专门划分了自留地,长出来的农作物就学生自己吃,以前就俞家湾大队自己的学生,自留地也没多大,这次学校扩建后,自留地也大了很多。
这不就把原先的公社食堂也算进学校的一部分,就是为了给予学生方便,附近好几个大队都会有孩子上学,学生自己带饭,中午在食堂热一下,端回教室吃就行。
刚刚好听白校长介绍,学校还有两位大娘负责食堂的工作,都是俞家湾大队的困难户。
两位大娘都是队里的孤寡老人,家里没有儿女,年纪也大了,挣的工分刚好够自己温饱,每年还要领国家的补助生活,这回学校食堂招人,就让这两位大娘来了。
学校前边就是大片的空地,留作操场,加上学校不远处就是晒谷场,学生们玩乐的地方够宽敞的了。
乔轻轻和方文大致将学校逛了逛,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家长报名就这两天,都是陆陆续续的来,学费一学期两元钱,真的很低了,拿得出钱的就拿钱,拿不出钱的基本都是带着鸡蛋或粮食,也能抵。
早上基本都是俞家湾大队自己人来报名,报名点不在办公室,那里场地太小不方便。
邓娟他们分成了两组,一人收钱,一人记录,人多了的话,剩下的那人就维持秩序,轮换着来,几人默契极了。
乔轻轻和方文还看了几眼,乔轻轻心中不由感慨,这会儿不像后世,有电脑啥的,全是人工,也是麻烦啊。
这才去找扫地工具开始打扫卫生,学校的扫把啥的还是之前学校剩下来的,想来等开学了就会增添不少。
农村的学校,扫地的扫帚都是学生自己带的,后面就是学生自己打扫卫生了,当然,扫帚做起来也很简单,农村人都会,高粱,棕叶,竹子,芦苇等,花样那叫一个多。
除了白校长的宿舍不用管以外,几乎都要清扫一遍,五个人人均两间教室,扫完又一起把食堂和操场也扫出来,扫地嘛,可比干农活轻松多了,几个人半晌功夫就弄好。
下午,乔轻轻几个新人,帮着邓娟她们登记入学名单,也是跟着学习嘛,今年这是有其他地方的孩子入学,要统一名单,重新分班,这班级分好了,明年肯定就是个班换个班的学生入学,这些流程是一定要懂的。
学校规划的时候,反正是按最大人数建的,最多能容纳五六百人,俞家湾大队自己队里就有一百多名孩子,而且,俞家湾大队的小学是经公社审批的,本来就是公社下乡村第一小学,以后的教育资源肯定优先亲斜这边,也是一个试点。
大兴公社好几个排名靠前的大队都想争取这个名额,最后还是俞家湾大队胜出一截来,拿到了这个名额。
大兴公社有几十个大队呢,离俞家湾大队近的就有十多个,都是学校的学生来源。
再说,大队长和白校长预期的学生最低名额是300人左右,一个大队来十几个,附近那么多大队就凑齐了,他们一点也不担心。
周总理有句话说得好,“在苦不能哭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句话在南江县实行的很好,县里的领导是有能力的,这几年再乱也没有乱到哪里去,没有那么多话里胡哨的,所以南江县人民的日子过的都还不错。
像俞家湾大队这样的大队不少,除了一些山多地少的偏远村子,至少县城下面很多大队温饱不是问题。
日子过得好了,舍得让孩子读书的也就多了,加上有俞家湾大队这个模板在前,是个人都能看得见。
俞家湾大队就是文化人多,出工人和军人最多的大队,那可是远近闻名啊,谁家不羡慕俞家湾大队的人。娶媳妇和嫁女儿,俞家湾大队最是吃香。
这不,来学校报名的人不也就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