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下乡知青有物资
作者:姈月 | 分类:现言 | 字数:3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7章 有稿费了
等队里采摘野菜的风潮过去,春耕也进入了尾声。
乔轻轻在三月里给报社的投稿也有了消息,她收到了省城报社的回信和汇款单。
之前一有投稿的打算后,乔轻轻就仔细研究过这个世界有关的一些事。
她记得在自己前世,也看过有关的一些历史,文化大革命期间投稿是没有稿费这一说的,不管是在报刊发表文章还是图书出版,一律没有稿费。
文艺作品也要遵循“三个突出”原则(突出工农兵英雄人物高、大、全),写作是严格划框的,必须遵守。
这个世界可能由于是平行世界的原因,大致脉络一样,却又没有那么严格,像是偏离了一点点轨道,但又全是好的发展,也因此,乔轻轻才断定,高考也一定会恢复。
也许是已经74年,离改革开放也不远了?这个世界在71年就逐渐恢复了稿费制度,虽然还是要遵守“三个原则”,虽然因为文人地位低,工人阶级最高,所以写作的稿费也设了上限,没有那么挣钱了,加上之前的阴影,真正靠写文挣钱的人很少,但它总归是能写的不是。
稿酬制度在逐渐恢复,从71的千字2元至4元,到如今的千字5元到8元,就能看出,咱们的国家也在一步步变好,希望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乔轻轻钻研了好几个报社和杂志社的报刊,研究起他们的风格。
再针对其风格写了几份稿子,都只是写了一些短篇故事,按报纸上的投稿信息邮寄了过去。
乔轻轻也是第一次接触写作,上辈子都只是看看过小说。
后世的文学作品,哪怕是小说,跟现在的风格都不符的。
这时候主打的还是主旋律,不管是故事还是诗歌,这是铁打不变的。
到现在,已经陆续有报社退了稿,她也不急,更没有想着一次就能成功。
有些报社是直接退了稿。
有些报社的编辑还给乔轻轻回了信,大概说了退稿的原因并提了一些意见,欢迎她再次投稿云云。
乔轻轻也知道,自己观念跟现在有些差异,哪怕自己模仿其报社的风格进行创作,文笔还是有些稚嫩的。
她认真的修改了这些稿子或是重新写了新的故事,打算重新投过去。
就在她以为自己这次试水失败后,她收到了省城日报的回信和汇款单。
虽然中间时间长了一些,但她确实是有了成果。
省城日报的编辑回信说道,自己的投稿被征用了,虽然能看出是新手,故事他们却很喜欢,稿费虽然是按照最低标准给的,但欢迎她再次投稿。
信中附带了一张汇款单,乔轻轻打开看了一下,她给省城日报投的那篇稿子大概2000多字,差几百三千呢。
这时候的稿费是千字5元到8元不等,虽然稿费低,还有稿费上限,写得多才能抵得上高级技工的工资,但也不错不是。
她的是按最低标准算的,那就是千字5元,汇款单上正好是14元。
看着这第一笔稿费,乔轻轻心中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虽然吧,这点钱比不上自己去倒卖物资挣的多。
在这个年代,工人的工资是很高的,大厂都是实行的八级工资制,最低的学徒工(临时工)16元左右,正式工也就是一级工28元左右。
后面要想拿高工资,都得提升等级,要不是技术的提升,要不就是熬资历,那一样都需要时间,那种8级技工的都是老师傅了,一月就能拿100 以上。
要不说这个年代工人最是吃香呢。
而农村呢,年底结算的时候,工分有多余的人一年才能拿到100元左右,所以,14元钱真的不少了。
这个年代也是要交税的!
之前是乔轻轻没下乡时,没有工作,下乡后户口就是俞家湾大队的,交税的方式是以上交集体公粮的形式。
而靠倒卖得来的钱,那都是见不得光的,自然也不会去交什么税。
现在自己拿了稿费,还得交税呢,而且而且也没有代缴这一说法,看来还得研究一下。
乔轻轻思索到,交多少税钱她倒不是很在意,写作也只是她给自己找了一个明面上来钱的路子而已,所以该交的税还是交了吧。
过了几天,到了周末学校放假的日子,刚好也是队里赶集的日子。
要知道,在收到汇款单的时候,乔轻轻就想去公社把钱取了,一直忍耐着。
乔轻轻先去公社将汇款单里的钱取了,取了钱就坐车去了县城。
乔轻轻之前去县城的频率一直保持在一个月一次或两次。
基本都是乔装打扮后,以小春的名字去各大家属院逛一圈,跟之前就发展的下线,婶娘们交易物资和联络关系。
时间也是周末来着,毕竟她原先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公社临时工的身份嘛,也得是周末才有空哈。
今天去县城乔轻轻没打算去卖货,就用的自己原本的面貌。
本来就是打算取了稿费去县城逛逛,去国营饭店消费一下。
现在不是已经快四月底了嘛,顺便把手里这个月快要过期的票全用了,过期不就浪费了。
等乔轻轻先去县城的百货商场把手里的票用了,买了一些粮油和糖果,自从她当了老师以后,这糖果的消耗就特别快,虽然只是一些冰糖,却很受村里孩子们的喜欢。
只是,为了公平,也不能让自己毁了孩子们的牙,她也只是偶尔才给孩子们甜甜嘴,哪怕是这样,她班上的孩子们学习也格外努力,可能这就是糖果的魅力吧。
逛完县城的供销社,时间也快到中午,乔轻轻就赶往了国营饭店。
国营饭店中午十二点准时开门,乔轻轻到的时候还没到时间,就跟着排起了队。
看到外面挂着的牌子,上面写着今天供应红烧肉,乔轻轻瞬间就精神了,想着,自己在店里吃一份,再打包一份?
就在乔轻轻思索间,她听见有人叫她。
“轻轻,好巧,你也在这儿啊。”李卫英老远就招呼道。
王建华也跟乔轻轻打了一声招呼:“乔知青好。”
“嗨,是挺巧的,你们也是来饭店吃饭的啊,今天运气可好了,有红烧肉哎,你们要吃吗?要的话我帮你们点了。”乔轻轻说道。
今天出门的时候,大家是同路去的公社,只是到公社大家就分开了,以往都是这样的,都是各赶各的集,默契的不会多问别人去做了什么。
今天倒是巧了,能在国营饭店相遇,以往大家只要去了公社,碰面的次数可谓是少之又少。
“不用了,我们还要等人,你排在前面不容易,你先去吧,反正后面又没几个人,我们自己排队。”李卫英说完,就拉着王建华排到了队伍的后面,离乔轻轻也就两三个人的位置。
“等谁啊?”乔轻轻见饭店离开门还要一会儿,就随口问着李卫英。
李卫英笑着回到:“就新来的秦家兄弟,今天在县城遇见了他们。
他们说也要来国营饭店吃饭,我们就约好了一起。你可别说,两人长得那叫一个赏心悦目。”
王建华有些无奈,同时又有些小高兴。
原先见媳妇这样夸别人,他还会吃醋,可她也会夸自己哎。
而且她也不会当着秦家兄弟夸别人好看,毕竟这个年代,主打的就是一个男子气概,就像他这样的,而秦家兄弟看着长得好,就是看着太文弱了。
这可不是王建华自夸,以上的话全是他媳妇说的。
嘿嘿,想起这些,王建华还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也就没有在乎李卫英的话了。
而且,好像还是自己先跟秦家兄弟走得近来着,他经常和知情院的男知青们一起去捉鱼,逮兔子来着,一来二去的,大家不就熟悉了嘛。
“我们跟他俩是在县城西门的百货商场相遇的,他们要买自行车来着,西门没有货了,他们就坐公交去东门的百货商场看看去了。
他们还想像我们咨询一下盖房子的具体事宜呢,应该是要搬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