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老五你想收拾谁
作者:咸鱼三三 | 分类:历史 | 字数: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2章 菽豆丰收
“精妙还谈不上多精妙,不过对付匈奴还是没问题的。”
这些人的反应全在刘髆的预料当中。
开玩笑!
好歹也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作好吧,对付一个已经被大汉快打残了的匈奴,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就这床弩,放到宋辽对决的时候,都实现过一次斩首行动的。
射程达到了近千米!
刘髆这几天没敢让自己的脑子有片刻的闲暇,把前世所知的,全都想绞尽脑汁的回忆起来。
朔方郡要啥没啥,他这不是得白手起家嘛。
虽然统子小六几次探头探脑的出来,表示自己可以提供支援,可刘髆对自己的家底十分清楚。
实在供不起系统这尊吞金兽!
靠人不如靠己。
其实就在这几个人惊讶的空当,他都开始背化学方程式了!
可惜目前能派上用场的并不太多。
他只能用纸笔记录下来,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呢。
正好旅途枯燥又乏味,用来消遣时间也好。
……
刘髆一行再次启程的消息自然也没能瞒过皇宫里的刘彻。
只是得到绣衣使者的汇报之后,他走出长寿宫宫门,站在朝西的丹陛上张望了很久,谁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太阳出来了,一点一点的跳出地平线。
初升的阳光洒满整座建章宫,仿佛镀上了一层耀眼的碎金。
也同样落到了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身上。
只不过这位帝国的掌权者仍然笔挺着脊背,不见丝毫颓势。
反倒被天边的朝阳,衬得红光满面,精彩熠熠。
浑圆的火红太阳落在他的肩膀之上,远远的看去,太阳正被他缓缓托起一般。
一切都是崭新的。
“陛下,赵过求见!”
刘彻还沉浸在这一片霞光之中,思绪一下被喜福拉了回来。
“喜福啊,你可还记得,你是如何到朕身边来的?”
刘彻答非所问。
“奴记得呢。当初奴替昌邑王引路……”
“赵过是谁啊?”
喜福的话还没有说完,立马又被刘彻打断了,只见他一脸疑问的样子,貌似是真的不知道赵过是谁。
喜福暗暗叹了口气。
陛下这是又在想殿下了呢。
“赵过,正是当日昌邑王殿下以曲辕犁、耧车之功赎回的人,前段时间留在太液湖边替殿下种菽豆之人!”
喜福恭恭敬敬的回道。
“哦~”
刘彻若有所思。
“那就见见。”
“对了,那臭小子跑得飞快,他拔了朕的菽豆这必帐还没找他算呢!”
皇帝的双眼顿时一瞪,吹胡子瞪眼的道。
“诺!”
喜福不慌不忙的应道。
他当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知道皇帝对上昌邑王的事情,多半是虚张声势,回头得好好提点一下那个赵过。
别被陛下的样子吓着了。
“你种的菽豆可能赔偿得了朕?”
果然,赵过才一进殿,就见到了皇帝一张怒气冲冲的脸。
“禀,禀陛下,丰收!”
即使有喜福的提点,顶着戴罪立功身份的赵过仍然被吓了一大跳,当即就跪了下去。
“去,去,看看你到底怎么个丰收法。”
刘彻皱了皱眉。
自从那小子走了之后,所有人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的样子,见了他无不战战兢兢的。
无趣至极!
好在他是知道老五的那块什么实验田的。
心里正好奇,就当过去散散心好了。
可是谁知一行几人才到太液湖边,当即刘彻就被那一大片黄灿灿的地给吸引住了目光。
“还真让他给弄成了啊!”
年初的时候雨水太过,他春耕时播下的菽豆苗根本没出几根,他也就没什么心思在意了,甚至都没安排照看的人。
当初老五拔了那块地的草,他不过是故意为难一下他。
本以为见识过他捣鼓出来的新农具已经足够惊喜了。
谁知还真的有丰收!
可是……这都入了秋了,也不是菽豆收获的季节了吧?
刘彻将信将疑的走了过去。
当即再一次被惊到!
“这是菽豆?”刘彻满目不可思议。
他伸手想拔一棵,结果没拔上来。
喜福极有眼力,忙上前拔下一棵送到他的手里。
足足齐人大腿根长的一棵菽豆,上面结满了累累荚果,而且每一荚都鼓鼓囊囊的!
他拿在手里掂了掂再抛回给喜福,然后又看向其他的。
结果越看越心惊。
无论哪一株,都一样的结满了荚果、一样的饱满!
已经成熟的菽豆植株已经开始落叶,那一簇簇黄灿灿的荚果裸露出来分外显眼。
“是的,真的是的!”
赵过的喜悦之情,也激动得无以言情。
除了一个劲儿的点头,根本说不出别的话来。
“陛下,奴是否让人去叫大司农来?”喜福对赵过使了好几次眼色,可惜对方无动于衷,他只好问刘彻。
“对,对,快去传他来!”
刘彻也如梦初醒一般。
粮食!
这是粮食啊!
大汉年年征战,已是天下人肩头沉重的负担。
民生艰难他不是不知道。
只是他是一国之君,当以大局为重。
跟匈奴早已是你死我活的局面,难得达成如今的战果,如果现在放弃,虽说不至于前功尽弃,但斩草不除根,于后世子孙,遗祸无穷!
如此饱满的菽豆植株,对大汉来说代表着什么意义自然不言自明。
哪怕刘彻不知农事,但也知晓目前大汉别的地方,根本长不出如此壮硕的菽豆来!
桑弘羊对刘髆种的这块地一点都不陌生。
听到传唤立马就过来了。
他对赵过相当有信心,猜测铁定是那地里有了收获。
可当他当真来到地里,看到了满满一地的金黄,还是大大的超出了意料之外!
“赵过,这,这是你种的?”
“快说说,快说说,你到底是怎么种的!”
桑弘羊表现的激动丝毫不比刘彻少。
他是大司农,掌管国家的财政,但近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屯田戍边。
民间很难支付起庞大的帝国军队的军粮,大部分的军粮都是靠屯田的产出。
这几年,如何让屯田增产的问题,愁得他的头发都白了,却一直没有头绪。
现在眼睁睁看到了高产的例子,让他如何还能平心静气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