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侯府子科举

作者:清风川溪 | 分类:历史 | 字数:47.2万

第124章 京城三年布根基 祸福凶险唯自知(2)

书名:侯府子科举 作者:清风川溪 字数:2555 更新时间:2025-01-24 02:04:13

丁巳月壬辰日(4月15日),朔日,大朝日。

秦永远穿了公服和秦风一起坐在马车上,秦风不禁问道,“父亲,儿做侍读,需要起的这么早吗?”

昨夜秦永远并没有教育秦风,因为他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他,别得罪他。

秦永远没有理会秦风,闭目休憩,秦风见他如此,也就不自讨没趣,靠在轿板上,如今这马车弹簧也是换钱利器了,因为弹簧老断。

到了承天门,秦永远对着秦风道,“等为父下车,你便去西安门吧,卯时正陪四皇子读书”,说罢就下了车。

秦风听得此话一愣,掐指一算,秦永远让他寅时(4点)起陪着来上朝,然后再让他往回转,等到卯时正(7点)再入宫,这么一算他得在马车上耗上一个半时辰。

三清道祖!秦风暗自咬牙,却是不敢骂出口,差点憋出内伤,怨不得昨日没罚抄。

好在还有马车可坐可躺,秦风心中暗想,可惜的是他想多了,马车回转行了二刻就到了西安门大街,车夫道,“小郎君到了西安门了”,秦风在马车里嗯了一声。

“侯爷说他还要用车,您......”车夫继续说道。

感情这是让自己在这里站着啊,好嘛。下了马车,车夫一溜烟驾车回府去了。

此时已近寅时正(5点),天微亮,秦风自是不会在这里傻等,想着这是有普恩寺,便沿着普恩街向南走。

普恩寺并不大,是世宗朝司设监太监夏义所购,其死后捐做寺庙,后又重修赐名“普恩禅寺”(今北京羊皮市胡同7号院),是个二进宅子。

此时寺门并不开,不过可以听到里面有僧人开始做早课,诵经敲木鱼,檀香虽不可见,却是能闻得到。

寺门外两侧各有槐树,怕是有几十年光景,左侧树上有一大钟,秦风近前看,还有一副联,“求我不如求己,敲门不如敲钟”。

有意思,秦风点点头,佛陀有大智慧。

围着院墙转了一圈,也不过一刻钟,此时已经有收夜香的,京城军民都要使银钱求人来拉夜香。

夜香队伍也分片,据说也是打过几次,死了多人才划定了区域,只见两人推着大车,上面是个中间鼓的木圆筒,旁边有一人敲着梆子,喊道,“收~夜香来~”,喊完再是敲一下。

秦风见他们奔寺庙来了,忙是往回走,若是沾上味道,可是不妙。等到了西安门,秦风见门口站了个小太监,忙是上前,笑道,“公公可通禀一声?”

小内监看了秦风一眼,问道,“可是秦小郎?”随着皇帝的一声秦小郎,宫内都是知道了。

“某便是”,秦风一愣,“公公怎么知道的?”

小内监一笑,“四殿下说,您有点黑”。

秦风黑着脸跟在小内监后面,过了外宫门,行不到百步就是皇家西苑。

据传皇家西苑最早是辽时避暑行宫,转折百步便是石甬道,左右各有土山,一座取名蓬莱山,一座取名兔儿山建有大殿,便是万善宫。若是再往东走就是琼华岛,过了金海桥行二百余步,就是万岁山,在内宫门玄武门北。(崇祯吊死之所)

万寿宫是一座道观,在西南,有武昌殿、文昌殿,又有小校场一座,如今小内监正领着秦风去了文昌殿。

文昌殿有大殿一座,左右厢房三间,殿前左右各有大鼎,大鼎旁边又各有冲天老槐一株。

中间是长方形香炉,香炉旁还各有一只铜鹤,一只直冲人面,一只却是仰天作吐息状,香炉上插了粗粗的檀香,只是不见道人。

“小侯爷,您不上香吗?”小内监见秦风只看不动,好意提醒道。

“哦”,秦风想了想,“那便烦劳”。

小内监拿了三支香递给秦风,取了火折子秦风点后,恭敬的鞠躬插在了香炉上。

文昌殿供奉的是道教里的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文庙的棂星门上多雕刻此君,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文昌殿里左神位是孔子彩塑,上有匾写有“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子彩塑。(大家去道观,可以看看,笔者不详解了)

出了殿门,秦风抬头看着古槐,问道,“这数怕是有百年了吧?”

小内监左右一看,见没人,知是问自己,忙是笑着说道,“小侯爷,奴不知道,奴进宫才两年”。

秦风看着小内监,年岁不大,约有八九岁,笑问道,“也是,怎小小年纪就入宫了?可是愿意的?”

秦风这句话就是句废话,和你吃了吗一个意思。

小内监见秦风无盛气凌人之意,忙是回道,“奴是愿意的,总好过在家时食不得几口饭菜”。

秦风在古槐旁的石凳上坐下,招呼小内监也坐,小内监哪里敢,后退几步,低头不敢说话。

“那你是哪里人?家里人口几何?种了几亩田地?”秦风见他如此也不劝。

“回小侯爷,奴是江西道南康府建昌州(今永修县)人,家中尚有阿爷、奶奶,兄长、姐妹、弟弟余人”,小内监悄悄抬头见秦风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哪里买的起地,给人做佃户糊口”。

(阿爷是爹的意思,奶奶是娘的意思)

“哦,你既然有哥哥弟弟,怎么你入了宫中?”秦风问道。

“建昌州里有一家牙行专做这门买卖,奴受不得家中清苦,就寻了他们签了契,来的宫中”,小内监说道。

“怎么个清苦法?”四皇子问道。

秦风忙是起身施礼,小内监更是吓得跪在地上不住叩头打破,“四爷饶了奴婢吧,奴婢再也不敢胡说”。

“起吧,吾不罚你,你告诉吾,何等清苦?”四皇子继续问道。

秦风往旁边站了站,小内监低着头,小声说道,“茅草破屋几间,又是刮风,又是漏雨,阿爷下地种的粮食不够给老爷交租的,奶奶只好织些麻衣补贴,奴婢几年都是用了柳条布遮羞,姐妹们都不敢出门,用蒲苇包着”,说着带了泣声。

四皇子看了秦风一眼,秦风点点头,他刚去农庄的时候,农户多半如此,吃不过是野菜粥,更有甚者是树皮粥,说是粥都是夸奖,野菜是春夏季节的新嫩野菜,采摘来晾干,备冬荒或是灾荒。

有懒惰人家不采,那只好在荒年去剥槐树皮或者柳树条,掺了豆面或是黍面,好点人家添点粳米。

“奴婢穿的最好衣服还是在建昌州的粗布衣裳,吃的最好的是那黍面窝窝,进了宫里奴婢快活,虽是白面不够,可是杂粮饼子奴婢是尽够的”,说完小内监就是叩头不起。

——分割线——

五谷:稻、黍、稷、麦、菽。稻,麦大家都知道,菽是豆类总称,明朝黄豆、黑豆不单独种,多是植于田野空地,更有野豆。

黍:随地区不同,演化不一,北方高粱也叫黍,叫黑黍、蜀黍,陕西地区有黄白色,也叫糜子、白黍。

稷:粟中的一类,不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谷子(带壳的小米),明朝时也叫稗麦,微苦发涩,产量一般,不收粮赋,贫苦家用以糊口,和今日的小米不可同日。

黍面、豆面:指的是带壳面,不是现在的精面。

(考自《日照县志》、《青州府志》、《南平县志》、《建昌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