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1章 改革大计
礼部尚书何维柏因给吏部尚书张瀚出谋划策,被罚俸一年。他知道再干下去,不定哪天要招来弥天大祸,便也上疏自请免职回乡。监察御史魏允贞,因揭发内阁官员科场作弊而被调出京城,任山西省巡抚。
原来,在万历2年时,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恰逢会试,没有考中。居正听说后大怒,下令停止馆选5年。
考馆官员吓得要命,担心停5年馆选,会耽误多少满腹经纶青年的前途,会引起士人和百姓的愤怒,酿成大祸,便忍了怒火,带了礼物找到张居正府上求情,好说歹说,张才取消了这一禁令。
鉴于第一榜已经放出,无法更改,便把张居正的次子张嗣修录取为进士第二名。下届会试,将居正大儿子敬修、三儿子懋修录取为进士及第。当时,张居正心气不顺,上疏请求致仕回乡。皇帝上为挽留、安慰他,一道圣旨,将他的三儿子懋修录取为进士第一人。
自从张居正开了这扇科考作弊的邪门之后,其后,内阁官员吕调阳、张四维、申时行纷纷效仿,他们的儿子也都一个个进士及第,进入国家高级官员的行列。就这样,神圣的、对莘莘学子充满诱惑和希望的净土——科考取士,被无情地玷污了。知情的百姓和官吏对此气得冒火,但也无可奈何。
监察御史魏允贞是位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清官,他早就看不惯张居正这种滥用私人、徇私舞弊行为,就一连写了三篇奏疏,慷慨激昂,痛陈时弊,举报了张居正等内阁官员带头科场作弊的卑劣行径,并建议内阁官员子弟在中了进士之后,须任职3年后方准许廷对(殿试)。
这一下可捅了张居正的肺管子,他乘考察之机,签署一道命令,将魏允贞调往山西任职。将这些“妖异”清除之后,张居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觉得去了一块心病。
此后,内阁官员的子弟,没有一个是凭科考成绩中进士的。
张居正根据考核结果,选拔了一批年轻有为、政绩卓着的官员补充进各要害部门。
张居正又向万历建议,精简南京政府机构,裁减浮冗官员。
明朝旧制,在江苏省设一南京,与首都北京遥遥相对,万一遇事互相策应。南京主管南方的行政事务。南京政府同朝廷一样,下设的部门同京城基本相同,官吏的编制数量并不少。时间一长,就显出这样设置的弊端:因南京管辖的范围有限,实际权力并不大,故冒滥的冗员就显得多一些。
俗话说:人多吃闲饭,鸡多不下蛋。按说人数多了各项事务应该管得细致、周到一些,但实际上,人多了却是工作效率低下,还会经常引出一些不必要的事端。
万历接到张居正的奏疏之后,马上诏准,下令裁减编制和人员,同时减少经费供给。裁汰下来的冗员,有的令其致仕,有的调任,有的降级使用,有的免职。并相应裁减了经费,减轻的中央财政的负担。
万历皇帝对对张先生这一系列裁汰行动极为赏识。张居正自己也感到满意。在这件事上,他又一次领略了权力的重要。
这一切都如愿以偿之后,张居正又下决心着手缩减徭役加派,实行“一条鞭法”。
明朝旧制的徭役制度是:里甲均徭役三等。即以户计征赋税曰甲税,以丁(人口)为单位计征曰徭役。工作不是以日为单位的叫杂税,还有力役(计件工作)。根据府、州、县户口册所载人口的多少,根据土地产量高低,尽量分派均匀。
实际上,这些办法在实际施行中,往往被官僚、地主豪强所利用,弊病甚多。自嘉靖年间以来,改用“一条鞭法”:就是以州、县为单位,把应负担的徭役加起来,根据土地亩数多少,将粮分摊到人头上。将收下来的粮都送到官府,每年的赋税由官府派人收缴。
劳动力弱的人家则多负担钱粮,贫穷的则酌情减免。凡是国家分派的赋税和地方上加派的钱粮,以及京城官府所需大概各项费用、及本地土特产,都加到一起,按土地亩数折算成银两征收,故称为“一条鞭法”。
有的官吏反映土地亩数不真实。建昌知府许孚远首先提出对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参考土地亩数和人数,分派税赋。
张居正恐怕此法不够严密,就向万历提出建议:国家所有的土地 ,统统重新丈量之后进行登记。以径围乘除,将那些长短不规则的地块进行裁补后相加。
过去,那些豪强和狡猾霸道的地主,故意隐瞒土地亩数。里甲地保之流没法凑够亩数,只好把短少的田亩转嫁到贫苦的农民身上。
丈量出土地实际亩数,就堵塞了官僚、地主豪强捣鬼的漏洞。在这点上,户部主事张学颜研究得较为透彻。想到此,张居正让次辅张四维通知户部主事张学颜晚上到他的府上晤谈。
当天晚上,张学颜来到张居正寓所。
张居正早已泡好上等香茗,仰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碧螺春”的香味袅袅地在客厅里升腾、盘桓。
张居正拈着不甚茁壮的胡须,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张学颜,说:“今天皇上亲耕之时,我见你与宛平知县谈得相当投机,便知你在考察民情。唉,这年头像你这样尽职的官吏太少了。”
“大人过奖了。承蒙首辅厚爱,擢升为户部尚书,学颜自感德才微薄,自然要事事用心,乘隙做些询访之事,不想颇有收获。”他脸色严肃地把宛平知县告诉他的赋税多如牛毛,民怨如潮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讲述了一遍。
张居正看着张学颜英姿勃发的神态,心中万分高兴。看来亲自选定他当户部尚书是做对了。他才上任不久,就勤勉办公,对户部的事了如指掌,且善于体察民情,日后必能造就为一名优秀的高级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