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作者:常青椒 | 分类:历史 | 字数:92.4万

第346章 我就看好你

书名:从龙救驾,朱元璋非要给我封王! 作者:常青椒 字数:2456 更新时间:2025-01-24 02:04:17

不好回答,就干脆不回答,朱文正当即说道:

“侄儿久居军中,对朝堂之事不甚了解,还望叔父体谅!

侄儿只知道,不管叔父作何决定,侄儿定当全力支持!”

这个回答可谓无懈可击!

但朱元璋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装模作样的轻哼一声道:

“油嘴滑舌!这里又没有外人,跟叔父也不能说两句吗?还是你把叔父当外人?”

这话有点重,按理说朱文正的回答也挑不出毛病,若是普通臣子,也就顺利过关了。

但他偏偏是朱元璋的至亲,正儿八经的大侄子,自己人说话不痛不痒,关系就显得疏远,反而惹人生疑。

看来不说点什么过不了关,朱文正又摸不清叔父的意图,只能避重就轻道:

“朝中多是开国元勋,劳苦功高,大家一起共事,难免有不同意见,只需耐心商讨个方案便是!”

谁知,朱元璋听完竟突然发怒,猛地一拍桌子道:

“都把朕当傻瓜吗?真当我不知道你们的那些小九九!”

朱文正吃了一惊,还以为叔父是生自己的气,再仔细一瞧,却发现朱元璋目光从他肩头跳过,好像正对着远方在说话。

朱元璋一句说完,似乎还不解气,又接着说道:

“表面上看,李彬案只是群臣跟刘伯温争天和!实际上,谁不知道李彬跟李善长什么关系?

如若不然,他一个小小的中书省都事,怎么能劳动这么多人,为他出头说话?

李善长自作聪明,枉他跟随我这么多年,立下不少功劳!”

这番话极为劲爆,说得全是朝堂内幕消息,这么些年,朱文正还是头一遭听到叔父跟自己说这些。

他忽然意识到,老朱这是在跟自己掏家底了,若自己还是顾左右而言他,必定会让朱元璋失望,被认为油滑不可信,

朱文正心电念转,用诚恳的语气试着分析道:

“这事也许是有李丞相的作用,但这么多人针对刘御史,会不会跟刘御史掌管都察院,铁面无私也有关?”

朱文正很机灵,别看老朱很生气,但多半只是私底下的情绪宣泄,应该还不至于有动李善长的念头。

要不然,也就不会在话里承认“李善长跟随他多年,劳苦功高了”。

这个时候,说话要尽量公平公正,甚至能站在老朱的位置着想,自然能博得叔父信任。

果不其然,听到侄儿的话,老朱脸色缓和不少,叹口气道:

“的确有此原因,当初我任命刘伯温掌管都察院,也是看重他博学有才,更难得公正不阿。

没想到,他却因此得罪不少人!”

说完,朱元璋又有些不满道:

“朝中某些大臣也实在不知自爱,大明才刚刚建立,就以功臣自居,不思报国救民,却总想着个人捞偏门,弄好处,实属可恶!”

这句话点醒了朱文正,世人都知道朱元璋杀功臣,却很少有人去深入研究,他为何要这么干?

固然,老朱自身权利欲很重,但开国的许多元老们,也当真是不知自爱。

这些人起兵打天下时还好,个个奋勇争先,一到坐天下时,就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应该享有种种特权。

即便朱元璋给大家都封了爵位赏银,甚至世袭罔替,造福子孙,可许多人还是觉得不够。

尤其是淮西集团尤为严重,他们认为皇帝都是自己老乡,就算干点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有陛下罩着,根本管不到自己头上。

李彬案,不过是个小小的开端,后面只会越演越烈。

比如开国六公之一的冯胜,本身就喜欢贪腐,等到出征西北时,甚至公然私藏驮马财物,中饱私囊,屡次被老朱处罚,却屡教不改。

又比如二十八侯之一的陆仲亨,开国后日渐骄奢,不仅侵吞百姓良田,还做出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甚至最后跟胡惟庸勾结在一起。

出格的人和事越来越多,甚至有些人慢慢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这让老朱一怒之下,开了杀戒,大刀向功臣的头上狠狠砍去。

结果太子朱标和皇孙朱雄英,两个优秀的接班人又相继早逝,让朱元璋越发忌惮这批骄兵悍将,唯恐年幼的朱允炆根本镇不住局面。

最终,种种因素综合之下,酿成了大明开国功臣被集体屠戮的惨剧,善终者寥寥无几。

想到这些,朱文正忽然意识到,李彬案其实是个很好的预警。

它在一定程度上让朱元璋有了警觉,也敲打了违法乱纪的一伙人。

如果能保住刘伯温,让他继续推行完善法度,将骄纵不法扼杀在萌芽状态,事情就不会慢慢滑向失控的局面,未尝不是件好事。

朱文正猛然想起,那天跟罗贯中的对话,决定冒险一试。

既然来了大明,就要争取做些改变,不然两三百年后,明朝还是亡于党争,做了他人嫁衣。

朱文正当即说道:

“既然叔父担心有人私德有亏,何不大力扶植刘伯温,以制衡群臣呢?”

这就是那日罗贯中说得平衡之道,你不是担心李善长吗,再扶个人起来,与之对抗啊?

谁知,听到这话,朱元璋苦笑一声:

“你当叔父没想过?李善长已经管了许多事情,我故意将司法交给刘伯温,就是想让他平衡朝中势力,维护法度实施!

可刘伯温终究势单力孤,难以起到应有之意!”

这话不假,即便历史上刘伯温被赶下台后,朱元璋也没提拔淮西集团的人接班,而是任命杨宪为左丞相,牵制李善长这个右丞相的意图,十分明显。

朱文正不死心,又接着问道:

“如果刘伯温实力不足,何不再提拔一人?”

朱元璋哑然失笑,觉得这个侄儿虽然真心为自己着想,但显然还是把事情看简单了,便说道:

“你当皇帝这么好做?想提拔谁,就提拔谁?你告诉叔父,放眼满朝,还有谁人可以担当此任?”

朱文正一愣,猛然意识到,这当真是个问题!

做领导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受制也很多,并不是想用谁就用谁,往往是手里有谁,才能考虑用谁!

比如想要牵制李善长,芝麻绿豆的官肯定做不到,至少也得在中书省里挑吧?

此时的中书省,李善长自己不用说,徐达和常遇春只是挂个名,常年在外打仗。

廖永忠就算不是李善长一伙,也是淮西老乡会的。

汪广洋倒是个人才,可这人只图自保,夹在大家中间,左右不敢得罪,索性做了个点头和尚,遇事只管点头,一心撞自己的钟,摸自己的鱼。

杨宪此时刚进中书省,根基还不牢,也无力抗衡李善长。

就连以刘伯温的名气和才华,也对抗不了李善长,你让朱元璋到哪儿找人去?

朱文正皱眉思索半天,还真是无人可想。

他没注意到的是,就在自己苦苦思索时,朱元璋却两眼紧盯他,目光炯炯有神道:

“叔父有意,调你进中书省,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