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挽春娇

作者:四月三三 | 分类:古言 | 字数:46.4万

第113章 姑母劝诫

书名:挽春娇 作者:四月三三 字数:2385 更新时间:2025-01-24 02:04:29

宋大姑听见大哥归家,撩开帘子站在房门口等他,“大哥,房子修缮的可顺当?既得新屋,又得新婿,我特来给大哥道喜。”

“你消息倒快!莫非是姝儿请你过来张罗待客?”

宋明川嘴角带着笑意,就着绿春端来的水盆洗手。

“哼,你们父女俩一般的蚌壳嘴,哪个肯对我说?”

宋大姑翻个白眼儿,摔了门帘进屋去了。

宋明川捻须而笑,尾随她进屋坐着说话。

“大妹莫恼,提起这桩婚事,也是因祸得福,吃完饭我再与你细说。”

他前不久意外得了秦家一笔银钱,如今又意外得了徐文睿这样的佳婿,心中难免激动,生出一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感触来。

阔气道:“今日赶着把新宅料理妥当,晾干几天就可入住。明日一早,我且去沽几两好酒,大家都吃上几杯。”

说得宋姝与宋大姑都笑了。

宋递过去一件家常小夹袄子与他披着,请宋大姑陪他说话,自己走到厨房催饭。

王娘子慌忙帮着绿春掀锅端碗,将热着的菜一碗一碗端出来放在托盘上,再端进正房。

牛牛蹲在灶台前专管烧火,盯着香喷喷热腾腾的烧卤肉,悄悄吞咽了一大口口水。

绿春看得好笑,抬手轻轻拍了她一巴掌,骂道:“出息,这辈子没吃过肉?我给你留了!”

打得牛牛嘿嘿笑起来,拿着火钳小心的扒拉着炭火,小声说:“没吃过。我娘生了我们姐妹八个,挤得一条炕睡不下,煮一锅清米汤一人两勺就分完了。饿的心慌眼花的时候,我就去翻村里富户家后巷的潲水桶,好不容易找到一块馊掉的炊饼,抢着吃都是香的,嗯... ...其实不香,是又酸又硬。”

绿春看着她,眼神儿都放柔了,“到了这里好好干活,姑娘总不会让你饿肚子。”

今日家里有客,她多做了些肉食,除了红烧卤肉,还煎了鲜鱼块、炸了肉藕盒,给正屋送进去后,还剩下一点,分作几份大家一起吃了。

饭后,宋姝带宋锦宽去东间念书写字,耳朵支棱起来听正屋里宋明川和宋大姑说话。

宋大姑剔着牙问:“大哥,若是明日见了女婿甚合心意,接下来怎样定三书六礼的流程?女婿家底薄厚可有托人打听?大哥莫嫌我说得俗,要想日子过得舒坦,没有银钱哪里能够?”

徐文睿这般亲自上门提亲,总是有些不合乎规矩的。但宋家也不愿意声张,这次会面暂且当他是郑源的同僚私下见一见,若是双方都合了心意,还得要徐家另请了正经媒人提亲、换八字庚帖。

宋明川还没想过细节,立在那搓搓手,愧道:“凡事由大妹做主就是。”

“你倒是会推,自家女儿万事不管。”

宋大姑掰着手指头,将温塘县的聘嫁之风叙述一遍,“温塘县已经如此排场,上京城更甚。纵使你拿了铺面与孩子做嫁妆,到底不好把个地契贴额头上显摆。衣裳首饰、桌椅家具、面盆马桶这般零碎也要备上十几二十抬看着好看,免得叫上京城那些婆家人看轻了去。”

宋明川频频叹气,“倒不是万事不管,我实是不知婚事流程。姝儿和小郎随着我混沌度日,更是不懂,不求大妹又求哪个?”

宋大姑想了想,婚事千头万绪,要忙的事还真不少,先别说上京城那头该如何打听根底,只平山宋家那一头就是个难办的,何时通知他们才好?

兄妹二人嗓音越来越小,宋姝听得费劲,只好先安顿小郎睡下。由着宋明川两人点灯熬蜡,商议至半夜。

待宋大姑回西屋,宋姝已经睡下半日,听见她悉悉索索解衣掀被,遂笑:“姑母辛苦,总是劳您为我家的事费心。”

“可是我吵醒你?你这孩子,倒跟我客气来?”

宋大姑替她掩了掩被窝儿,帐外昏暗的油灯摇曳,隐隐可见宋姝脸庞白净,明眸高鼻,薄被下玲珑的身段,爱怜道:“若是大嫂还在,以她的聪慧玲珑,又何须我操持你的婚事?以她的脾气,也断不能任由他们定了秦家的婚事,闹出这场风波来。以至于——”

——以至于名声败坏,不得不匆忙外嫁。

她小心翼翼的,生怕再刺痛了宋姝的心事。

“你都不知道,当年你跌跌撞撞过来找我时,说你娘去了,简直给我吓坏了。大嫂那么好的人,怎么唯独在这件事上犯糊涂?若是她还在,看着你出嫁该有多好... ...姝儿,你年纪轻,现在定是觉得男人的甜言蜜语才是天下最幸福之事,但万千记得,这世上最怜你爱你的一定是你自己。”

“有句话虽然诛心,姑母还是要说:虽说出嫁后便是人家的人,但决不能为了取悦公婆男人,非得拼着命生什么儿子。”

若是当娘的死了,撇下呱呱幼儿指望哪个疼惜她们?

再者,像宋明川这样亡妻不再续娶的有几个,待后娘进了门,前头的子女日子更是难熬。

宋姝翻过身来,昏灯帐影里眼圈红红,轻轻按住了她的手,“我知道。”

她定会用心待他,同他一起抚养子女、孝顺老人、照管幼弟,努力把日子过好,但不能强求的事绝不强求。

翌日,春日晴光正好,杏林坡千倾的杏林、桃林交错,俱近了花开时节,远远望去层红堆叠,美不胜收。

这杏花含苞待放时,花骨朵艳红,随着花瓣逐渐展开,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变成红白相间,等到凋落时又成雪白一片。

宋明川端了早茶,倚在门扉上向坡下远望,也不知望的是即将盛开的花、还是即将到来的人?

半晌,口中又低低吟了,“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 ...哼,这小子怎还不来?”

宋大姑早早起来穿衣,亲自给宋姝梳头上妆。巧手翻飞,几下挽了个坠马髻,再微微涂粉描眉,点了口脂,用的皆是徐文睿送来的那几匣子东西。

虽说宋姝已经把锦盒拆走,宋大姑只看了瓷瓶就惊叫起来,“这是上京城才有,你哪里寻得的好东西?”

宋姝含糊不语,只捂着嘴吃吃笑,宋大姑便知了:上京城的新鲜物件,除了上京城来的那个人会送,还能有谁?

小女儿家害羞,她便笑着摇了摇头不再追问,又叫绿春和王娘子来学,“你们都学着些,日后少不了与姑娘打个下手。”

宋大姑幼时家里尚且宽裕,姐妹三个有个专管梳头的妇人,平日就唤作梳头娘子的,但凡出门拜客、逛街、喝茶、诗集雅会等都叫梳头娘子过来梳个别致发式。

眼下宋姝三姐妹可怜见的,别说专门的梳头娘子了,丫鬟的手都笨的似个棒槌,拿着发簪手都抖,不知往哪里插进去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