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女后,我的庄园能无限重置
作者:云疏 | 分类:古言 | 字数:4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9章 水源通了
上面挂着的人在族长的示意下,已经先后抡起了凿子,没凿几下,就有水自岩壁里渗透出来,很快就浸湿了干裂的岩石外层。
两人惊喜地回头说道:“族长,真的有水。”
陆成兴闻言也大喜:“好,继续凿。”
这下子,在场的人更兴奋了:“这可真是神迹啊,寻常人哪能找到山壁里的水?”
他们本就已经深信不疑了,这下子真凿出了水,就更是加深了心底的想法。
“而且连水渠都开好了,看这走势,直接就能通到我们村外。”
“开水渠可比砸岩壁难多了,这一道水渠,若要我们来开,没几年功夫哪能行。”
“也多亏了四郎媳妇,若不是她会做梦,我们哪会知道这里有水源。”
“还有欢欢,四郎媳妇可说了,这处水源是战神大人感谢我们照顾欢欢才送的,往后大家可都要对欢欢好一些。”
这话自然没人反驳,纷纷都点头称是。
说话间,上面的人已经砸开了岩壁,很快就有水流源源不断地自岩壁里流了出来,顺着悬崖上的水渠一路往陆家村的方向奔腾而去。
众人欢呼一声:“这也太快了,我本以为就算有水也没那么快砸出来。”
村里来这么多人,主要是来防备野兽,本以为要费上好几天功夫,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刻钟就砸出来了。
“这必定是神仙保佑。”
“四郎媳妇,神仙可有说,旱灾何时过去?”
顾颜没来得及说话,陆成兴就替她回了:“这个我早就问过,只是天灾之事是为天机,不可随意泄露,不然天帝要降罪的。不过……仙人都给了水源,说明这次的灾必然不会轻,短时间内恐怕是不会降雨了。”
“族长说的是,若旱灾真能缓解,仙人也不会耗费仙力帮我们开水渠。”
“如此说来,还是要继续囤粮了?”
陆成兴知道大家忧虑,立刻就安抚道:“大家放心,我们已和张家说好了,接下来的赚的钱都会换成粮食,只是张家那边人手有限,我们族里最好能出人去码头接应过来。”
“码头离我们村不算太远,一日就能来回,只要有粮食,去一趟又有何妨?”
“那就趁旱灾还没有太严重,多囤些粮,不然我们也不好出去了。”
“只是四郎媳妇那里还欠着500贯呢。”
“我这里倒不急着还,等旱灾过去,再还也不迟。”
陆家借了顾颜的银钱之后,张家又来送了两次钱,但因为肉价上涨,卖猪肉的也少了,他们的作坊肥皂产量也跟着下来了。
接下来不会有太多银钱送过来,而且接下来的粮价也会越来越高,顾颜倒是有心提醒族人一次性囤满三年的粮,但不敢说的太明显。
而且这么高的粮价,族人们不一定愿意冒险。
人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都想着明年旱灾会结束。
而知道未来走向的她反而是所有人里最忧心的。
可这时候的族人们却只顾着欢喜了。
“四郎媳妇真是大气,你对我们陆家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往后有事只管吩咐一声,我们绝没有二话……”
一群人一路说着下了山,此时陆家村的村民们早就被山上流淌下来的水源惊动了。
还没等他们进村,就有好几个人迎面走来。
“族长,真的开出水源了?”
“嗯,那水都过来了吧?”
“何止是过来了,水量还不小。”
陆成兴一听,嘴角都咧到耳后根了:“走,带我去看看。”
这时候下山的人也不急着回家了,纷纷跟了上去,一直到村后的高墙后面。
那里也是一个悬崖,此时这里已经变成了一道小型的瀑布,无数水珠砸下来,在阳光照射下,还形成了一道好看的彩虹。
陆成兴先是高兴有了水源,之后又发起了愁:“这水源要引到村里吗?”
“族长,这些水用来灌溉农田肯定不够,但村里屋前屋后都可以种菜,不如先引进村里,省得被人觊觎。”
顾颜本来也是想着引到农田,可以灌溉土豆,但后来一想又觉得不妥,等到旱灾真的严重时,她的土豆可等不到收获,倒不如在村里开垦几块地来种。
省心省力,还不用担心被偷。
“四郎媳妇说的对,这些水引去外面万一被人截流,我们又白费了力气,也辜负了仙人的好意,不如就引进村里,而且仙人把水渠修到这里,想必也是这个意思。”
“行,那就引进村里。”
他们村的屋子建的并不密集,屋前屋后都有空地,平均每户人家前后加起来有一亩左右的空地。
反正外人也进不来,把水引进村里刚好可以种些菜,自给自足。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陆成兴马上就安排族人们把水引进村里。
之后的事顾颜没有再管,她除了在欢欢的活动区域种满了竹子,还在自己的院子里撒了几颗葡萄种子,又开了一小块区域用来种草莓。
当然更多的地方还是要用来种土豆的。
之前分家的时候,在她的提议下,王氏把将大约500斤的土豆都分了,除了四兄弟每家一百斤,剩下的都给了王氏。
其实也就相当于给了顾颜,家里的马车王氏也想分给她,但因为她不会驾马车,就主动给了大房。
赵氏当然很感激,还说等赚了银钱,会把马车的钱还给她。
这一点顾颜没有拒绝。
“小婶婶,祖母叫你回去。”门外芳草的声音由远及近,顾颜起身应道:“哎,这就来。”
顾颜搬家的日子没有正式定下来,只是有空了过来这里种点东西。
这时就跟着芳草一道往外走。
“你祖母找我可有说是什么事?”
她一开口,芳草就竹筒倒豆子一般,把事情全给她说了:“……今岁家里养了两回蚕,共得了蚕丝10斤,祖母又花银钱在村外买了30斤,给全家都做了丝绵衣,还有被子……”
“外面还能买到蚕丝?”
“祖母有个手帕交,他们村子处在河上游的方向,旱情比这里要稍好一些,不过也只是好上一些罢了,听闻他们的庄稼长势也不好,今岁恐怕也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