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年代:奋斗吧!女孩!
作者:胡辣油条 | 分类:现言 | 字数:108.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57章 压垮一个农村汉子
回到小河村,却一派热闹的景象。
这里的春种比周围的村庄都要早很多。
小河村是邻近几个村、几个乡镇、几个县市,离家务工比例最低的的一个村。
因为这里有一条生计:种菜。
从春节前后开始育黄瓜苗,正月里移栽到田里。
黄瓜,是小河村的经济支柱,单这一个品种蔬菜的采摘,可以从三月持续到五月。
黄瓜作为开春第一菜,产量高、价格好,支撑了小河村上百个家庭的生活。
天气升温后黄瓜就不能生长了,拔掉藤苗种粮食,除去口粮,多余的田土种花菜、莴笋、白菜、冬瓜等。
十里八村,小河村的种植技术最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能手。
但同样的,种地、管理和采摘都是体力活,非常辛苦。
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就只能干看着,或者大面积种植口粮,仅仅图个温饱。
这就是为什么李秋红会因为生了两个女儿抬不起头,夫妻俩拼了命的干也只能全村垫底。
因此,这虽然是个生财之道,周围的村庄跟随的却很少,即使有,也只是少数家庭,不成规模。
小河村的日子跟周围村庄比起来只算中等,但胜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当然,随着外面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有有追求有抱负,或者在本地看不到希望的人出门闯荡。
其中年轻人比重最大,郁建国家的二儿子,郁从心的另一位堂兄郁从铮,就是其中一员。
郁从心已经快想不起他长什么样了。
她走在乡间小道上,一路跟村里的人打招呼。
到了小娟家却扑了个空。
问了邻居,原来他们一家都去了市里关晓舟处。
邻居是小娟堂三叔家,堂三婶倚着院门:
“听说小舟的生意忙不过来,他们过去过大年,顺便帮忙串菜那些。
丫头啊,那串串真那么好卖 啊?”
郁从心笑着说:“串串价格便宜,大家都消费的起,过年逛街的人多,肯定要比平时好卖一些。”
堂三婶露出心动的神色,郁从心没久待,折身回家。
唐医生说,伤口痊愈之前用那个药膏最好,她准备下午就给小娟送去。
因为面临黄瓜栽秧季,村民的心都飞到了自家的田地里,郁家的建房工作暂停三天,正好过个大年。
郁建华和李秋红难得在家,为明天的大年做准备。
正月十六下午,郁从容就要返校了,她的整个寒假,加起来不到二十天。
李秋红非常重视这个大年,买了许多菜,其中有不少,打算做完给郁从容拿去学校。
天气还比较冷,可以自己留着吃几天,或者分给别的同学。
郁从心先打了个电话,确定小娟在关晓舟那里,跟家里打了个招呼就出发了。
关晓舟和白荷,以及小娟父母都出摊去了,只有小娟因为伤口没有痊愈在出租屋里待着。
这里没有电视,小娟在听英语磁带。
收到药膏很高兴:“这瓶子好漂亮,哪儿买的呀从心?是不是很贵?”
郁从心帮她脱肩膀的衣服:“不贵,但听说很有效,咱们试试。”
小娟打开瓶盖,一股淡淡的幽香扑面而来。
那是一种混合了草药和多种花香的味道,小娟眼如银月:“还说不贵,光这味道闻着就不便宜。”
小娟的伤口已经结痂,各种凌乱的痕迹看起来触目惊心,郁从心看得难受,用指尖抠了小小一团,在伤口周围轻轻推开。
“痛不痛?”
小娟摇头:“不痛,你可以重一点,轻了有点痒。”
郁从心说:“先少涂一些,看看过不过敏。”
五分钟后,小娟没有不适的感觉,郁从心才将她的伤口整个涂抹了一遍。
抹完药,她拿出一个精美的小盒子:“前天我姐姐生日,我和她一起去了恐龙乐园,这是给你买的礼物,里面可好玩儿了,等你伤好了我请你去玩儿一趟。”
小娟打开盒子,见是一条精美的手链:“好漂亮!”
郁从心拉起袖口,将自己的展示出来:“姐妹款,我也给甘萍买了一条,开学送给她。”
太阳落山时,郁建华家迎来一位客人。
同村下冲的赵三明。
那是个老实憨厚的汉子,古铜色的皮肤和健硕的体格,彰显着他浑身使不完的力气。
他和郁建华年龄相仿,从小一起长大,一直谈得来。
郁建华家的田地,就以每年两百块的价格租给了他家耕种。
每次见面他虽言语不多,却总给人可靠的感觉。
这次郁家打地基和建房,他帮着忙前忙后,但初九那天下午开始就没来了,说是她媳妇儿郑二生病了,带去县城看病了。
郑二娘家在县城边,这几天两人都没回来。
时隔几日,赵三明愁容满面的找来。
郁建华将人迎进屋,泡了杯热茶:“这是咋的了?”
素来顶天立地的汉子红了眼眶:“我们家郑二,年前一直说胃痛,我们以为是肠胃炎,张医生那里拿了点药。
初九那天突然痛得不行,我带去县里做了个检查,医生说……可能是胃癌。
我不相信,马上带她去市里重新检查,市里也说是胃癌。”
郁建华张开嘴发不出声音,正在剪辣椒段的李秋红和郁从容也惊呆了。
郁建华呆了半晌才回神:“我听说,早期还是能治的。”
赵三明抹了把脸:“已经中期了,医生说可以治,但未必治得好,让我先准备五万块钱。”
郁建华看向李秋红,李秋红放下竹筐,颤着声问:“治吗?”
赵三明点头,眼泪砸到地上:“治!她跟我这么多年,受了那么多苦,我砸锅卖铁也要给她治!”
李秋红松了口气。
她真怕赵三明一句没钱,就放弃了。
这在农村太常见了,不是不想治,谁也不想放弃一个活生生的人。
但动辄几万块的巨额医疗费,几个家庭承担得起?
到了此时,两人也大概明白他所谓何来。
郁建华看向李秋红,后者向他点了点头。
郁建华说:“你是不是想……”
赵三明泪流满面:“兄弟,你们家的地我怕是种不下去了。
我育了很多黄瓜苗,本打算把你家地也一块种上,但我媳妇儿手术不能拖,后面还要化疗,不能再干重活。
还有……你们能不能……借我一万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