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院二婚妻
作者:打字机三月 | 分类: | 字数:20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13章 大卖
柳绵绵到的时候,天已经到了傍晚,她把来意跟夏妈妈说了,一口气定下来2500斤海带。
“要两千五百斤!”夏妈妈捏着钱有些不自在,当然也被她这副豪气吓了一跳,这么多他们家也没有,还是要去村里收的,两千五百斤就是一千块钱,这笔钱他们家以前都没见过,她感觉自己的嗓子都在打抖,声音都是飘的。
“我们家大概有八百斤,多的我去村里给你收,小柳你给我个准话,下半年还要吗?”
“你跟他们说一声,质量要保证跟你们家一样,一斤一片,我会过秤的,如果谁家的不合格,下次我就不找他们家收了,尽量晒干一点,这东西我是要运往外省的,下周日我带人来这里收。”
夏妈妈有些遗憾,女儿临走之前跟她讲,让家里这段时间都晒海带,是她觉得怕卖不掉白费了人工,其实现在这样高热的天气,打回来的海鱼也是不太好卖的,家里只有暑假晒干的八百斤,不然就能把两千五百斤吃下了。
其实这一年来,总跑城里也赚了点小钱,家里比以前要宽裕很多了,但小打小闹的搞零售,赚的钱也不过辛苦钱,如果能把海带生意接下来,那——
夏妈妈顿时有了信心:“还有一周,我抓紧点跟村里人说,保证下周你们过来肯定有足够的货,这事儿你交给你尽管放心。”
柳绵绵笑了:“往后肯定还有单子,你们家如果能多晒,就尽量多晒点,这段时间不用干别的,就晒海带,别的我不多说,只要保证质量,以后这海带肯定不愁卖的。”
上头一发文,下头愿意效仿的人就多了,先是领导们会重视,然后城里人会吃,慢慢的农村也会知道有这种东西,至少短时间内,含碘高的食物会得到吹捧,别看七八十年代穷,但跟风能力不比以后差,柳绵绵是见识过普通群众的消费能力的。
夏家也吃不下这么大的订单,于是一面吩咐丈夫这几天出海,一面跑了趟娘家,娘家应该也有些储备。
夏家最困难那几年,孩子们来舅舅家拜年,连个鸡蛋都不会打发他们吃上几口,那会儿夏妈妈不想让哥哥为难,甚至不愿意走动,可等她不走了,嫂子又在村里阴阳怪气的说她这个小姑子很没道理,连过年都不带孩子来往了。
见到是小姑子来,王翠花脸上的笑容就淡了:“哟,阿芬怎么来了。”不会是来打秋风的吧!
夏妈妈不想搭理她:“大哥呢?”
王翠花皮笑肉不笑的:“怎么了,我听说阿琳考了个北京的大学,还以为你家里发达了不愿意搭理我们了呢,我说你就是自找苦头吃,家里那么多孩子,个个都读书哪里养得起的,吃苦的始终是你们自己,阿琳以后是要嫁人的,你辛辛苦苦送她读书,以后还不是便宜了别人?”
夏妈妈不想理她这种话,不过以前因为她穷,大哥没少私底下塞给她东西,要不是惦记着大哥的好,她也不想跑娘家这趟。
家里最困难的那几年,要不是大哥背过来的那袋子番薯,家里都快饿死几个人了。
她知道,那点口粮也是娘家挤出来的,嫂子想给娘家,大哥却给了她。
就凭着这点,她也知道不怪嫂子看她不顺眼。
“大妹回来了。”许大勇从外头回来。
见到大哥,夏妈妈堆起笑来:“大哥,家里有海带吗?”
娘家也是渔民,这个季节捞回来太多海鱼不好卖,大哥也会晒海带,反正海带耐放也比较好储存,这个季节太阳大,几天功夫就能晒好了。
“有是有,你要海带做什么?”这东西可不好卖。
大嫂没好气的看着便宜小姑子一眼,她来还能有什么好事,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不是来借钱的就好,不过小姑子家里也打渔,她要海带做什么,总不会懒到借海带去吃吧,那也太懒了!
“有人要大量收海带,我寻思着你们留在手里,拿去卖也不好卖,四毛钱一斤都收,你卖不卖?”
“都收?”大嫂眼睛都直了。
虽说比市场上零售价格便宜了一毛,但能够都收走,以家里的库存至少能多出上百的收入,能卖掉当然要卖掉了,这玩意儿在滨海就不值钱,她马上堆起笑脸来:“大妹,你坐会儿我给你倒杯水,对方要多少斤啊,咱家里可有五六百斤呢。”
一下子热情的不了。
夏妈妈有些消化不良,但当着大哥的面也不想驳了嫂子的面子。
“五六百斤肯定能吃下的,待会儿看看二哥家里还有没有。”夏妈妈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大概要一千二百斤,但是要晒的干干的,一斤一斤叠在一起,你们可别凑压称,不给处理好啊。”
有些人没那么有道德感,本来该晒成八两的,稍微少晒一天就能做成一斤,一斤两斤的差别不大,但是百斤千斤呢,差距就大了。
这样没处理好的海带,多付出一些钱都是轻的,关键还很不耐放,轻则长霉,重则是会长虫。
很快,第一批海带就从海城运往两地。
夏家那边干得带劲着呢,虽然说海带的利润不高,但产量毕竟大,夏妈妈还专门找了个周日来找柳绵绵,跟她讲:“下回还要有有人买海带,就来找我,最近家里都在弄这玩意儿,下半年的产量肯定不小。”
柳绵绵也想到了,第一批的投入不过是十来斤“样品”,她就接了两千多斤海带的单子。
既然如此,她何不再试试,一个也是问,两个也是问。
现在加碘盐的风吹到全国到处都是,近海省份不说,食物里面不缺碘,但像西北一些省份那是重点缺碘的身份,人带人,趁热打铁的柳绵绵又跟那边好几个政府取得了联系,争取到了寄过去样品的机会。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她跟电话那头沟通起来比之前还要顺畅,这次接到电话的基本上都同意接受她的样品,不到一个月时间,她又寄出去三十几份样品出去。
而安县徐主任那边也打电话过来:“小柳,那个海带你们还有没有,我这里还要大批量的。”
柳绵绵立刻说:“请问您要多少斤?”
“再来两千斤吧,本来我们给城市职工也就一家半斤的份量,一千斤海带不到半个月就卖完了,我们供销社内部都有职工没有吃到过呢,这个海带味道确实不错,这回好几个单位也想订一些,你们这一批的海带质量也很好,以后也要保持这样的质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