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来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显眼 | 分类: | 字数:41.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1章 钢铁龙骨?
朱慈炯亲征缅甸大胜返朝后,先是抽出时间陪伴佳人以解漫漫相思之苦,好好犒劳了自己一番。
巧遇了西尔万.沙逊后,又和殷齐山细细商量和反复推敲,针对西洋人和一赐乐业人,搞出了一些“谋划”并开始实施。
两件事情处理完毕后,朱慈炯并没有急着立即处理政务,而是通过累积的情报、奏报等,先了解半年中的各方变化。
整整花费了三天时间,这才掌握了各方信息和情况:李时茂从北京城传来的秘密情报、姜光军从湖北传来的与鞑子大战的情况、张煌言和陈永华治理地方的状况及宋应星带领的研究进度等......
这一日,朱慈炯也没事先通知,在袁礼兄弟的护卫下直接来到了科学院,了解科学院各项研究工作的进展。
结果他兴冲冲的到了大明皇家科学院后,只见到了毕登翰和毕登辅,以及戴梓小朋友。
一番询问之下,才了解到原来是宋应星带着张继孟、戴苍等人,早早赶去了南京造船厂指导工作了。
原来在朱慈炯率兵出征后,宋应星根据众人特长做了简略的分工,毕登翰和毕登辅及戴梓负责火炮、火铳的改进、仿制。
他自己亲自带着张继孟、戴苍等人,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造船大匠,负责海军战船的研究和制造。
宋应星按照朱慈炯规划的两种船型,在仿制郑家的三桅炮舰时没有任何障碍,同时开工建设了四艘,将在年底完工。
他们在定型二级战列舰时,花了整整两个月反复研讨和修改图纸,方才定下了战舰施工图,原本可以立即开工建设的。
宋应星反复权衡后,下令首批四艘战舰先开工建设三艘,仍然按照传统方法制造:以巨木为战舰龙骨!
至于首批战舰的第四艘战舰,则等他亲自前往马鞍山、芜湖亲自考察了钢铁制造水平后,最终确定以精钢为龙骨来制造。
宋应星定下这个决策后,亲自带领造船大匠们,按照缩小百倍的比例,制造出一艘小型试验船进行各种测试,发现各项性能完全不弱于巨木所造。
于是在今年四月底时正式开始开工建造,不过因为是首次采用新技术造船,宋应星和戴苍、张继孟等人便整日泡在造船厂,随时随地的解决匠人们在战舰建造中遇到的问题。
只有宋应星每隔数日返回一次科学院,指导和解决毕登翰、毕登辅及戴梓在研究制造火炮、火铳上遇到的问题。
朱慈炯听着毕登翰的细细介绍,他的心中不禁一愣,一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用钢铁制造战舰的龙骨?!
他不确定的反复追问毕登翰,都得到了确定的回复后,他的脑海中顿时充满了无边无际的问号。
于是他也顾不得询问火炮火铳的研究进度,便带人匆匆赶往了南京造船厂,他心中有无数的疑问,须找宋应星问个明白。
半个时辰后,纵马扬鞭一路疾驰的朱慈炯,终于来到了位于长江之畔的南京造船厂,它在大明南京龙江宝船厂的原址上重建的。
在此重建原因无他,这一带河汊纵横、且直通长江,具有造船的天然和地形优势。更关键的是,这里建有大型造船作塘(船坞)八条,从北到南平行并列,略微整修后便可投入使用。
朱慈炯一行人匆匆来到船厂区域,在森严的守卫处登记后,这才顺利的进入了庞大的造船厂内。
整个造船厂不复之前的荒凉和破败,再度回复到永乐年间的热火朝天场景,八条巨大的战舰在各自的作塘(船坞)内有序的建造着。
在四周的墙壁上,展示着每艘战舰的施工图纸和建造工艺要求,详细的指导着造船的工人们按图施工,确保战舰的施工质量。
朱慈炯举目四望,发现巨大广阔的造船厂里,各个功能区域已经建造完成,每个区域内工匠们来来往往,身影穿梭不停。
钢铁作坊内铁锤的敲打声节奏分明,木匠作坊里锯子的锯木声尖锐刺耳,再加上工匠们有节奏的号子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朱慈炯经过询问,得知宋应星等人正在最里面的八号作塘指导施工,便继续迈步走向船厂深处寻找。
随着不断色深入,朱慈炯反而不再着急和躁动,不自觉的放慢了脚步,细细打量着每个作塘里造船进度。
在前面的七个作塘中,战舰的主体骨架已经成型,巨大粗壮的木材被精心加工,榫卯相接严丝合缝。
船板已经被依次铺设,工人们齐心协力的喊着号子,运送着沉重的造船构件,把它们送到需要装配的位置上,然后小心细致的装配到位。有些太过巨大沉重的构件,则需要使用绳索和滑轮组成的高架,吱呀吱呀的慢慢的吊装上去。
在每个作塘区域内,都有数名大匠,他们在施工建造的同时,不断仔细对比施工图纸,确保每个细节都符合要求。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会叫停建造,众人讨论对策后再度继续建造进程。
在连接各个作塘的宽大石板路上,则是来往不息的运输工匠们,他们源源不断的从仓库中,把建造所需的材料提前运到作塘处。
阵阵强劲的江风吹过,造船厂内旗帜飘扬,将厂内无边的激情和活力,吹向了四面八方。
朱慈炯重重呼出了一口气,心情也开阔与激昂起来,激情从心底无可遏制的涌起:不久的将来,一艘艘宏伟的战舰将从这里驶出,驶向华夏的领海,驶向无垠的大洋,再度展现出大明朝的强盛与辉煌......
“微臣不知太子殿下亲临,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宋应星终于得知了消息,赶紧带着几人迎了上来,有些紧张不安。
今日皇太子没有事先知会,突然带人前来视察,他担忧是否有纰漏之处令太子有所不满。
他和皇太子的相处时间太少,君臣之间的了解也不多,只在太子出征前才首次见面。
就在他有些不安的时候,朱慈炯已经快步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了宋应星的双手,又细细打量片刻后方才开口:
“孤王万里远征之时,对留守的诸位重臣亦牵挂万分!尤其担忧宋爱卿年事已高,怕你被繁杂事务累坏了身子。”
“不过现在见你精神比之初见,似乎健旺了很多,身体也更加见健壮了些,孤心甚慰啊!”
“无论如何,宋爱卿务必要保重身体,你本身才是大明最重要最珍贵的!做事不要太过辛苦,多指导培育年轻人就好。”
朱慈炯的话语真情流露,他可不愿意失去这个科学巨擘。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封建时代最伟大的绝学巨擘,似乎就是这几年在生活困顿和复国无望的绝望中,早早离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