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传人
作者:一花一世界一介凡人 | 分类: | 字数:5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4章 五色门内门修炼
《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郭璞注曰:“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
《山海经·海内经》中也有相关描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译文:有一种树木,形状高大如牛,牵拉它会有皮脱落下来,树皮的样子像冠帽上的缨带、黄色的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的样子像刺榆,这种树的名字叫做建木。建木,青色的叶子,紫色的茎干,开黑色的花,结黄色的果实,高达一百仞的树干上不生长枝条,而树顶上有九根蜿蜒曲折的枝杈伸向天空,树底下有九条盘旋交错的根节抓住大地;它结的果实像麻子,叶子像芒树叶。当年的太昊伏羲和轩辕黄帝,就是从这里上天下地的。
建木在《山海经》中被描绘为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是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圣树。传说中,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此外,建木的形象也出现在一些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中,如《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古籍对其有所提及,而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也被认为可能与建木有关。
按照《山海经》中建木的描述来构想巨灵山宏伟的外形,我们可以将两者的一些共通元素进行融合与想象。虽然《山海经》中并未直接提及名为巨灵山的地方,但我们可以借鉴建木的描绘来构建一个既符合神话韵味又宏伟壮观的巨灵山形象。
五色门内门的巨灵山,是五色门灵脉中枢,如同建木一般,高耸入云,直插天际。在《山海经》中,建木被描绘为连接天地的重要桥梁,而巨灵山则以其不可企及的高度,彰显出其在五色门乃至整个神话世界中的崇高地位。这种高度不仅象征着力量与威严,更隐含着通往更高境界的可能。
巨灵山山体表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沟壑与岩石,宛如建木的枝干一般,既错综复杂又气势磅礴。这些“枝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为巨灵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壮丽。
巨灵山灵气汇聚最旺盛的地方通常是山脉的核心区域或特定的洞府、泉眼附近。
核心区域:作为五色门的灵脉中枢,巨灵山的核心区域往往聚集着最为浓厚的灵气。这些区域可能位于山顶,是灵气自然循环和汇聚的中心。
特定洞府:在巨灵山中,一些被精心挑选和开辟的洞府往往成为灵气汇聚的宝地。这些洞府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可能经过特殊的布置和加持,以吸引和汇聚更多的灵气。
泉眼附近:如果巨灵山中有泉水或灵泉存在,那么泉眼附近往往也是灵气汇聚的旺盛之地。泉水作为自然灵气的载体之一,其周围往往弥漫着浓郁的灵气氛围。
五色门巨灵山,这座宏伟壮观的山脉,宛如天地间的一座巍峨神坛,绵延几千万里,高耸入云,达一千多公里之巨。它巍峨挺拔,气势磅礴,仿佛是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光精心雕琢而成的杰作。山间云雾缭绕,如梦似幻,灵气四溢,仿佛天地间最纯净的精华都汇聚于此,形成了无数灵脉,其中不乏灵脉之眼,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为整片山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气。
巨灵山的外形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山势起伏跌宕,峰峦叠嶂,峭壁悬崖,奇石嶙峋。山间的植被繁茂,郁郁葱葱,各种奇花异草竞相绽放,散发出阵阵芳香,与山间的灵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这座宏伟的山脉中,洞府分布错落有致,宛如天上的星辰般璀璨。最高的白云深处,是几位太上长老的洞府所在,那里云雾缭绕,仙气飘飘,仿佛是天地间最神秘的存在。正中的五色门议事大殿巍峨耸立,是门派中最重要的决策之地,散发着庄严而神秘的气息。结丹长老的洞府则位于山中部,那里灵气浓郁,环境清幽,是长老们潜心修炼、感悟天道的理想之地。
而最底下则是普通弟子的洞府所在,虽然位置较低,但灵气依然充沛。这些洞府虽然简陋,但却充满了浓厚的修炼氛围。筑基期修士在巨灵山中也可以拥有独立的洞府,这是对他们修炼成果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这些洞府虽然规模不一,但都散发着属于修士的独特气息。
每年到了宗门的重要时刻,整个五色门巨灵山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中。山顶之上,那扇通往灵气之海的闸门缓缓打开,仿佛天地间的界限被一瞬间打破。随着闸门的开启,一条宛如实质的灵气之海自山顶喷涌而下,带着轰鸣之声,如同天河倒挂,壮观至极。
这灵气之海蕴含着天地间最纯净、最浓郁的灵气,它流淌在山间,将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叶子都浸润得生机勃勃。宗门修士们纷纷汇聚于此,他们或站或坐,沉浸在这股磅礴的灵气之中,开始了为期三天的修炼。
在这三天里,修士们仿佛与天地同呼吸,与万物共命运。他们感受着灵气之海中蕴含的无穷力量,体内的修为也在不断地攀升。很多人在这三天的修炼中,成功地突破了修炼的关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武道之路的无限可能。
而这条灵气之海,也成为了五色门巨灵山最独特的标志,吸引着无数内门修炼者前来探寻和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