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传人
作者:一花一世界一介凡人 | 分类: | 字数:53.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2章 南门边的三清宫
张帅继续沿着沅水向洞庭之山方向游历,这三个月,老张头的商队把张帅拉着远离了目标。
张帅沿着沅水走了一个多月,再次踏入了那座熟悉而又神秘的湘竹城,张帅进入南门。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扑面而来。然而,这一次他并没有急于深入城中繁华喧嚣之地,而是径直朝着南门边三清宫走去。在路上张帅就打听到湘竹城南三清宫久负盛名,在洞庭湖地区修行界中有很高地位。
在烟雨朦胧、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一座古朴而神秘的道观——三清宫,静静地伫立于碧水之畔,四周被郁郁葱葱的绿树紧紧环抱,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方净土镶嵌的一枚翠绿宝石。
随着张帅脚步的逐渐深入,周遭的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清幽与宁静。不多时,一座古朴而庄严的道观悄然映入眼帘,其上赫然镌刻着“三清宫”三个大字,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玄妙与深邃。
这座道观虽然孤零零地坐落在南门边偏僻的地方,远离了尘世的繁华与喧嚣,但却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扑面而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仿佛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张帅轻车熟路地穿过道观的门户,步入了三清宫殿内。殿内光线柔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气息,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然而,与这份宁静相对应的是,殿内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寥寥几名道士在忙碌着各自的事务。
三清大殿内,光线柔和而神秘,仿佛每一缕光线都蕴含着古老的力量与智慧。大殿的正中央,三座高大的神像巍然屹立,它们分别是道教中的至高无上的三清祖师: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元始天尊,全称“玉清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位居最尊。他头戴玉冠,身披金袍,面容慈祥而威严,手中轻轻捧着一只圆珠,象征着宇宙的本源与万物的起始。《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为“主持天界之祖”,相传元始天尊与道同体,是宇宙的最高神,在天地开辟之际,向诸神现身说法演说经文,再辗转下传凡人。在唐代初期,元始天尊成为道教公认的最高神。
上清灵宝天尊,全称“上清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位居第二。他身着青袍,手持一柄玉如意,面带微笑,显得和蔼可亲。灵宝天尊是道的化身,专门讲述道教经书,被道教上清派尊为尊神。在道观中的三清殿,他的塑像通常位于元始天尊的左侧,代表着宇宙形成的第二大世纪,即混沌初开、清浊分明、阴阳初分的“太极”之境。
太清道德天尊,全称“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位居第三。他白发苍苍,面容慈祥,手持一柄芭蕉扇,轻轻摇动。道德天尊乃道教主神,传说中的道教教主及最高尊神,为“三清”之第三位(取自老子《道德经》中“不敢为天下先”之意),相传他化身为周朝的思想家老子。在三清大殿中,他的塑像通常位于元始天尊的右侧,代表着宇宙形成的第三大世纪,即万物化生的“鸿蒙”之境。
三座神像周围,香烟缭绕,信徒们虔诚地跪拜、祈福,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每当道长们在此诵读经文、举行法事时,整个大殿仿佛都沉浸在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力量之中,让人心生敬畏,感受到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他们或手持经卷,低声诵读;或挥毫泼墨,书写符咒;或闭目凝神,打坐修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平和与淡然,仿佛外界的纷扰与他们无关,他们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修行与领悟。
张帅在殿内缓缓穿行,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古朴典雅的陈设与装饰。他感受着这份宁静与超凡脱俗,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与敬畏。
张帅作为一名苦修之士,向来对物质享受并无太多追求,他更偏爱这种质朴、简约的环境。于是,他走向白云观主所在之处,恭敬地向其打了个招呼后,便寻得一间简陋但整洁的房间住了下来。
张帅深知自己此次前来只是稍作歇息,待休整几天后,他便会继续踏上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每日除了必要的饮食和睡眠外,其余时间都用于打坐冥想,以期能在心灵深处获得更多的感悟与启示。
清晨,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三清宫的琉璃瓦顶,整个道观便开始在晨光的沐浴下渐渐苏醒。细雨如丝,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这片古老的土地,给道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增添了几分朦胧与神秘。雾气升腾,如同仙境一般,缭绕在道观的四周,使得每一座建筑、每一棵古树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灵气萦绕,美不胜收。
在这如梦如幻的景致中,那位面容慈祥的扫地道士依旧坚守着他的岗位。他的身影在雾气中时隐时现,如同一幅动人的水墨画,为这宁静的早晨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雅致。
三清宫内,三清大殿巍峨耸立,气势恢宏。大殿的屋檐下,挂着串串铜铃,微风拂过,铜铃轻响,宛如天籁之音,悠扬而深远。大殿四周,围墙斑驳,雨水与岁月的痕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壁画,诉说着道观的历史与沧桑。
大殿两侧的客房,虽简陋却整洁,石砖铺就的地面光滑如镜,青苔在石缝间顽强生长,绿意盎然,为这古朴的道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绿树掩映下,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清脆悦耳,与道观内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得这里是一片远离尘嚣的净土。
三清宫前的广场,虽不大,却足以容纳数十人同时活动。广场上,一块青石铺就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得干净明亮,宛如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与绿树成荫。每当早课时分,道士们便会在这里盘腿而坐,聆听道长们讲授经文道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广场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与道士们专注的神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而在早课之前,张帅经常遇到这位身形佝偻的扫地的道士。他身穿灰色的道袍,手持一把竹扫帚,默默地清扫着广场和道观周围的落叶与尘埃。细雨打湿了他的道袍,但他依然神情专注,动作轻柔而有力,仿佛每一次挥动扫帚,都是在为这片土地祈福。
在那三清大殿的幽深廊道间,面容慈祥的扫地道士,他年岁已高,但精神矍铄,仿佛岁月并未在他的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他的面容如同冬日暖阳下的老松树皮,布满了深深的纹路,却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平和与淡然。那双眼睛,虽然略显浑浊,但每当他凝视远方或与人对视时,总能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智慧。
道士身材中等,不高也不矮,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道袍,腰间系着一根麻绳,脚踏一双布鞋,显得朴素而整洁。他的动作不急不缓,每一次挥动扫帚,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将大殿内外的尘埃一一拂去,让这片神圣之地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新与宁静。
每当张帅,这位初来乍到的访客,从道士身边经过时,总会被这份宁静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张帅是一个对道教文化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他尊重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更尊重这位默默奉献的道士。于是,每当相遇,张帅都会停下脚步,微微点头,以一种既礼貌又诚恳的方式向道士致意。
而道士呢,他并不言语,只是以一种几乎难以察觉的幅度,轻轻扬起嘴角,给予张帅一个温暖而又神秘的微笑。这个微笑,虽然没有声音,却仿佛包含了千言万语,它是对张帅尊重的回应,也是对这个年轻灵魂的一份鼓励与接纳。在这个瞬间,张帅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力量,那是来自道士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是对道教精神的最好诠释。
就这样,无需多言,张帅与扫地道士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默契与联系。每当张帅再次踏入三清大殿,看到那道熟悉的身影,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这份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也是对道教文化那份深沉而内敛的智慧的敬畏。
在道观的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松树、柏树、柳树等各色树木交相辉映,为道观增添了几分幽静与雅致。细雨轻拂,树叶沙沙作响,宛如大自然的乐章,与道观内的钟声、诵经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参与早课,感受着道观的氛围,体验着身心的净化与提升。而那位扫地的道士,以及这烟雨蒙蒙、绿树环绕的江南景色,都成为了他心中最珍贵的记忆,让他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