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荒年,奶奶要翻天
作者:七月糯米饭 | 分类:古言 | 字数:188.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04章 自己作死的节奏
钱惟浚盯着师父看了半天,见他这神色不似伪装,难道是自己想多了?他只好耸耸肩:“没什么,拍卖就要尾声了,我去帮老师点钱去。”
不点不知道,这样一点钱惟浚简直心肝儿颤。
妈呀,来到宋国亏他吹了半个月牛皮,原来都是夜郎自大,丢脸丢大发了。
他觉得自己国家物产丰富,产品新颖,这多亏了林老师的创作力,也就是近年的事。
这样的变革是局部的,区域性的,走出睦州,或者说走出大塘村,他吴越并没有比大宋高明多少。
他一直在赵文化跟前刷优越感,可对方呢,看似在仰望他,实则一直在向下兼容他这个二笔。
要知道吴越一年下来的税收不过三四百万贯,这还是在林老师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再看宋国,十几个土包子一般的大老粗,一场拍卖会下来,足足贡献了三千多万贯。
别说他,就连赵文化都合不拢嘴:“什么,那帮天杀的老货这么有钱?”
畜生呐,盘剥的都是百姓的血汗钱,一个个富得流油,可每当朝廷艰难时,一个比一个会哭穷。
这个说家里人口多开销大,那个推脱年成差,地里收成欠佳。
见到心头好,花起钱来的时候,家里突然不用开销了,地里年成也好了。赵文化不知道是惊的还是气的,一双手抖个不停。
瞧他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钱惟浚忍不住又鄙视上了。
“你不会吧,不就三千多万银子,你不会连这个数都没见过吧,也值得你抖成这样?”
这棒槌懂个球球,赵文化更气了,话都说不出来。
一旁张罗的林桑大概知道他们又惊又怒的心思,其实他们都误会了,勋贵们一晚上人均消耗几百万两,肉一定是痛的。
可谁叫拍卖会之前就把话放出去了呢,加上被睦州商会的几个老狐狸一刺激,彼此间的攀比风一起,哪里还刹得住车?
她深谙这种心理,对于到手的宝物他们虽肉疼,但还是满意的。
尤其是费尽心神,声嘶力竭杀出的重围,眼下一个个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呢。
老石那家伙握着古玉擦了又擦,嘴边挂着哈喇子。老王抢到一只镶嵌着七宝的黄金夜壶,顿时觉得自己逼格已经升级到了天花板上。
几个大老粗一边感谢官家为他们做主,一边还不忘了预约下一场。
“这次还要多谢官家,拍卖会太过瘾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好物,官家可要想着我们几个老哥哥呀。”
老石这样一带头,同样的要求此起彼伏。天知道这帮家伙日子已经无趣到什么程度,压根是用银钱买快活。
看着狂欢的勋贵集团,林桑眼神像湖水一样幽深。
得想办法趁早釜底抽薪,否则这帮食髓知味的老家伙们只会加紧盘剥百姓的步伐,以期购得更多刺激。
太祖眼神一沉,强忍着心中滔天怒火。就拿那只黄金夜壶来说,他一见到就勃然大怒,本来打算敲碎的,还是赵文化拼死保下。
“哥,哥,哥,别介。这夜壶不想造也造了,与其敲碎白白糟蹋,不如发挥余热,用它来割一波酒菜。”
太祖这才勉强维持住。
林桑觉得这定力也是没谁了,他老人家内心已经怒浪滔天,但面容照样祥和,眼神也莹润得很,满殿大概只有林桑感应到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寒意。
这帮家伙家伙的消费力实在也是出乎她的意料,一个得意忘形,竟然不知道在官家跟前藏拙,这是自己作死的节奏。
太祖不动声色,笑得越发可亲:“好好,哥哥们有要求,那还有什么说的?今天都吃好喝好啊,不喝醉谁都不准回去。”
他命令内监倒酒,自己借口更衣躲到了后边。
看到几间屋子都堆不下的银钱,太祖爷脸色更冷。
“我宋国一千多万户人口,耕地六万万亩,国库一年的入账也没比这些强多少。”
一想到这些人的富贵荣华都是他亲手给的,太祖看起来是又伤心又后悔。
屋里银锭都点清了,林桑看他们一只只码进箱子中。她没法抹煞曾经发生过的事,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们都积极些,往好处想,起码这样一场小成本的拍卖会,就抵得国家一年的税收,这是好事。”
是啊,有钱好办事,不管发展基建还是强兵练武,来年都能安排起来。
心急的太祖简直等不及来年,他恨不得现在就将这一屋的民脂民膏都还之于民。
“我们接下来是借助祥瑞大赦天下呢,还是直接朝廷向百姓派发补助金?”赵文化也巴不得立即化身散财童子。
林桑摇头:“这两个法子都不好,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会引起勋贵的警惕,下次想再从他们手里要钱就不容易了。”
而且僧多粥少,别看这里堆满几屋子,可是均分到百姓手中其实没多少。如今都是大户人家,一户起码几十口人丁,每户三十两银子,能花多久?
“而且这还助长了百姓不劳而获的心思。”
除非实在困难的家庭,否则她从不主张直接送银钱。
对方看起来有更好的主意,这下就连太祖都要不耻下问:“难道还有比降赋税更好的方法?”
“当然有,这个办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利国利民。”林桑不卖关子,“这方法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这个名词很新鲜,太祖表示闻所未闻,但他通透又机变,略想了想,竟然很快领略到其中意思。
林桑谈了她的计划:“以工代赈,并不是出现灾荒才开始赈灾的,到那时其实损失已经产生,我们完全可以居安思危,提前做准备。”
她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总结起来两句话:“大力发展农业,同时兴建工厂,发展手工制造业。”
说起来多亏太祖年前的邀请,她的孩子和学生们如今云集在汴京,人手都是现成的。
她要做的,无非是再复制一遍大塘村雄起的模式。
当时受各种因素制约,只能一项一项发展。如今有专家有技术,也不缺钱,人力更是富足,完全可以齐头并进。
她还没说完,太祖澎湃了,一下站了起来。
“我们都有哪些事可以做,请夫人给我讲讲。”这是太祖第一次这样称呼她,看来是打算采用谏言了。
“最现成的就是纺织厂,我聘请的几位姑娘养伤期间就学了不少技术,加上我几个孩子都来了,我们先造机器,后纺织,这就解决了几百号百姓的就业问题。”
百姓最朴素的需求,无非是有饭吃,有衣服穿。纺织业一旦兴起,穿衣问题解决了,剩下就是最根本的农业。
“这次孩子们上京,还带来各种粮食作物的种子,有高亩产的,也有能种在山地沙地上的,我有个侄儿种地特别专业,让他带人去京郊的农家发种子,教百姓怎么样科学种地。”
太祖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可种地二字总是懂的。他抬头看看窗外,虽说没飘雪花,但毕竟这是大冬天。
“现在冬闲时间也能种地了?”他一脸惊诧。
这个答案赵文化知道,他虽然没见过,但是不知道听钱惟浚嘚瑟过几次。
“我听说他们吴越有玻璃做的暖气棚,还有沼气暖房,不管什么季节,爱种什么种什么。”
林桑纠正:“不对,现在有了银胶菊,我们改用透明薄膜了,工期更短,投资也更低。”
这一趟周书易没来,但周灵周宣姐弟到了。
他们家现在除了玻璃窑,还跟林桑合开了一家降解塑料厂,新产品一上市马上就能投入宋国广阔市场。
“好东西呀——”赵文化叫绝。
钱惟浚听得心花怒放,老师这是打算全面开花啊,在天子眼皮子底下大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