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李氏大魏
作者:寂灭魔法师 | 分类:历史 | 字数:8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0章 联盟初想
随着南阳和淮南的停战,天下再次进入了短暂的安定中,只是大规模战争停了下来,但是随着李烨送到王鲨军团的军令。
甘宁、蒋钦和周泰,各自统帅三千兵马,开始收复南阳各县,顺带处置南阳流寇,李孝恭则是坐镇宛城,推行在南阳的改革,划出田地,整合百姓和流民,编撰民册,进行新的土地分配。
江东方面
孙坚负伤退回建业,再加上长子被害,可谓是朝野动荡。
针对孙策被刺杀事件,孙坚特别将周瑜调了回来,并派出黄盖接替周瑜在鄱阳湖的军权,下令让周瑜担任廷尉,彻查孙策被刺一事。
周瑜乃是孙策的至交好友,两人也是相互欣赏,孙策被刺杀,周瑜自然不会善了,同时也是对江东本土士族的一次清理。
深夜
孙坚密诏孙权入宫议事。
王宫内,孙权恭敬的拜道:“儿臣,拜见父王。”
“权儿,过来。”
孙坚将孙权叫来身前摸着他的头,问道:“你自幼聪慧,近日你大哥被刺杀,你可有什么感想?”
孙权想了想,回答道:“吴国占据江东,虽然以淮泗派系为基,但是终究是客,对于江东世家,不能完全剪除,要善于他们。”
“权儿看的明白啊,论征战天下,你不如我和你大哥,但是治国理政、制衡各派、定国安邦,我们不如你。
魏梁乃是天下强国,李烨和曹操更是数百年难遇的枭雄,我孙家想和他们对抗,就必须改革,而在江东士族势大,而相对的孙家家底和声望都不够,经不起李烨和曹操那样大刀阔斧。
如今,改革初见成效,接下来得放缓一点,我让周瑜去察伯符的案子,就是给了淮泗派一个台阶下。
江东士族,也必然与刺客有勾结,但我们八成找不到主谋的证据,待周瑜株连一阵,叫停他。
届时,孤会立你为太子,去拉拢顾陆朱张,让他们为你所用,相互制衡,才能让我孙家在江东立于不败之地。”
“孩儿明白。”
孙权并未因为被立为太子而激动,因为眼下吴国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了,江东世家已经露出獠牙,而且这些人有可能与他国有勾结,所以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代表吴国孙氏稳住他们。
孙坚是力挺改革的人,如果他出面,江东的数年改革成果会付诸东流,而且改革派的官员下场也不会好到哪去。
但出面的必须是王室之人,蔡显得有诚意,而孙坚也不可能去扩大宗亲的影响力,只能借太子位,将自己的儿子推出来。
四公子孙匡年纪尚幼,不做考虑。
三公子孙翊性格与孙策相似,但各方面能力都比孙策差了一些。
此时,孙权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孙坚也用不着纠结了。
“你先退下吧,孤要休息了。”
“诺,父王好好休养,保重身体。”
孙权退出王宫,只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孙氏一族的生死存亡,已经压在了他身上,一旦没有处理好淮泗派系和江东派系的矛盾,孙氏一族恐有灭顶之灾!
在孙权走后,孙坚也累得靠在椅子上,中年丧子再加上战伤,让这位江东猛虎,也略显疲惫。
梁国国都·雎阳
曹操回来后,举行了一次朝会,来商议眼下的局势。
百官入朝,稽首行礼。
“臣等拜见大王。”
“众爱卿免礼。”
“谢大王。”
侍中杜袭立即站出来,举着笏板,说道:
“启奏大王,自南征袁术以来,东有刘备犯境,西有李烨进攻颍川,目下随着大王会师,刘备已退,然魏将徐晃,占据颍川重镇阳翟,威胁许昌乃至雎阳,不可不防,还请大王,发兵围剿。”
杜袭话音刚落,不少颍川派系的官员都站出来表示复议。
荀彧见一众颍川官员这么跳脱,暗自摇头,只能站出来,拱手说道:
“大王,目前对于我大梁来说,有两大呈待处理的大患,一者是东边的刘备,另一个是北面的魏王李烨。
自淮南战役后,琅琊臧霸和广陵陈珪皆选择归顺大梁。
刘备,不过是瓮中之鳖,大王抽空便可解决,但此时不是时机。”
“那何时才是时机?”曹操问道。
荀彧做出了新的分析,以及新的战略部署建议。
“李烨占据南阳,是其图谋天下的重要一步棋,但此举却会给刘表和刘焉带来威胁,樊城和襄阳之间,不过汉水之隔,近在咫尺,魏军攻城略地,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诸侯,悬在头领的利刃,刘表岂能不惧?
南阳向西,可攻入汉中,而汉中又是益州的门户,刘焉岂能不忌惮?
一旦诸国被灭,东吴又岂能独善其身?”
“文若,你是要孤联合天下诸侯,共伐李烨?”
曹操自然是明白荀彧的意思,而他自己也是这么打算的。
“没错,集结梁、荆、蜀、吴、东海,五国之力,国力已在魏之上,还可以引导马腾、韩遂、李傕、郭泛这些西凉残部,骚扰魏国的关中地区,如此大军重创魏国,可为什么赢得发展的时间,届时可再选择北上、南下、征徐州。”
荀彧并没有算上士燮,因为他根本没有乱世争雄的想法,只想守着地过好自己的生活,基本没有野心,这样的人,找了也是碰一鼻子灰。
程昱也认可荀彧的说法:
“大王,目前局势严峻,联盟诸国,已经势在必行,击败并重创魏国,才能给诸侯喘息的机会,但卧榻之敌,也需防备,伐魏无论胜负,都要灭刘备。”
程昱的灭刘之心确实坚决,这几次梁国出征,刘备总是在东边搞事情,彭城那边必须驻守相当数量的兵马不能动,非常麻烦。
“联盟诸侯,先找谁?”
曹操问了关键的问题,外交的先后也有讲究,如果第一家就失败了,岂非自损锐气。
“吴国,”荀彧说道:“江东孙坚,素来不甘人下,也有足够的见识,先找他再一同派使者,说服其他三国。”
“好吧,毛玠。”
“臣在。”
“由你持节出使吴国,商谈联盟之事。”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