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兴补天录之丁令威
作者:朱四公 | 分类:历史 | 字数:36.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章
只说这杨喜上路后,这少年不识道路,又年少脸薄,不敢问人,一路漫行,三日后,走到咸阳东郊长安镇边上的灞桥,干粮已将近吃尽,万不得已,壮壮胆子,找了个忠厚长者,细细打听,才知道自己竟是南辕北辙。
原来,这函谷关与他的家乡华阴本就是相邻,函谷关正在华阴之东,原本从家乡直接往东而行,就可以出关,倒不用西行咸阳,来见识这一遭。
杨喜闻言,如同冷水浇头,顿时心灰意懒,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沿着灞水来来去去漫行了两日,干粮袋早已吃了个底朝上。
那一日,他正在灞水边上躺着,饿着肚皮晒太阳,希望在动物体内实现光合作用,打算用奇迹来解决饥饿这个难题。
正巧遇到了一支队伍经过,这支队伍的统帅名叫灌婴,是刘邦帐下数一数二的猛将。
此时的刘邦,刚刚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已率众从汉中杀回关中,整军齐武,摩拳擦掌,与项羽一争天下。
而杨喜当时已经饿了几天肚子了,连路都走不动了。那股万里觅封侯的雄心,也被饥饿磨得所剩无几,心想投谁的军不是投,替谁杀人不是杀。
就这样,阴差阳错,就投了汉王刘邦的部队,归在灌婴帐下。
不多久,刘项二人在荥阳对峙,刘邦见项羽的骑兵威力甚大,不免眼馋,于是就以灌婴的部队为班底,组建了一支骑兵,依旧由灌婴统帅。
杨喜也随之骑上了马,每日拎着马刀,到处砍杀,煞是拼命。
只是他算是秦人,又是自投入伍,无根无底,人又有些懦弱,在汉军中不免受人欺负。虽属汉军里最精锐的骑兵,但从一开始,他骑的就只得是劣马。
打顺风仗时固然冲不上去,立不了什么功劳,偶尔只能捡一些别人不要的战利品,但一旦吃了败仗,他又是逃得最慢的。
很多次都险象环生,侥幸逃得性命,捡来的那点战利品,往往都在逃跑路上被颠丢掉。
日日刀口舔血,每每死里逃生,如此骑战两年,杨喜竟是寸功未立,到最后连那匹劣马都亏折了进去,成了一个无马可骑的在地骑兵。
杨喜万不得已,求爷爷告奶奶,说了一箩筐“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之类的话,终于从一个名叫杨武的袍泽手中,借到了一匹他的备乘马,但两人约定,借马期间,杨喜所有战功和战利品,都需得与杨武五五分成。
虽然杨喜在汉军混的很惨,但此时的天下形势,却已经是汉王刘邦占据了上风。
就在杨喜投军后三年的那个冬天,刘邦集合五路大军,在垓下围定了项羽。当天晚上,杨喜正在睡觉,突然听得帐外很多人用楚地口音唱歌,此起彼伏。
只听得汉军军营唱罢,楚军军营复又响起,有时候两边又很有默契的来段二重唱。
这楚歌,是楚辞的文化根源,脱胎自楚地的巫歌,原就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尤其是众人合唱起来,呜呜呀呀,兮兮啦啦,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绕耳三日,不绝如缕。
在项羽所部的楚人耳里听来,动情最是乡音,黑暗中,不禁人人自思:自己离家千里,征战数年,何苦来哉?
但杨喜是个秦人,哪里听得懂这些,只是觉得好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