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娱乐:与杨蜜胡戈组建公司

作者:狼烟本狼 | 分类:都市 | 字数:54.1万

第213章 两千年后的柑橘

书名:娱乐:与杨蜜胡戈组建公司 作者:狼烟本狼 字数:2195 更新时间:2024-12-25 15:07:01

“你是何人?”

屈原看着穿着奇装异服的李信,惊奇的询问道。

“晚辈李信,来自于两千多年后的读书人,特来拜访先生。”李信沉稳的回答道。

听到这话,不要说屈原了,就是年轻一些的宋玉听到这话也难以接受。

不要说古人了,就是现代人听到有人说来自于两千多年后,也会被认为是疯子。

“对了,还给您带来了您家乡产的柑橘!”

为了增加说服力,李信将他买的柑橘礼盒拿到了屈原面前。

这可是两千多年后的东西,特别是那包装,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两千多年后?我家乡产的柑橘?”屈原已经被李信的话给震惊住,同时还有些不理解。

这短短的几句话,冲击真的是太大。

“两千多年后,您的家乡叫做‘子归’。”

李信继续解释起来,毕竟他已经习惯了,之前都是这样过来的。

“子归?”

听到这名字,屈原都不知道,自己家乡怎么就叫做‘子归’?

为了增加说服力,李信提起那个礼盒,指着上面的图片说道:“这就是‘子归’风貌。”

看到如此写实的画面,屈原和宋玉简直是要惊掉下巴。

“这是谁画的?”屈原忍不住询问道。

“这不是画的,这是原貌,分毫不差,我们是用摄影和印刷的技术,把它印在了盒子上面。”

李信指着那盒子封面解释起来。

“如此神奇啊!”

“抢夺天工!”

屈原在那赞叹着,宋玉也是忍不住点头。

这画真的是太像了,这在他们时代不要说能画出来,就是听都没有听说过。

特别是这个礼盒,也不是现在的产物,如何能够做出来。

屈原是有些相信了,相信李信是来自两千年后的人。

毕竟他手上的柑橘盒子做不了假,是他无法想象的东西。

“看来你真的来自于后世,我两千多年后的故乡风景甚美!”屈原忍不住赞叹道。

“两千多年后,‘子归’是华夏的诗歌之乡,而且还是华夏的脐橙之乡,可能就是因为您当年写的《橘颂》。给当地文化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请坐!”听到李信的话,屈原自然是非常的高兴。

也是真正的相信的李信,这不邀请李信坐下,也好询问一下后世情况。

在古代对于礼仪还是很看重的,特别是李信是带着礼物上门,总不能直接就让人走吧。

对于屈原,李信自然是很尊重,等屈原落座之后,他才坐下。

说是落座,其实不是坐而是跪坐。

宋玉自然也是跟着坐下,坐定之后,屈原就忍不住发问起来。

因为李信来自于两千多年后,而且还听过他的诗歌,这证明他的诗歌流传了几千年,如何不高兴。

这对于任何一位着书人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而且也想要知道更多,关于自己关于书的情况。

“我听到你说的《橘颂》,这你读过吗?”

听到屈原的问话,李信觉得还是用他《橘颂》中的句子来回应比较好,就直接念了一段。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听到李信的话,屈原和宋玉自然是明白了,果然是看过《橘颂》。

这不三人就接着念出了后面几句。

为了让屈原更加相信自己,李信直接当着作者的面解释其诗词来。

皇天后土孕育了这美好的橘树,这些橘树生来就适应南方的土地,并受天命不离故土,永世扎根在楚国的土地。

“先生虽然写的是橘树,但其实是告诉世人要热爱故土。”

听到李信的解说,屈原还是非常认可。

李信接着就让两人尝尝两千多年后的柑橘,是否和他们现在吃的味道一样。

屈原和宋玉也就吃了起来,他们自然也好奇后世橘子的味道。

尝过发现,比以前他们吃的柑橘要甜。

“家乡的柑橘甜!”屈原赞叹道。

很多人都是如此,说道是家乡出名的东西,总是感觉是最好的。

“真的是要谢谢你啊,李君!”

听到屈原这样说,李信自然是要谦虚几句,更何况屈原也值得大家尊重。

“我们更应该谢谢先生您,要不是先生,我们后世哪能读到如此文采绚烂的《楚辞》。”李信由衷的赞叹道。

“楚辞?”

听到李信说的,屈原满脑袋的疑惑。

《楚辞》是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没有写过《楚辞》。

听到屈原的话,李信自然是知道原因是什么,也就解释起来。

“楚辞就是由您开创的诗歌体裁,您的《离骚》、《天问》、《九歌》,这都是《楚辞》当中的经典作品!”

“好!”听到李信这一解释,屈原算是明白了。

也知道了自己的诗歌流传到了后世,如何不高兴,如何不激动。

李信继续解说起来,《楚辞》是由屈原以及屈原弟子的诗作为核心。

然后李信还提到了宋玉,那首《九辩》在《楚辞》当中也是非常的有名。

宋玉听到李信的夸奖,自然也是很高兴,也谦虚的表示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见到李君真的是有缘啊!你来寻我,所为何事?”屈原询问道。

听到屈原如此询问,李信自然也是正色起来。

“晚辈特来拜访先生,是想请教先生是如何写出如此绚烂的诗篇!您可以先给我们讲讲《橘颂》吗?”

本来李信应该说‘我’,毕竟是李信在请教,但现场还有屏幕前可是有不少人,也就用了‘我们’。

听到李信的问题,屈原也没有推辞,毕竟《橘颂》这诗篇确实是他心血所在。

自己的诗篇可以流传后世,自然是值得高兴的,既然别人求教,屈原自然是要说说,也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文章。

“《橘颂》是从我生命中萌发出的一篇诗歌,对楚国的热爱伴随着我的成长……”

随着屈原的讲述,两人慢慢的看向了另一边的舞台。

那边的舞台自然是用帷幕挡着,现在那帷幕也是慢慢的升了起来,灯光自然也是亮了起来。

大家的目光自然也是跟着看向了那边舞台。

而屈原和李信所在的舞台灯光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