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风云路
作者:沐子新生 | 分类:其他 | 字数:41.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5章 走访水乡(中)
谷宇返回车上,简单向刘继明汇报了一下,建议在此停留,刘继明欣然同意。
唐玉龙上岸后,和陆建兵握着手说,“去家里坐坐吧?”
陆建兵则说,“去村部吧,车上还有几个人。”
唐玉龙没有多想,他知道陆建兵在安全系统,与地方政府完全无关,笑道,“行,去喝杯茶,好久没见了。”
陆家兵想转回来开车,已经站在车边的谷宇说道,“建兵,你陪你同学前面领路,我开车跟着。”
村部并不远,就在二百米开外的一排二层小楼中,不一会就到了。
谷宇停好车,刘继明和邹宇光分别下车,唐玉龙惊了一下,急忙上前恭敬的叫了一声,“刘市长好,我是水南村村支书唐玉龙。”
刘继明笑呵呵的伸出手,唐玉龙赶紧伸出双手和刘继明握了一下。
谷宇心想,想瞒也瞒不住了。
寒暄过后,唐玉龙把刘继明几个人请进了村部,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摆着一大两小的沙发,一张玻璃茶几和两把实木椅子,虽然已显陈旧,倒也干干净净。
唐玉龙亲自沏茶倒水,一通忙碌后,胆战心惊的在刘继明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谷宇看着有些紧张的唐玉龙,微笑的说,“唐书记,这次刘市长来纯粹是随便走走看看,以便了解些真实情况,建兵是你同学又是好朋友,所以不用拘谨,有什么说什么,这里说这里了。”
唐玉龙毕恭毕敬的点头道,“好的好的。”
陆建兵补充说,“玉龙,刘市长他们都是好领导,这次来轻车简从,你也看到了,让我开车,坐的普通车,就是不想太官样化,随便点。”
唐玉龙微微一笑,“明白。”心里想起前几天乡里有通知,市长可能会暗访,果真是来了。
他在河阳新闻里看到过几次刘继明,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他信任陆建兵,情绪慢慢的缓和了下来。看着刘继明,“刘市长,那您想了解点什么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刘继明笑呵呵的问道,“你们大冷天的在水里捞玻璃?”
唐玉龙苦笑一下说,“平时村里没什么年轻劳动力,这不快春节了,回来几个人,想着河里的玻璃就是个隐患,大家一起清理一下。”
刘继明追问道,“河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碎玻璃的?”
唐玉龙介绍说,“刚才你们过桥后也看到了那栋房子,原来是个玻璃厂,产生的碎玻璃就这么倒在河里了。”
谷宇插话问道,“玻璃厂现在还正常经营吗?”
唐玉龙摇摇头,“去年年初就关了,工艺落后,产品次卖不出去。”
刘继明蹙眉问道,“怎么想起会在这里开玻璃厂的?”
唐玉龙无奈的说,“玻璃厂是三年前一个外出打工的青年回村创办的,开始老支书也是不同意,理由是厂的位置不合适,专门给他找了一块高地,但那个小伙不同意,说没那么多钱建厂房,小伙的父亲也是村部委员,老支书经不住这父子俩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同意了。”
“老支书当时跟我说这厂会出问题,一是靠近河边,碎玻璃难免会被冲入河道,散落在路上也危险,这条路可是村民出入的主干道。二是所谓的厂房就是小伙家自家的房子,那房子本来是给他哥哥的,后来他哥哥上大学走了,他就把这房子直接作为厂房了,可这电路是民用的,不是工业用的,承载不了长时间的电路消耗,这不,去年春节刚过,一天夜里正在开工呢,线路着火了,幸亏发现得早,好多出去打工的人还没走,火被及时扑灭了,要不然,你看看这一家挨一家的,多危险啊,想想都后怕。”
“后来,乡里面强制勒令关停。小伙子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挣了点钱,不但全赔进去了,他父亲和哥哥还帮助贴了不少。”
唐玉龙从茶几上拿起烟,打开分发给客人,并给刘继明点了烟。
刘继明沉声问道,“刚才我们过来的时候,看到原来的稻田怎么种了那么多树?”
唐玉龙自己点着烟后,说,“去年乡里开会,说城里城市改造,要绿化,树苗需求大,要求各村都种,乡里负责销售,结果是一窝蜂,大家都种。”
“现在土地都是归农户所有,你还阻止不了,当时老支书挨家挨户苦口婆心的劝说不要在良田里面种树,可没几个听的,尤其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家里的地本来就没时间回来种,种树省事。”
“种的人多了,卖不出去了,有些品种根本也不是人家城里需要的,最后就这样,树还在呢,村民不仅没提高收入,还得往里面贴钱,因为你的农业税要交啊,你种了树,粮食完不成任务,那就只好交钱。上面才不管你呢,我说让你种树,又没说让你在稻田里种树,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倡导多种经营,这没错,地就这么点地,如果还是按照原来那样一年两季水稻、一季大麦,确实不行,可你也得切合实际啊,你看看现在成什么样了,原来的水稻田成林地了。”
第75章 走访水乡(中)
刘继明听了心里沉甸甸的,继续问道,“村里有没有其他村办企业?”
唐玉龙掸了掸烟灰,接着说,“没有了,都关掉了。这里办企业不适合,除非是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
“前年一个回乡青年创办一家化工厂,老支书也是一百个不同意,可挡不住他舅舅是乡镇领导,老支书不签字,那位领导就天天打电话,还扣上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帽子,说如果再坚持下去就把他村支书撤了,老支书当时压力太大,没办法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没开业几天人家愣是拿到了什么环境检测合格报告。”
“污水直接排进了河里,那条河本是村民的饮用水源,化工厂开办以后,村民们都发现水质有味,时间一长,周边村民的疾病也增多,村民们就找厂里闹,都是乡里乡亲的,最后,厂里为了平复民愤,出钱打了几口井。”
“再后来,村里实在没办法,把那段河两头堵上了,要不然污水流到外村就更麻烦了。那段河彻底成了死水沟,夏天热的时候,冒出来的气都是臭的。”
“化工厂开业没多久,就有村民向上级反映,但都不了了之,去年,被人直接告到省里,省里派人下来调查核实后,勒令立即关门,这才算了事。可这有什么用,破坏和损失已经摆在那儿了。不说别的,就那块地,要想复原得多少年?还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那片地只能圈着,村里组织过几次换土,但因为资金问题只能小打小闹,向上面申请资金,都是一推二五六,一次都没解决。真作孽。”
“乡镇、村办企业就像一阵风,稍不留神不知道哪天就给你冒出一个工厂来,有个别地方一提起乡镇、村办企业都成了笑话,说今儿开明儿关,虽然说得有点夸张,但也说明项目上马太随意,轰轰烈烈开门,不声不响的关门,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刘继明好奇的问道,“刚才你提到养殖业和食品加工,有没有想过在这方面做做文章?”
唐玉龙兴奋起来,“有,去年我还带人去了林鹤乡取经呢。”
陆建兵笑着插言道,“玉龙,你知道吗,谷主任当时就是林鹤乡副乡长,那边乡村规划可是他一手搞起来的。”
唐玉龙连连点头说,“知道知道,当地的老百姓一提起谷主任个个都赞不绝口。”
谷宇被说的有点不好意思,笑着说,“哪里,乡亲们言过了。”
唐玉龙接着说,“去年老支书退休的时候,我跟他商量,重点抓两块,一是有机蔬菜种植,我们搞了一些大棚,也请专家过来指导,弄了一个无土栽培室,目前还是比较喜人的。二是水产养殖,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水资源,河流、池塘,想好好利用起来。根据这两块副业,我们成立了三个合作联社,农户自愿参加,刚开始不很积极,但到年底的时候,大家都来找想加入,一些外出务工的人员,说春节后也不出去了。”
“前几天,我们村委专门开会,结合目前合作社的收成情况,准备开春以后建食品加工厂,外面有投资商过来参观了我们的合作社,表示愿意投资,村里也不用花钱,投资商占百分之三十五,村里占半分之二十,其他都归村民。”
刘继明听了,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赞许道,“唐书记,你做得很好。我相信,不仅仅水南村在你的带领下会走上致富的道路,也会影响和带动其他村组。”
唐玉龙讪讪笑着,说,“刘市长过奖了。如果您有时间,我带你们去参观一下。”
刘继明正有此意,笑着站起来,大手一挥,“走。”
刘继明前面走着,唐玉龙很有礼节的落后其半步。
从村庄经过的时候,刘继明看到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孩子,问道,“年轻人是不是都外出务工了?”
唐玉龙介绍说,“去年合作社成立后,回来了不少,这个时间点都在干活呢。您可不知道,前几年村里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本是热闹的村庄,所经之处看到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不要说平时了,就是逢年过节,也没有过去热闹了。最棘手的是农忙季节,外出务工的人都很少回来。”
刘继明接着问,“那怎么解决的?”
唐玉龙叹息道,“花钱请人呗。地里的活没人干,一到抢收抢种的时候,从外面请人来做。邻村有个小伙,看准了机会,用打工的钱回来买了几台收割机和犁地机,请他们来帮忙,原本说好的五元一亩,开到田头就坐地起价,十元一亩,要不要,不要马上走,人家那边还等着呢。你拿他没办法,时间等不起啊,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外出打工的还能理解,可是就有那么一些人,就是不出钱,现在村委会挂了好多账收不回来。”
刘继明看着村里的老人孩子,又问道,“这些老人平时有什么事,村委会管吗?”
唐玉龙苦笑道,“不可能不管。有个头痛脑热的还问题不大,可是真要有个急病怎么办?隔三差五半夜三更的就要给你来那么一回,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是,没人规定我们必须要做,可是,乡里乡亲的,道义上过不去啊。”
“去年,有一家,媳妇倒是留在家了,让他媳妇照顾两个老人和自家的孩子,可是,媳妇住的房子和两个老人住的房子隔得有点远,平时都是媳妇做好饭送过去。可是有一天,媳妇送早饭过去了,门从里面锁着,她以为两个老的没起床呢,就把吃的放门口了。到了中午,媳妇送中饭的时候看怎么早饭还在门口没动?感觉不对了,就叫人来开门,结果就是,老头在床上走了,心梗发作,老太太在另外一个房间,嘴里吐着白沫,喝农药跟着老头走了。儿子从外地回来,不分青红皂白把媳妇揍一顿,媳妇一气之下跟他离了,你看这事闹的。”
无土栽培室在村东头,虽然周边环境还不算太好,但也平整了一下,房子一看就是新盖的,刘继明站在门口看了看,问道,“这是有人投资的吗?”
唐玉龙解释说,“不是的,一个在南方打工的小伙认识了一位大棚种植方面的专家,学了点技术,刚好手头有点钱,他哥又在东海开了一家公司,支持了他一点,再向银行贷了点款,七拼八凑,弄起来的,外面的场地本来也想拾到拾到,但钱用完了,只能来年慢慢弄了。”
唐玉龙打电话叫来技术人员介绍,进到室内,温度与外面差异很大,恒温控制,很有现代化气息。
室内有序的摆放着一排排货架似的铁架子,上面整齐的摆放着白色的长方形瓷盆。听着介绍,看着盆里绿油油的各种蔬菜,刘继明频频的点头。
谷宇跟在后面,边看边用手机拍摄了一些照片,虽然林鹤乡也有类似的基地,但没有无土栽培。
参观出来,刘继明站在门口,抬头看了看村庄的民宿,眉头又拧了起来。
唐玉龙会意,感叹道,“这几年农村的房子,不是变好了,反而是变差了。不少家庭只有老人,子女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回来打理,有少数人甚至在城里买了房,直接就不回来了,也不管老人过得怎么样。”
“我们也想学习人家外面,对村庄整体规划一下,相对集中一点,可那只能停留在想字上,根本没有能力去做,就连村与村之间的公路想修一下都难。”
“再过两年吧,我想等到两年后,三个合作社发展起来了,村民腰包鼓了,村委也有点钱了,把新农村建设的事提上日程,好好整治一下。”
刘继明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刘继明一行在唐玉龙的带路下,参观了一个大棚蔬菜基地和一个水产养殖场,一路下来,兴致盎然。
临别前,刘继明握着唐玉龙的手语重心长的说,“对于村里的经济发展,我是不主张办工业企业的,在当地资源上做文章,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像水产养殖、牲畜养殖、蔬菜种植、食品加工等,就地取材,劳动力就地消化,既可以拉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可以解决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你们现在的三个合作社做得不错,当村里年轻人看到家门口就有钱赚,哪怕比起大城市收入低点也会愿意的。留住年轻人,不仅仅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你这位村支书当的很出色,一心一意为百姓,全心全意谋发展,是我们干部队伍的典范。”
唐玉龙听了非常激动,“谢谢刘市长,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就是再苦再累我也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