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的配角小村姑翻身啦
作者:夏西西 | 分类: | 字数:12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4章 本来的目的
朱小琴被派来申城的本来目的是协助他们报社的记者做采访。
但是任记者说了,
“你就按你自己的方式做好了,我之前也是自己一个人到处跑的。”
这句话听上去还不错,但是他的重点在后半句,
“我不习惯两个人一块跑,大家各干各的。”
朱小琴非常愉快的同意了,就连任记者住了一晚这离火车站不远的招待所,觉得离他要采访的签证处太远换了地方,她都没在意。
要是她跟着换了地,估计就遇不到她哥了。
这个时候想出国的人太多了,国家一开始改革开放,更多的国外的信息涌入,让大家知道了,国内外的差距,有能力走的,好些都想走。
当然,不只大陆的人疯狂的想出国,
像越南这些国家也是一样。
八十年代的越南赤贫,大批渔民偷渡前往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些地方寻求出路。
这个年代估计有上百万的船民偷渡出国。
单单港城就有20余万偷渡的越南人,望后石、沙田白石、屯门开泰工业大厦、深水埗营、九龙湾观塘道50号启德船民营、大鸦洲、屯门虎地等地都改建为越南难民营。
直到2000年港城最后一个越南难民营才关闭。
这些偷渡的人,其中数十万人葬身大海。
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依旧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就这些都还是偷渡的,能有法子按正规途径走的,大家还是想正常方式出国的。
但是这些出去的人中,有多少人是有这样的家底或者符合出国的条件,能按正规手续去呢。
申城好的人都还有些家底,大家基本上都还是想要用正规手续出去的,
毕竟命最重要。
那办签证的地方,天天排队的人能排出去二里地,
现在虽然说开放了,但是程度是慢慢放开的,所以大家为了出去,都想尽了办法。
因为直接出去不易,“嫁出去”成为了主流。
无所谓哪个国家的人,只要是有钱的国家的老外她们就嫁,美国人,日本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
还有好些附近的发达地区。
内地虽然说着开始改革开放了,但是发展就需要时间,
而且很多人因为之前受到的刺激和打击很大,能有法子走立刻就走了,
现在那些地方挣得再少也比大陆多。
至于好些男人的酸话,说就说几句吧,也就是性别不合适,而且比起男人,国外的女人来中国的少,
要不然他们能娶个洋人媳妇,那一个个也得挤破了头。
挺现实,也挺正常的。
朱小琴烦和任记者一块,也有很大的原因是,这人在发表见解的时候,
经常会不自觉的贬低女性,比如对这种情况,他那种不屑的态度都不用通过语言,朱小琴都能感受到。
朱小琴觉得他可能都有点收敛了,因为她跟着的缘故。
“如果男的也能嫁的话,我觉得他们应该会打破了头冲上去,任老师你觉得呢?”
那排队的人中随便看看数数,一两百人中也没个女的,
这么大的比例差距,哪来的那种清高感啊?
就算来中国的外国人都娶了个中国媳妇,那也才多少洋女婿?
申城的签证处这样,别的地方就会少点吗?
想想也不可能啊。
任记者被朱小琴几句话一堵,脸色就不好了,
这其实才是为什么后面他们会分开行动的主要原因。
朱小琴这样的行事风格作为新人,特别是实习生肯定是不合适的,
但是,反正她又不靠这点工资吃饭,能做就做,不能做就拉倒。
而且任记者还盯着出国这事,他肯定天天要去那些领馆门口采访,
特别是美国总领馆的门口,这个时候申请办理赴美签证的人非常多。
但是因为要排队或者要托关系,所以很多人都在另想法子。
朱小琴上个月在何姐家里吃饭的时候,还听她提了一句,之前卖金子出去的那家的情况。
说他们去了之后,虽然确实住在了亲戚家,但是钱怎么都要不回来,
不过幸运的是,他们还随身留了一些黄金。
这都是老京城人,就算走了,肯定还有点亲戚留在京城,
那寄来的信在路上飘了很久到了他们手上的时候,都过去挺久了。
只能说他们还比较老实,至少借钱的原因写的是生活不易,
但是这样想借到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而且内地的人有多少钱能借呢?
关系好点的,汇个几十块都算仁至义尽了。
还有些去了之后发现钱要不回来,就一个骗一个,开始骗别的亲戚朋友。
把自己的日子好好吹嘘一番,再说一些国内的不好,然后劝他们也一块过来发财,
当然,处理财产之后,可以把钱先汇给他们,要不然国内的钱出不来,随身带着也不安全。
这种后世大家见了都得说一声老土的诈骗方式,这个时候正流行。
而且很多人因为活在一个相对单纯的地方,他们哪里晓得有些人已经不能被称为人了,
现在信息流通又不方便,这种往外送钱的人层出不穷。
她想着报社里好些人,为写些什么题材的新闻而疯狂掉的头发,觉得自己来一趟,真的是占了各方面便宜了。
但是这些信息没有个真实的来源,是不能随便写的,
但是想要这些信息,在大陆可不是能简单获得的,
采访也得找对人才行。
朱小琴不是不能去做这事,只是理一理要做的事太多,这事只能等一等了。
她一想到主编在她出差前说的那句,
“我们讨论归讨论,但是你材料的整理可以做起来了,或者框架要出来,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叫两个人帮你。”
张主编如果不是自己要去京城开会,估计得天天盯着朱小琴问她的进度。
报社下面的那个人民出版社,那里的负责人跟他是亲戚关系,
张主编这么重视这个事,也是想着带一带出版社的业绩。
但是主要方向不出来,一味的让朱小琴准备,很多东西写出来都是无用功。
这也是为什么安排她出差的时候,朱小琴松了口气的缘故,
教辅的资料她当然会准备,应该说,她之前的很多资料都是可以用的,
但是如果按照主编的要求写,那种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写,那她还是回家吧,小出版社也不是不行。
找个工作做想做的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朱小琴看着眼前的小姑娘,换了件裙子后,虽然头发还是毛绒绒的状态,但是女孩子的影子已经有了。
她也是适应能力强,一晚就跟武母混熟了,之前是武昭的他们的小尾巴,现在成武母的小尾巴了。
这给孩子找亲人真是不件容易的事。
他们还算好的,找到了报警记录,但是找到地方的时候,才发现人去楼空了,
一问才知道说是孩子丢了,孩子妈妈脑子出了点问题,回老家了。
但是一问他们老家在哪里,也没人说的清。
这事可就变得更麻烦了。
“登个寻人启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