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景泰大帝
作者:二百二十斤 | 分类:历史 | 字数:33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2章 目标大理寺
太子能不犯错误么?自然不能。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文人眼里,这个世界上只有孔圣人没有过错,亚圣孟子都差点意思,不然也不会传出孟母三迁的故事了。
甚至在他们眼里,开国的太祖皇帝也会犯错,例如给官员的俸禄那么少,每年又没有多少休沐的日子,额,扯远了。不然怎么会设置都察院和六科郎呢?
既然太祖施政也会犯错,那么接任的皇帝也必然会犯错,以此类推,太子也必然会犯错误,而且会比当今天子更多才对。
所以,只要太子犯错,必然有板子会打到薛瑄的身上,以薛瑄的年龄,只要被去职罢官,那么他就不会有任何起复的可能,而且类似于教导无方、沽名钓誉的说话也会陆续加到他的身上,至于一个大儒文臣被加了这些名头之后,薛瑄也只有自缢以证清白一条路可以走了。
可以说,胡濙这一招属于杀招。
与此同时,吏部尚书王直的府中,王老大人正在和右都御使杨善一起聊天。
朝堂百官都知道,杨善擅辩,口才雄伟,前阵子因为出使北元,与脱脱不花签订互市盟约而得到新君赏识,立功升为右都御史,属于第一批朱祁钰的亲信臣子。
王直今天找他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原本王直是想找仪铭的,但是仪铭已经提前约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王直没办法,只得邀请杨善来府上。
落座之后,二人笑着客气几声,王直便把话题转入了薛瑄的事情上。
杨善对此心知肚明,但是他也知道王直没有太阿倒持的意思,也就没有避讳什么,直接就来了王直府上。
“思敬啊,薛瑄之事你怎么看?”王直放下茶盏,轻声问道。
杨善笑笑,直接点破了王直的意思:“敬轩先生今日只是临时起意,并无任何人指使。”
王直点点头,道:“老夫也以为他身后无人指使,只是担心陛下那面会多想。”
杨善也是点头称是,道:“的确,陛下虽然击退也先,保京城不失,稳天下社稷,但是毕竟是刚刚登基,又不是上皇传位,的确根基不算稳妥。”
“那思敬以为,陛下会如何做?”王直问道。
杨善摇摇头,笑道:“这下官可不知道。”
王直有些担心,道:“其实老夫不是很担心陛下误会群臣,此事解开不难,只是老夫担心陛下会一怒之下处置了薛瑄,那就容易失了文人之心。”
杨善点点头,道:“的确,敬轩先生毕竟是儒学大家,平素里交友广泛,主持大理寺期间也无劣迹,还因为顶撞奸宦王振被罢官去职过,在民间声望颇佳,陛下如果处置重了,那的确可能会失了文人之心。”
“不过。”杨善话题一转:“老大人就不怕陛下误会了您?”
王直笑了笑,道:“陛下还不至于怀疑到老夫。”
“未必。”杨善摇摇头,道:“毕竟老大人在薛瑄出班的时候没有说话。”
王直顿了一下,拿起茶盏喝了一口,叹道:“这一点老夫的确是做错了。”
杨善笑了笑,道:“老大人不必介怀,当初陛下登基,全赖老大人率领群臣鼎力相助,想来陛下还是记得的。”
“希望如此吧!”王直缓缓道:“老夫能请思敬帮一个忙吗?”
杨善吓了一跳,连忙起身,道:“老大人有所差遣,下官不敢拒绝。”
王直让他坐回座位,然后道:“思敬啊,你能言善辩,老夫希望你能帮帮薛瑄,陛下要处置他的时候,还请你出手相助,保他无恙。”
杨善不语,半晌才缓缓道:“老大人既然说了这个话,那下官怎么都要应下来。”
“不过......”顿了一下,继续道:“下官可保敬轩先生性命无忧,却不敢保他的官位。”
王直点点头,也没为难他,表示理解。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王直便不再提起此事,和杨善又谈论了一会儿其他朝政,便一起回去坐衙处理政务了。
左都御史王文府上,下朝回家的王文已经把客厅里所有能砸的东西全都砸碎了,瓷器碎了一地。
下人们战战兢兢地站在门外,一声都不敢吭,就连家里养着看家护院的狗都趴在地上,不敢叫出声来。
女眷们同样站在外面,全都是一脸担忧,生怕老爷被气出个好歹来,影响了自己的富贵日子。
一群都察院的御史聚集在王府,他们都是王文的亲信,平日里交往甚密,听从王文的安排。
不过这次王文弹劾石亨,却没让他们出头。
原因很简单,王文想出风头。
文臣弹劾武勋,本就是没什么风险的事情,王文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数一数二的大人物,更是完全没有风险,量他石亨也不敢背后下黑手打自己。
更何况他还想试试朱祁钰的底线,看看他是不是打算亲近武人,自己一个人出面还好,要是带着都察院一群人一起弹劾石亨,那就不是试探,而是逼宫了。
这一切原本没有什么风险,但是从薛瑄的谏言开始,一切都变成了勾引藩王,架空皇帝了。
大明经历太宗朱棣的靖难之后,已经明确藩王无诏不得入京,大臣不得勾结藩王,这是太宗皇帝定下的死规矩,违者必死。
然而,就在今天,就在早朝之上,薛瑄居然建议招宗室藩王入京,还是那种颇有贤名的,这是打算干什么???
薛瑄今天还赞同了自己的谏言,在皇帝不同意的情况下又提出那样的建议,这是妥妥的逼宫啊。
要知道,薛瑄是大理寺丞,自己也当过大理寺卿,很可能就被皇帝认为自己是薛瑄的靠山啊。
这要是让皇帝误会了自己的意图,那可是会惹出大祸的,尤其是在这个也先刚刚退兵、朝廷刚刚稳定下来的时候,真闹出什么事儿,都察院和大理寺被清洗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六部的老大们都不会放过自己,尤其这里面还有六朝元老礼部尚书胡濙和刚刚立下大功的兵部尚书于谦,当然,还有一个最不能惹的、手里握着四品一下官员命脉的吏部尚书王直。
亲信的御史们也从其他人那里听到了消息,纷纷聚集在王府商议对策。
一个御史出言道:“大人,您不必太担心,毕竟您是左都御史,本就是风闻奏事,陛下不会太过苛责的。”
另一个御史反驳道:“现在的问题不是风闻奏事,而是陛下对于大人的信任问题。要我说,必须向陛下表明态度。”
第三个御史问道:“如何表明态度?弹劾薛瑄那老匹夫么?”
第二个御史点头:“对,就是弹劾他,身为大理寺丞却勾结藩王,违背祖制,应该立刻罢官严查他。”
第一个御史冷笑:“薛瑄是什么人咱们都知道,他向来以严于律己闻名于世,勤廉从政,刚直不阿,又是理学大家,河东之学天下闻名,山西、河南、关陇有多少文人奉其为师,你不是不清楚,咱们一起弹劾薛瑄,那岂不是给大人带来麻烦吗?”
第四个御史反驳:“那又如何,天下儒家又不是只有他河东一家,天下文人又不是只有河东学子,怕他作甚。”
第一个御史大怒:“麻烦是大人的,又不是你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吗?”
“你说什么?你个懦夫。”
“我说你这个莽夫会给大人惹麻烦的。”
“什么麻烦?咱们都察院还能怕了那群家伙?只有你这个懦夫才会胆小如鼠!”
“你才是懦夫......”
“够了。”王文原本就心烦意乱,被这群家伙一吵,心中更是烦闷,不由大喝出声:“你们要是没什么主意,就赶紧滚回家去,别在我府上吵闹。”
一群御史立刻僸声,不再言语。
有一个老成一些的御史出言道:“大人,下面人不懂事,您别气坏了身子。”
“其实关于此事,下官倒是有一个建议。”
“你说。”王文有些不耐烦地道。
御史缓缓道:“其实薛瑄如何,那是陛下的事情,咱们只要能让陛下释疑,不再怀疑您就可以了。”
“要想不要让陛下怀疑您,只要您明日弹劾代王即可。”
“你是说大同的代王?”王文思索了一下,点头同意,定下了主意。
傍晚时分,朱祁钰从仪铭和杨善那里得到了消息。
虽然不知道王直为什么要保薛瑄那老家伙,朱祁钰还是决定看到他的面子上不弄死薛瑄,但是官绝对是别想再坐下去了,老老实实回山西教书算了。
对于胡濙的建议,朱祁钰却感觉到了真正的狠辣,并且领悟到了这群老家伙的手段有多阴毒。
只是,他并不打算用什么明升暗降的方式收拾薛瑄,而是要祭出后世职场让人死去活来的手段——绩效考核。
所以,在次日的早朝之上,朱祁钰像是没发生过这件事一样,甚至对于王文弹劾代王也没有什么表示,只是淡淡地宣布了一道旨意:为了熟悉朝廷各衙门事务,熟悉各衙门官员,考察大明官员的工作成绩和工作失误,即日起由吏部考功司对朝廷各衙门进行一次京察。
当然,大理寺不出意外地被宣布是第一个被京察的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