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寒门出青竹

作者:作者秦千千 | 分类:古言 | 字数:33.3万

第121章 庆祝生辰和团圆 2

书名:寒门出青竹 作者:作者秦千千 字数:0 更新时间:2025-02-08 02:08:56

一众人在桥头村住了几日了,还是好奇不已。他们拽着小辈们,听他们讲述大雪天修建河道,建桥梁,筑堤坝。听着他们怕赶不急,夜里点大火堆赶工,然后每天只休息三四个时辰的干,再到没日没夜的干,最后才提前建好清河。

听着他们讲述,人越来越多,他们住的地方拥挤不堪,雨水也越来越多,他们趁着天晴建村,到下雨就睡 ,天晴就干,再到,连夜抢建。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但是讲述给他们听的小辈们,却是从心里开心,从心里感谢林千竹。

寒竹夫人这些天嘴角就没合上过,看着这些让人欣喜的小院,看着自己身旁的幼孙,她很自豪。听着众人的感叹,听着众人的感谢,她拉着幼孙的手越紧,她很是高兴却也很是心疼。

林千竹跟在奶奶身边,并没有多少言语,看着众人对这些小院的欢喜,对着以后日子的期待,他的心底也欢喜踏实。

褚子义很欣喜能为林千竹筹备庆生,他带着上百人将那碎石荒野上挖了好些个大坑,在坑底都放了大量的的木材。还挖了不少的行军打仗用的土灶,也运了不少的柴火堆在旁边。还有两天就要庆祝了,他让上百人在清河边上处理猎物。

汉子们也都是非常高兴,小少爷十六的生辰,他们自然要好好的打理。还庆祝他们这些生里来死里去的兄弟们团圆,他们也就更加感激林千竹。

中游的几个村子在码头村的带领下,送了几十辆马车的菜。在处理猎物汉子的上游,有几十人也正在洗菜。洗菜的,处理猎物的都在哈哈大笑着,大声聊着天。

“小少爷过完生辰就十六了,不知道谁家的女子有福气被小少爷娶回家。”

“小少爷若是成亲,我等定要好好热闹热闹。”

“是啊,不知道怎样的女子才能配得上我们小少爷。”

“是啊,真希望有个可心的人儿能好好的帮衬小少爷。”

“也是,这么多人的生计,小少爷这般的操劳,是该有个人好好心疼他了。”

一众汉子哈哈大笑的聊着说着,都是关心小少爷亲事,这让刚和父母坐马车过来的某人气死了。欧阳家主看着,紧紧握着的双拳,哪怕人低头,他也知道自家的儿子估计气红了眼。这些天,这小子缠着他们就是为了那件事,可他们怕这小崽子只是一时兴起,心性不定。

欧阳家主夫妇俩也很是犹豫,那孩子是个好孩子,聪慧有本事,比之自家的小魔王,那就是天仙下凡的玉人。再说了,他们欧阳家虽然比之林家,庞大许多,但这事该怎么开口,他们也很是头疼。

好不容易这小兔崽子能有个上心的人儿,他们自然也不是迂腐之人,那孩子他们也是欢喜的很。听着那么多人在关心小公子的婚事,他们心里也不好受。什么时候,他们会被这样哽着上不上下不下,都不知道到底要怎么开口。

两人对视一眼,这再不好开口,那也得开呀,要不那小魔王要疯了。只是,看那小公子好像还没开窍,这让他们怎么办。这些天,他们做父母的也很是煎熬。

林千竹正在小表哥的小院躲清闲,亲兄弟表兄弟都在准备着晚宴。

人陆陆续续的都聚在了桥头村往上游去的荒地碎石堆那里,很多人就地取材弄了些石板当桌椅,还弄了好多木头当板凳,亲近的人都挤坐在一起聊天聊地。

两个镇子上都各自留了大几十人看管各家铺子,各村子里也都留了几十人巡逻,青竹村也留了上百人。对余留下的人,他们都送去了各种烤好的猎物,还有各种菜色,包子馒头之类。

午膳基本上都是吃了些馒头包子和各色的点心,喝的茶都是两位欧阳老先生调制的各色花茶和药茶。

到半下午时,褚子义就回到桥头村请长辈们过去荒地。

一众许多人也都慢慢去往那边,老远的就闻到悠悠传来的各种烤肉香味,期间还夹杂着各种包子馒头的香气。

走近点,就看到了好几个大火坑,火坑周围都在烤着东西。空地上的土灶里,竹笼堆的高高的,想必里面都是各种包子馒头和各种点心吧。边上还有许多大大的铁锅,里面的香气寥寥升起,悠悠的升上高空。

围着那些土灶的掌勺师傅得有大几十个,还有好些大嫂子在帮忙。

他们来到正中间摆放的上百张桌子前站定。

“诸位,都停停,今日是我们小少爷竹公子的生辰,也是大家的团聚!往日种种,各位好汉可以留作回忆。往后,我们都能安稳的过日子,享天伦!这些都得感谢竹公子感谢林家的众人!日后,望大家互帮互助。”五叔大声的喊道。

“感谢小公子,感谢林家的兄弟老小。”很多汉子早已站起,大声喊道。

“今日是我幼孙竹儿的生辰,他为我们家老小几代人,也为你们做了诸多的安排筹谋,也望大家日后能诚心的为我小孙竹儿祈福!这孩子不容易,想必在坐诸位都亲眼所见过。”舅爷爷朗声道。

第121章 庆祝生辰和团圆 2 qbxsw.com

“望小少爷,年年有今朝,长命百岁!”好些汉子们高声大喊,一阶武夫,也不能指望他们能说出什么金言名语。

“这帮人,倒是会卖乖!”几位表叔哈哈笑着。

随后寒竹夫人也出言道“诸位日后可安心的在此过活,今日吃好喝好!”

“谢老夫人!”众汉子齐声回道。

“来,听我妹子的,拿起酒碗,喝。”舅爷爷朗声道。

喝过了一轮,众长辈相互交谈之间都各自将礼物给送到了寒竹夫人那桌,让坐在一起的寒竹夫人和林千竹一一查看。

好像是商量好的,舅爷爷送了他一把弯曲的匕首。刀刃是弯钩型的,匕首柄是深黑色,上面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只是镶嵌了一枚内有流光的宝石。他接过匕首,手上的重量很沉,匕首柄很凉,很光滑,这是经年把玩才有的圆滑。

“竹儿,这是爷爷把玩了二十年的匕首,落发可断,削铁成泥。样式虽是老了些,但这是出自名师之手,这手柄是天上落下的陨石经年炼制出来的,这刀刃是那人寻遍天下在异域所得。那人送来匕首,留下遗言‘世上只此一把,绝无第二’,之后没几天那人就离去了。”老将满脸的遗憾。

“舅爷爷,这我不能收!”

“你值得最好的,有什么不能收。世上的东西,只要你一言,我就为你寻来。”舅爷爷想拍拍他的肩,但是想到妹子的话,就收回了手。

“竹儿,舅奶奶送你一块暖玉,虽不是绝无仅有,也是我娘亲给我的陪嫁,往后就得劳你帮我好好护着了。”

“老太君,这……”

“无妨,送你的你就拿着。”老太君不良于行多年,年纪也大了,跟着舅爷爷东征北战受了不少伤,身体损伤严重,多年累积,大夫只能慢慢养着,对余双腿也是无能为力了。

“谢谢老太君!”

“谢什么,直接喊舅奶奶。呐,叔粗人一个不太懂什么,这玉笛是你婶子宝贝多年的,连我家丫头都没敢摸的,她让我送给你,望你能喜欢。”五表叔接口道。

“谢谢五叔,我喜欢!”林千竹摸着那通身莹白的玉笛,眼中的欢喜没有丝毫作假。

“喜欢,等会就试试。”五叔呵呵笑道。

“好。谢谢婶子!”

接下来几位表叔都一一送上了礼物,都是些异域的稀有物。其中乐器就有两件,都只是道听途说的,还从未见过。还有异国得来的大颗大颗的夜明珠,还有异国的两卷书简,文字虽看不懂,但也很是欣喜。

几位表姑都一一送上了自己亲手做的披风,衣服,靴子等。都是上好的料子,款式都是少年鲜艳肆意的款式,还有几套骑马的劲装。林千竹都收了下来,让人妥善保管好。

众位表哥们也寻了不少的好物,有孤本书籍,孤本乐谱,还有异国的乐谱和棋谱之类。林千竹欣喜也都一一收下,都是小心翼翼的轻轻摸了又摸,才让人好生寻个箱子保管。

“表弟,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褚子义迫不及待的凑了过去,但是双手并没有东西。

“什么?”林千竹看着他,也疑惑道。

褚子义从胸前鼓鼓囊囊的衣服中掏出来个白色的东西,毛茸茸的,被他一只手拖着,耳朵尖尖的竖起。

“这是?”林千竹接过那小小的东西,轻轻摸着。

“这是一只小白狐狸!要了好些时日了,很温顺了,小小的可以带在身边,揣在身上带出去都行。”褚子义得意的说。

“谢谢,表哥!”

“客气啥。”

“哟,都是送的好看好玩的,我们夫妻俩送点什么好呢?”欧阳家主携夫人走来调侃道。

“小竹儿啊,我看你该有的都有了,那我们就送你点你缺的东西吧。”

“世伯客气了,你们能来,我就很高兴了!”林千竹行礼道。

“来,少不了你的,就送你最缺的,拿去,二十万银票,随你怎么花!”欧阳家主豪迈道。

“是啊,来的突然,没有时间备礼物,想着你应该缺,就送你这个,别嫌弃。”欧阳锦的母亲接口道。

听到二十万两银票,好些人都是到抽一口凉气。

“这不可,太多了。”林千竹道。

“拿着!”欧阳锦直接从他父亲手中拿过银票,折吧折吧就给塞到林千竹的衣服里。

“谢谢世伯伯母!”

“无妨无妨,不够了就多备些药材,我们给你银钱。”欧阳家主道。

“好。”林千竹也没再矫情。

“我给你备了东西,到晚上拿给你。”欧阳锦开口道。

“不用了,你送了我好多马。”

“晚上给你。”欧阳锦没有说其它。

哥哥嫂嫂们也都送了不少礼物,有上好的蚕丝做的发带,有夏季的薄衫和鞋子。有大哥亲手做的几把纸扇,有二哥给做的全新,用最好的鹿皮给它做的马鞍和皮鞭。也有三哥四哥们做的各种酸果,还有好几支精致的毛笔。

后来好些后辈送上了自己研究的纸张,砚台等各种各样的小玩意。

林千竹手礼物都收到手软了,他身后千影带着好些人,好些木箱将礼物都好好收好。

林大老爷送给了儿子一副竹子制成的棋子,一黑一白都是竹子做好,染上他自己研究的颜色。林大夫人,送了他几根宽腰带,无一例外的都绣上了白云和鹤。还有成套的护腕,不大的护腕上也都各绣上了一只小鹤。

看着又长高了点点的幼子,心里都是爱怜。

林老太爷送的是一张精致地图,是清河村沿路的村子和风景。本来,他愁了都有一个月了,到了桥头村,都感叹清河上下风景的优美,他就连夜制了一副地形图。

“爷爷,辛苦了。”

最后,寒竹夫人给他手上套了串,满是佛香的佛珠。

“望我家幼孙开心欢乐!”寒竹夫人紧握他的双手道。

林千竹光是收礼都收了一个时辰,等他这边完了,烤好的羊,兔子,鸡鸭饿等,就都被人一一送上来了。桌子只有百张,吃东西的有坐有站。大锅里小火热着汤,要喝的就自己去盛。还有好些大锅中有烧好的菜,烤好的猎物,都离火边远点的位置用竹子串着,放置在简洁的架子上。

好些小孩,吃饱喝饱就疯闹着,慈敬院的小孩们也都下来了,院中的老人也都接下来了。

上万人,占了老么大的地方,原来准备的地方不够,好些人就端着些烤肉酒菜到那大桥上吃,边吃边和边高谈阔论。建好的码头上也三三两两聚着吃喝的汉子,就连桥头村的小道上也被人拿了桌子椅子摆上了好些桌。就连一些大树上,都有人拿着烤肉,包子馒头之类的吃着。边啃着肉,边看着这些新建的村子和他们开垦的田地。

这么大的场景,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多的人,此时想必他们心中都有些豪迈不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