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天涯
作者:凝四少 | 分类:古言 | 字数:67.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章 华丽穿越
礼毕,姐妹几人如往年围坐凉亭品茗赏月,吃月饼过佳节。
谢青在一旁比手划脚讲她今天的事,尤其说到下午展览会,想起那些古玩字画珠光宝气的,她灵动的铜铃眼不时闪耀光芒!
一阵说说笑笑后,她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了那个绣花包。实际上是宫萱和梦依听某人的自传后有点想‘比手划脚’的冲动,她才识相地闭上了樱桃小嘴。
闲着没事就好奇地打开了荷包来看。
呦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里面竟放着一颗足足有半个巴掌那么大的宝石!在谢青手上折射了薄亮的月光,释放宝石原本耀眼独特的七彩光芒。
这颗宝石似有一股神秘力量,吸引着四人的目光,令人看上一眼便离不开视线。
“哇!好漂亮的宝石啊!比钻石还美上一百倍呢!”三个感叹号表明谢青的惊异和赞美
梦依更是惊艳一番∶“是的呀,闪到这个地步,这让其它宝石情何以堪哪!”
当段凝宫萱看到宝石的瞬间,同样被惊住。
待接过来看,段凝自认为见过许多宝石古物,但这类的宝石还真从未见过。
“段姐,这宝石是真的吗?真是太漂亮了!”谢青问着视线不曾转移宝石,好似怕一个眨眼它就会消失不见了
细细端详,只得用‘晶莹剔透不似凡物’来形容。
她没有回答,每种宝石都有自己的属性,有的宝石光靠肉眼是分辨不出来的。若想知道只有找专家鉴定。
让她不解的是这颗宝石为什么会挂在那只猫身上?
而猫为何会跟着她们一起回来?
这是巧合吗,如果鉴定宝石是真的话?
正当段凝脑海浮现一连串的疑问之际,天上风清月朗的景象,倏然一阵怪风吹起,顿时乌云遮月。
繁星满天的夜空变成了黑色,月亮被莫名的乌云遮住昏天暗地的。
“月食?”段凝一双修长的羽玉眉微蹙
宫萱附言∶“多年才难得一见的奇象。”
“老天爷太够意思了吧偏偏选今天!”彩票都没那么准吧,谢青无奈
殊不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祭品桌上段凝方才放下的宝石莫名震动了起来,闪烁着不似刚才柔亮而刺眼的七彩光芒。
什么情况?
四人惊讶站起,眼睁睁望着这般异像!
然而七彩宝石并没有因为四人惊讶的神情停止发光,却更强烈地闪烁!
与此同时放在桌上的四样兵器,‘无情笛’,‘凤鸣琴’,‘疾冰扇’,‘千里鞭’莫名地跟随宝石震动发出光芒,颤颤地向宝石移动要被它吸进去一样?!
四人惊呼,连忙伸手去抓各自的兵器。
不料,当她们握住兵器的瞬间被定格住,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四人也试图运功抵挡仍招架不住,丝毫动弹不得。
宝石的光芒越发刺眼。
天上的月亮却渐渐露出皎洁的月额,竟是为了与宝石相互辉映。透射异样的光芒,二者相吸相应,霎时形成一道时空漩涡般的幻影结界。
就这样,四姐妹在惊讶和茫然中莫名其妙被卷进了漩涡当中!
顷刻,四人四样兵器一颗宝石消失在这花园月色之中。
一切又恢复了原样,洁白的月光,如画的花园,只四姐妹不复存在。
随着幻影漩涡的辗转超越,记忆碎片由现代到古代不断呈现变幻。
不知是否命中早有安排,四人遗落在四个不同的角落。
公元1392,洪武二十五年。
皇太子朱标先于明太祖驾薨,未即皇帝位。自入陵后皇帝愈不能释怀,寝食难安无心理会朝政,三个月来更是恶梦不断。
南京紫禁城。
一轮圆月高悬精致的角楼上,给高墙内洒下一片朦胧清辉,辉煌肃穆的皇宫此时却显出了一份神秘寂静之感。
远远望去一座座琉璃红瓦雅浩宫殿,如同山峦峰叠入耸云霄,凌空起伏煞是壮观。
崇心殿。
伴着几声惊恐万状的叫喊,皇帝朱元璋从梦中惊醒过来,这是他今夜从梦中惊醒的第三次了。
他大口喘着粗气,让自己定神下来。
殿外闻得声响,一群宫娥太监蜂拥而至,虽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对于这皇帝陛下谁个敢怠慢,尤其是在这阵子的敏感时期!
时刻竖起的双耳,只要屋里有一丁半点情况发生,二话甭问先冲进报到再说。
“皇上,皇上您可好些了?”一帮子人在此时此刻只有平日最得皇帝心的太监总管,玉孱玉公公敢上前问候
朱元璋乏力地摆了摆手,揉揉两额询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皇上的话,方才过戌时。”玉公公伸腰回话道,语气不少于朱元璋的低沉
今夜已是这些日子数不清的第几次了,看着皇帝一脸疲倦沉重的面貌,这让在身边已侍候了二十几年的玉公公怎能不堪忧呢
“传朕令让礼部尚书即刻进宫。”皇帝顿了顿道
“是,老奴这就去。”起身匆匆走出殿外
其他宫娥自然闻得,随即上前予皇上梳理着衣。
半个时辰后,御书房。
朱元璋倚在龙案的靠椅上,精神些许不佳,自皇太子去世后,这个明朝上数一数二的暴君不知流了多少泪。太子的忠孝仁慈,宽厚待人历历在目。
谁言皇家无亲情?谁道帝王最无心?
顷刻,礼部尚书宋正觐见:“微臣叩见吾皇万岁。”一身绯色花纹的官袍衬出了宋尚书的浩然正气
“平身吧。”
“谢万岁。”
“宋爱卿啊祭天大典一事准备得如何?”
皇太子薨后,皇帝噩梦未绝。
经大师提点,便意举行一场祭天大典。既为皇太子添阴德,也为天下黎明祈福。保佑大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尚书宋正伸腰恭敬地回道:“回皇上,祭天大典一切已准备就绪,明日准时举行。”
听得,皇帝高悬的心总算得到一丝慰藉,缓了缓说道:“好!爱卿,你此次办事得力,祭天大典后,朕定当重重有赏!”
“这是臣的份内之事,不敢奢求陛下的赏赐。”宋正断然回答果然人如其名,一身清廉正气
朱元璋为此也颇感欣慰:“嗯,辛苦爱卿了,先行退下吧。”
“是,皇上。”
宋尚书退身之际探了一眼皇帝,这些日子皇上的寝食难安,作为臣子他看在眼里。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今能够做的只有将祭天大典办妥才能让陛下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