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乃大汉忠臣马超
作者:开府仪同三司 | 分类:历史 | 字数:95.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94章 水镜点评,卧龙上雒!
崔钧问司马徽,对马超、马休、马铁三兄弟的看法。
众人全都竖起耳朵,想要听听水镜先生如何品评“三马”。最主要,是水镜先生对骠骑大将军马超的点评!
马铁好奇,正襟危坐想在司马徽那里留个好印象。
“呵呵~”
司马徽微微一笑,开始品评。
品评,东汉魏晋时士人提高自身身价的捷径。
尤其东汉,九品中正制还未出现,相比出身,名声对士人更为重要!因而许多人为了求名,不惜使用手段,换取大佬们的一句好评。
有死缠烂打型,如曹操一直缠着许劭求点评,最后换来句意味深长的评语——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还有孝子型,如袁绍给自己的养母服丧,得到孝子之名。
东汉,士人渴求品评,也喜欢听别人的品评。
司马徽一开口,众人顿时放下酒杯,静等水镜先生点评。
司马徽说:“于吾言,三马者,大马不见其人而闻其名,二马闻其名而不见其人,三马嘛~”
马铁竖起耳朵问:“先生,三马,三马如何?”
众人见他这副猴急的模样都觉好笑。
司马徽和蔼地捋着胡须说:“三马嘛,见其人不闻其名也!”
马铁皱眉复述:“见其人不闻其名?”
司马徽点头却不解释。
马铁死难想去,终究难解其意,遂将目光投向在座之人,希望这群聪明人能帮自己解答。
“崔公。”马铁首先求助于崔钧。
崔钧好心解释说,这“见其人不闻其名”,意思就是马铁为人赤诚,见到马铁这个人,就不用再去想马铁的名字和背后隐藏的符号了。
司马徽对马铁的评语是好评,意在称赞马铁的坦诚。
马铁得到好评,心情大好,然后又问崔钧其他两句评价分别意味着什么。
崔钧重复了一遍司马徽对马休的评语:“闻其名而不见其人。”
他忽然犯难,说自己也不明白。
崔钧扭头问其他人:“水镜先生对马二郎的评语,你们有何看法?”
庞统笑着抢答:“呵呵,先生的意思是,马二郎名声在外,但真正了解马二郎的人不多,所以咱们就从马二郎已有的名声来认识他就好!”
众人领悟,司马徽在旁道了声善。
司马徽虽然是在点评三马,但他对马休并不熟悉,所以只能给出中规中矩的评价。
这时,庞统反问马铁,他二兄马休是怎样的人。
众人好奇,都看向马铁。
说实话,三马中,马超的名气最大,人们都对马超很了解。马铁则在面前,众人已是熟识。只有二马马休,他们只听说过名字,流传的事迹很少。
马铁见状,述说起二兄马休的事迹。
从他和马休自幼一同长大。到兴平年时,马休和马铁与马超产生夺嫡冲突。再到马超袭取并州时马休随军参战,然后被举荐为上党太守。最后到去年淳于琼攻上党,马休身负重伤仍然主持大局。
众人听完,终于对马休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认知。
那就是一位才能中等,但却在马超的影响下,从敌视马超到支持马超的兄弟形象。
徐庶于是称赞:“君子不仅能自己践行仁义,还能声张仁义使他人效法,马孟起不愧为仁人君子也!”
众人具点头,独诸葛亮没有表态。
之后,话题转到马超。
徐庶对马超推崇备至,认为马超是汉室能够复兴的绝对功臣!
他的同乡,孟建孟公威也赞同。
石韬则说马超有文治武功,古今与马超相似的,石韬只能想到姜子牙、周公。其余要么文不及马超,要么武功有所欠缺。
崔钧称赞马超,斩郭汜,除李傕,平定关中,安定凉州,复并州,兴雒阳,有霍光、邓禹的功绩。
大家说到激动处,都觉得大汉在马超的主持下,三兴有望!
只有庞统和诸葛亮微笑不语,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对面,马铁没有察觉“凤雏”和“卧龙”的异样,只关注到众人对他大兄马超的吹捧。
趁着众人兴致高涨,马铁趁热说:
“诸君,你们都是天下罕有之大才。家兄主持朝局,建议陛下复设太学,招揽天下青年才俊上雒。”
“眼下,太学正在兴建,诸君何不随马铁一同北上。以你们的才能,必然能被选入太学啊!”
马铁言毕,孟建、石韬二人很是心动。
他二人为躲避战乱,寓居荆州多年。在荆州时,他们和徐庶、诸葛亮一起研习经典,刻苦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的正是将来能一展抱负。
眼下,豫州家乡不是好去处,但关中朝廷对他们这样的寓居青年很有吸引力!
崔钧在旁边感慨:
“太学啊……自从党锢之祸起,多少年没曾听人提起过了。”
庞统听说马超建议朝廷恢复太学,终于提起兴致,打着哑谜笑说:“妙,妙啊~马孟起果真有超世之才!”
徐庶问马铁:“马三郎君,朝廷复太学,不知何人为博士啊?”
马铁如实回答,朝廷现在还没有定论。
但是马铁的大兄马超有意推举御史中丞王朗!
“王景兴?”徐庶惊讶,问王朗什么时候回京师了?
马铁笑说,之前宛城大战,朝廷派韩德高出使江东,王朗、华歆等不少寓居江东的北方士人都已返回雒阳。
众人听后不禁赞叹,朝廷能够有王朗、华歆这等大才辅佐,果真是中兴有望啊!
于是乎,徐庶、石韬、孟建都表示愿意为大汉中兴添砖加瓦。
庞统也说:
“以马孟起之才,这乱世定将平定!我这凤雏再不飞,恐怕就要错过展翅的时机了呀!”
言外之意,庞统也要和徐庶等人前往京师。
崔钧不用说,马铁答应劝马超恢复崔钧的官职,崔钧肯定是要去雒阳的。
而司马徽,山中老鹤,不用问也知道去处。
这下只剩诸葛亮一人还没有表态了。
徐庶疑惑地问:“孔明,你不和我们一起吗?”
在徐庶眼里,马超仁德聪敏,是值得他和诸葛亮等人一起投效的明主。
然而,诸葛亮拿起羽扇,兴致缺缺地说:
“既然如此,我跟你们走一趟吧,去看看雒阳。”